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高職烹飪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從校本教材理念的“教學做合一”、教師備課的“教學做合一”和學生學習的“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闡述高職烹飪專業(yè)英語“教學做合一”模式的具體實施情況,并針對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職教育;烹飪專業(yè)英語;“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76-0056-03
【作者簡介】任密,江蘇省揚州旅游商貿學校(江蘇揚州,225000)教師,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yè)英語教學、職教英語教師發(fā)展。
當下,很多高職院校的烹飪專業(yè)學生認為烹飪專業(yè)英語不重要,只要學好了烹飪技術即可,無需浪費時間在英語這類“用不到的技能”上。學生有了這樣的想法,對英語學習自然會產生懈怠。而很多教師面對這種情況,并未及時采取措施,而是放任其發(fā)展。長此以往,烹飪專業(yè)英語的課堂教學質量必將日趨下降,教學效果堪憂。
針對上述問題,江蘇省揚州旅游商貿學校以英語名師工作室為依托,開展了“教學做合一”的高職烹飪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研究,結合地方特色淮揚菜的研發(fā)和推廣,進行教學項目整合,一道菜式為一個教學模塊,將烹飪專業(yè)英語的學習滲透、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學。
一、“教學做合一”模式實施前的準備
(一)校本教材理念“教學做合一”
打開市場上任意一本烹飪英語教材,基本都是介紹廚房、廚具、食材、食品安全,外加一兩道菜或個別甜點的制作方法等。這樣的教材編寫體例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廚具還沒有認全,書就不知被扔到哪個角落了。對此,學校依托英語名師工作室對教材從形式到內容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首先,烹飪專業(yè)英語教材模仿飯店菜單的活頁形式。這樣做的好處是先在學生心理上實現(xiàn)突破,增強新意,并能夠很好地結合專業(yè)實際、專業(yè)特點。其次,在內容上,一張活頁就是一道菜的制作方法。從菜名、原料、調料到做法,體例模仿中文菜譜,力求用語簡潔、地道。整個制作過程用祈使句、簡單句,沒有從句和長句。這是經過對合作企業(yè)和使用英語進行廚房工作交流的企業(yè)調查后做出的調整。廚房間的交流基本不用長句和從句,大廚指示基本都使用祈使句或者單詞、詞組,點菜傳送了解菜名就可以,這樣的編排降低了語言學習的難度,保持了語言學習的專業(yè)性,更加契合學生的學情。
(二)教師備課“教學做合一”
為了把課上好,烹飪英語授課教師的備課地點除了辦公室,還增加了實訓室和專業(yè)課教師辦公室。他們在實訓室里仔細觀看專業(yè)課教師上課時的操作和表述,課后也認真向專業(yè)課教師請教相關的重難點,以便讓英語教學與專業(yè)課教學結合得更加緊密。
為了在教學時專業(yè)性更強,教授烹飪專業(yè)英語的教師在平時都學習了一定的烹飪理論知識,并利用課后時間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現(xiàn)在學校的烹飪專業(yè)英語授課教師基本都擁有中餐烹飪中級工或者中式面點中級工證書。擁有了一定的技能水平,英語授課教師在教學時便避免了很多原則性的錯誤,對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學習、專業(yè)英語學習都有所助益。
二、“教學做合一”模式的實施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學生在學習平臺上觀看由烹飪專業(yè)課教師制作的相關微課,對專業(yè)課上學過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進行復習(因為烹飪英語課的教學和專業(yè)課教學的時間經常會錯開,學生容易遺忘)。學習平臺上提供相關詞匯的音標及朗讀文件,并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測試題。學習基礎好一點的學生可以通過課前自學,在掌握相關單詞和短句后直接上傳錄音;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在課后自己更有自信的時候上傳錄音。當然,不同時段上傳的錄音得分也會有一定差異,課前上傳的學生作業(yè)成績最高是100分,而課后上傳的學生作業(yè)成績最高是90分,用分數上的差異激勵后進生加倍努力。所有的錄音成績學生自評互評占比80%,教師評分占比20%,分數最高的前5名學生和進步最大的前5名學生還會有平時成績上的額外加分。這個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在課前主動自學。
(二)課堂教學過程
相比課前準備主要靠手機和電腦,課堂教學主要靠學生自身的發(fā)揮和同伴的互助。烹飪專業(yè)英語教學基本都在實訓室進行,學生按照分組站位,每組的桌子上都會擺放本課所需原料。教學內容以口語為主,教師對學生的第一要求就是會說、能聽懂。會說即自己能夠表達,能聽懂則要求學生根據他人表述中的單詞或短語,推測出其想要表達的意思。學生對照實物,首先進行單詞檢測。單詞檢測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一組學生報單詞,另一組學生迅速找到單詞對應的實物;二是教師出示單詞卡,學生尋找單詞所對應的實物。通過這種類似游戲的方式,學生可以快速掌握重點詞匯和句型,英語應用能力均有所提高。
