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
摘? 要:2011年《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等,都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上好一堂課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關注與思考的問題。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新課改;音樂課堂;傳統(tǒng)音樂
綿延幾千年傳統(tǒng)音樂包含諸多審美品格,它是一定音樂思想特殊本質的集中體現(xiàn),是音樂思想意識的結晶。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她已成為中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今天,我們必須重視對傳統(tǒng)音樂的保護與傳承,而音樂教育在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利用好這個平臺,再現(xiàn)中華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為能夠在新課程改革下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傳統(tǒng)音樂文化。較多高等師范院校以及一線教學的中小學音樂教師都探討過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從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專業(yè)素質以及如何構建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等。為此,現(xiàn)筆者也為此提出個人建議。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教師是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他們的一舉一動將會影響著學生們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只有將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夠傳授于學生。新課改后除了要求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音樂技能以外,更注重學生學習和掌握與音樂相關的文化知識。2011年出版的《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實施建議等各方面都涉及到了音樂文化的重要性。例如,音樂課程性質中的人文性;課程基本理念中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因此;課程設計思路中正確處理音樂知識的學習與審美體驗和文化知識的關系以及在課程總目標和課程內容中都有相關內容。因此,教師在音樂課程教學中除了繼續(xù)學習示范技能外,還要努力學習大量的音樂背景文化、音樂歷史知識等方面。除此之外,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化下和科技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必不可少,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教者必須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活到老,學到老是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學習不斷完善自我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更好的育人。
二、兼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無任何個性的教師,他培養(yǎng)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蓖瑯樱粋€毫無創(chuàng)新思維的教師,他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是思維呆滯的。教育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音樂的教授更需要創(chuàng)新。學生本對傳統(tǒng)音樂的學習就沒有興趣,如果再加上乏味無趣的教學方式,學生則更對傳統(tǒng)音樂沒有興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許多中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上別出心裁。但這并不影響一些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有些教師把讀歌詞、唱譜子、跟唱等傳統(tǒng)教學方法拋之腦后,取而代之的則是畫旋律線、模唱、編創(chuàng)等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雖然新的教學方法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力,但一當教師沒有把握好要領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質量下降。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整體把握音樂風格,而且音樂與語言的交流可以使教師與學生有了心靈上的溝通。本文并不是批評新課改下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而是在堅持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下保持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做到兼收并蓄。
三、音樂課堂中師生互動方法
傳統(tǒng)音樂本身對于學生來說會比較的無聊和乏味。這時候師生互動有利于初中音樂課堂氛圍的優(yōu)化。教師對于音樂的情感和對學生的情感,都可以在師生互動中表現(xiàn)出來。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僅熱愛音樂更要熱愛把美的音樂傳授于學生。在講課堂中,教師要將個人情感與教學內容所結合起來,借此調動學生的對音樂的喜愛以及對提高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新疆歌曲《青春舞曲》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演唱好這首歌曲還有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新疆舞蹈動作。通過身體語言進行互動,會讓音樂課堂的審美性得以提升,促進初中音樂審美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促進音樂教學活動順利實施的重要措施。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例如在《雪絨花》時,教師可以利用《音樂之聲》中的音樂劇片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了解音樂背景。在情境想象中,學生思維會更加的活躍,有更多想法,可以更好的表達音樂情緒。
四、提倡“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方法
新一輪課程改革推出了音樂課程的新概念,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放在音樂課程三維目標的首位,這就更加注重學生對音樂的內心感受。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博大精深,學生如果僅僅是坐在教室里聽音樂老師講述傳統(tǒng)音樂文化并不能觸發(fā)學生內心的感受。筆者認為,“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魅力?!罢堖M來”:學校可以組織民間藝人走進校園,為同學們更好的展示傳統(tǒng)音樂的風采,如“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白叱鋈ァ保簩W校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藝術殿堂,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傳統(tǒng)音樂的純真與質樸。
魯迅先生曾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敝袑W音樂教師應眼于實際,拓寬教學視野,將教學理念定位于以學生為中心。傳統(tǒng)藝術要想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必須依靠學校教育。中小學生是民族文化傳播的最好媒介,只有學生們能夠較好的掌握并且喜歡這些傳統(tǒng)文化藝術,我們的民族文化才能夠經久不衰。
參考文獻
[1]王耀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馮光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2013(01).
[3]樊祖萌.傳統(tǒng)音樂與學校音樂教育[J].音樂研究,1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