摘 要:大學英語教育在中學教育的基礎上已經邁出了一大步,除了要面對考試之外,更是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交流能力。新的時代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對高校英語教學學生交際能力培養(yǎng)進行探討,并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交流能力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國際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頻繁,對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的需求也更好。如果我們不通過學習語言知識來認識西方文化的差異,那么這種差異、殘疾以及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就不能達到有效交往的目的。英語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我們在和外國人進行交流的時候需要用到英語。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需要和全球各國進行經濟交流,英語中的口語交際能力就顯得重要。但是現(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只重視語言教學中寫作部分,而忽略了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教學方法是知識和技能傳播的主要途徑。能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促進了課堂的有效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對他們自身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口語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 跨文化交際能力
“文化交流”主要是指說兩個不同母語的人用同一種語言進行交流。它也指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英語中交際能力主要是指人們能夠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交流技能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即語言技能、社會交際能力和構詞技能。語言能力是最為基礎的能力,而構詞能力是指組織交流材料的能力,以及根據(jù)材料的組合情況選擇語言表達的能力。簡言之,交際能力是一個綜合的、多方向的概念,不僅局限在知識層面[1]。
2 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化交流的能力不僅指相互交流的能力,還包括跨文化能力、和同一文化領域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教育背景的人交流的能力。因為所有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包容性,它們代表著整個社會的特征。語言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在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種凝聚在語言中瑰寶,文化教育與語言教育密切相關。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進行英語交流,還需要了解英語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學生可以獲得英語文化的魅力和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有可能加強英國民族的氣候和思維方式[2]。理解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從而幫助學生達到交際目的,提高中學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3 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交際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
教師在每堂課的教學前要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不僅包括每節(jié)課要傳授的內容,而且要讓學生養(yǎng)成英語的思維邏輯。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基本上存在一個問題:教師每堂課的時間表都排滿了,而這些時間大部分用來講課。我們知道英語學習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和興趣的過程,但目前的教學方法主要側重于教師的單向知識灌輸,缺乏語言能力的訓練[3]。
當前大學的英語課教學,還是進行的是機械式灌輸式學習,學生還是被動的接收由老師教授的關于書本上的知識點,教學仍然是以理論為主要內容的傳統(tǒng)模式。都是以老師和書本作為英語的標準,不能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不能主動帶領學生說英語,寫英語,導致教學變得流于形式,無法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一味強調語法和單詞,卻忽略了在英語中最為重要的邏輯思維,與此同時,堅持傳統(tǒng)的板書式教學,雖然學校引進了許多先進的教學設備,但是無法靈活運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致使這些設備淪為擺設。
4 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
4.1 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語言是表達人們思想的方式,也是人們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能夠幫助我們學習英語。因此,在掌握英語單詞和發(fā)音的基礎上,養(yǎng)成英語思維,就能有很好的英語交流能力。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為久遠的文化之一,而中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人出生后就開始學習中文。我們所有的行動和想法都是中文思維,我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母語。例如,當學生學習英語單詞時,他們經常用漢語思維思考問題或學習新知識。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通過舉例說明漢語的思維方式會對英語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學生來說很有必要。目的在于從語言中區(qū)分出不同的文化價值觀,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英語思維的重要性。
4.2 改善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不同的教育內容以及教師在課堂上的互動,如最重要的案例分析、對比譯文、與學生互動等等,例如,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口頭報告、情景模擬等教育氛圍,增加了課堂的活躍氣氛。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育目標來創(chuàng)建相關案例,可以包括文化沖突、文化融合等,然后由學生的組成不同的團體,討論外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差異,得到學生的觀點和結論,這樣你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特定的交流情景,以履行文化交流職責,通過特定的場景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發(fā)性[4]。
4.3 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學質量很大一部分是被教師自身素質所影響的。只有教師隊伍自身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教學能力,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應人才。有一些老師的教學能力不夠無法完成改革的任務。所以在教學改革的任務之下,這些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的教師不能推動改革的發(fā)展,反而拖后了改革的進展。所以要提高教師的待遇,以此來吸引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因此,學校應加注重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重視引進和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性,培養(yǎng)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的高素質優(yōu)秀教師。也就是說教師不僅擁有良好的美德還要能適應學科專業(yè)發(fā)展需求。重視教學人員的專業(yè)化。為了確保實驗教學秩序的穩(wěn)定,保證教學質量,我們必須有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讓他們從事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負責。
5 結束語
新的時代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對高校英語教學學生交際能力培養(yǎng)進行探討,并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交流能力進行了分析。
參考文獻
[1]吳曉燕,胡昊.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討[J].河南農業(yè),2011(10):56-56.
[2]高建國.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析[J].時代教育,2017(20):34-34.
[3]閆啟盈.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研究[J].新校園旬刊,2016(11).
[4]韓曉蕙.高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與思考——以高校英語教師為考察維度[J].外語學刊,2014(3):106-110.
作者簡介:
楊竟藝,性別:女,出生年月:1998.11,籍貫:河北省廊坊市,所在地:海南省??谑校瑔挝唬汉D蠋煼洞髮W外國語學院,郵編:571127,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教育,職務職稱: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