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佼洄
摘 要:在傳統(tǒng)初中英語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們比較注重學生是否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并不注重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致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學習水平并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本文將分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教學質量;教學策略
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師負責在講臺上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跟隨教師的腳步記錄筆記,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雖然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但是學生在接受知識期間并沒有時間進行獨立思考,對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此外,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注重學生是否能在最后的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并不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否具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尤其是即將面臨中考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后,學生才可以提高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伴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改革,教師的教學任務已經(jīng)不再只是傳授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日常的學習之中,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終身學習。新教育背景之下的教學要求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著本質性的不同,教師應該如何在教育環(huán)境大變革的背景之下,有效提高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及初中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微課導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學習興趣是學生開展高效英語課堂學習的必要條件,是學生主動去探索未知領域的動力,為了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學生的全部精力,教師需要采取有趣的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如今已深入到課堂的教學之中,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使用微課導入,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熱情。以九年級人教版英語教材中的“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為例,教學資源庫中有很多英文歌曲和與之相關的舞蹈視頻,教師在備課前可以先在資源庫中選取有關的微視頻,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徜徉在充滿音樂氣氛的課堂環(huán)境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也為學生接下來的課堂學習做一個鋪墊。
二、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新教育背景下要求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要求教師需要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之中,問題式引導是實現(xiàn)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有效教學策略之一。九年級不僅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復習初中所學課程,準備參與中考的階段,因此,九年級的英語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的復習與鞏固。以詞形 be, take,mean, difference,himself 為選擇項,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以下段落:A supermarket is ________ from other stores in several ways.There _______ a lot of goods in a supermarket. The customers can ________ things by themselves and take them to the check-out counter. This ________ supermarkets need fewer workers.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然后再讓學生在班級內(nèi)進行分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之中,這樣的模式不僅可以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三、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
因為人類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所以,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認知程度都會存在著不同,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及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教師需要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即做到因材施教,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是意味著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只是簡單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來進行輔導,目的在于提高全體學生的英語水平。以九年級人教版英語教材中的“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分層式教學輔導,對于詞匯掌握較少、閱讀能力較低的學生,可以在學生閱讀后進行翻譯輔導工作,通過在線解讀或是自己查閱詞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對于閱讀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再次閱讀文章,在文章中找出相關的段落并總結出問題的答案;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自行匯總文章中出現(xiàn)的語法知識,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文章。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合作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合作與探究是教學過程中最為常見的教學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探究意識,對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有著積極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本班學生的興趣點、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行為特點等方面,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地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組內(nèi)學生的優(yōu)劣得以互補,促進班級內(nèi)部的小組式學習。以中考中的相關題目為例:
1._______of the teachers in out school are women teachers.
A. Three quarter B. Two thirds
C. Second threes D. three four
2.Could you tell me_______the radio without any help?
A.how did he mend B.what did he mend
C.how he mended D.what he mended
看似簡單的兩個題目,考查卻是不同的認識與解題方式,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人都要說出自己解題的依據(jù),之后讓學生派小組代表在班級內(nèi)進行分享,解題思路的講解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英語思維能力,有依據(jù)性的做題對于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合作與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入獨立思考的狀態(tài)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的教學工作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并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心理特征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羅碧芳.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8(12).
[2]馬翠鳳.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誤區(qū)和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
[3]康靜玲.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探討.學周刊,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