教學過程中,筆者時刻注重將英語單詞、短語的教學與烹飪實訓內容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規(guī)律。例如,在淮揚菜中經常出現(xiàn)green onion (蔥)、sesame oil(麻油)、dried beancurd thread(干絲)、ginger (生姜)、dried sea shrimp (蝦米)、coriander (香菜)等食材。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總結的學生會迅速發(fā)現(xiàn),很多干性的食材都會用到dried這個詞,這就是總結提煉能力的生成。而coriander(香菜)這個單詞比較生僻,只有少數學生勉強記住了。對于這類單詞,筆者采用了多次復現(xiàn)記憶法,即設計出一個用餐場景,在場景對話中讓這些生僻詞反復出現(xiàn),加深學生的記憶。
(三)課后拓展
課后,筆者要求學生就某一課例或菜式,用英語解說出來并錄制視頻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全部提交后進行小組間的互評,按照總得分排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平時成績的獎勵。除了作業(yè)之外,還有拓展項目。以小組為單位,模仿下單、接單、廚房準備等流程,并將完整的流程拍成小視頻。這個拓展項目要求每個小組每學期至少做1次。教師把學生提交的視頻發(fā)給合作的酒店,請餐飲部的經理和行政總廚做出評價,并且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增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三、“教學做合一”模式的實施效果及存在問題
高職烹飪專業(yè)英語“教學做合一”模式應用在教學中,遵循了高職學生的學習認知規(guī)律,充分合理地運用了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使英語知識與烹飪專業(yè)知識完美結合。在課程設計上,以烹飪原料為主線,貫穿課程主要內容,注重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所有的環(huán)節(jié)均為最后的教學目標服務。以實景對話和實際操作為主體學習行業(yè)知識,涵蓋菜點制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兼顧食品文化的宣傳,凸顯了英語口語的應用性。在內容結構上,理論學習和知識強化相結合,針對職校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讓學生邊學、邊做、邊鞏固。烹飪英語的課堂氣氛和實際學習效果與從前相比有了較大提升。
當然,這個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學生課前及課后自主學習的監(jiān)控力度不夠。由于本教學模式大量運用網絡學習平臺,學生需在課前或課后自主預習、學習、完成作業(yè)等。那么學生打卡的有效性怎么監(jiān)測?教師如何得知學生是真正進行了學習,而不是僅僅打開了頁面蒙混過關?一是教師分批抽查,并加大抽查的頻率。教師不能只以學生的打卡記錄作為其學習記錄,要進行隨機抽查,按照學號或者學習小組,面對面地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況。二是作業(yè)的呈現(xiàn)方式多樣化,并以口語作業(yè)為主。很多學生雖然做題目不理想,口頭表達時卻很有激情。因此,教師要多布置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作業(yè)、與專業(yè)特點緊密結合的作業(yè),提高作業(yè)的完成度和正確率。
第二,教師錯誤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無論教學中是否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當下,有少部分教師對自信化工具的使用已經進入了誤區(qū)。比如,過度使用智慧黑板中的游戲模塊。智慧黑板對教學的輔助作用的確很大,其系統(tǒng)中自帶的小游戲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學的重點是學習而不是游戲,如果一味通過游戲來提升學生的興趣,那么興趣保持的時間必然不會長久。再如,教師自身信息化水平不高,對多媒體設備使用不熟練,耽擱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對此,筆者認為學校應定期安排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信息化水平,不論是專業(yè)課教師還是文化課教師,都應該能夠熟練使用多媒體設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學校應時刻把握一線教師教學動向,適時引導或督促教師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運用多種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真正實現(xiàn)“教學做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