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孌瑤
【摘要】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的精髓,是我國古代文化學習的重要載體。但是,時代和文化的發(fā)展和更迭,使當代小學生對古詩詞中的字詞理解存在著諸多障礙,學生對古詩詞魅力的感知力有限,導致學生的興趣缺失、動力不足。對此,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進行了分析和探索,提出了幾點見解和思考。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古詩詞 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2-175-01
一、朗讀古詩,感知韻味
古詩詞的美感首先體現(xiàn)在古詩的韻腳和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中。在古詩詞學習中,對古詩詞魅力的感知,首先可以從古詩詞的讀音的美感出發(fā),以幫助學生感知古詩詞的韻味。對此,教師可以在新課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朗讀古詩詞,感受古詩詞的韻味。例如,在《山行》這一首古詩教學,教師在新課開始,教師先引導學生初讀古詩,從中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然后畫出來集中解決,以幫助學生跨越古詩詞朗讀中的障礙。隨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朗讀活動,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并通過適當?shù)耐nD,讀出該首古詩的美感。經(jīng)過學生的朗讀,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本首古詩的尾字押“a”韻味,并且在古詩的停頓上和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上,都有著相同的規(guī)律,本首古詩的停頓可如以下方式劃分: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進過學生朗讀,學生感知語調(diào)的變化并自主劃分停頓,學生也就能夠明確古詩中所描寫的各種場景和景物,對于古詩詞的理解也就從朗讀開始建立初步的感知,古詩的韻味也就從這一環(huán)節(jié)開始于課堂教學中散開。
二、精讀古詩,體驗精彩
古詩詞用字考究,雖然僅用幾十個字,卻足可以將已經(jīng)和場景以及思想情感描述表達地淋漓盡致,將古詩中的一個字換做其他,就可能讓這一首古詩黯然失色。因此,為幫助學生感知古詩詞的這一特點,幫助學生認識到古詩學習中的所選用字詞的精到,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癮大學生精讀古詩,以體驗古詩中的精彩,讓古詩中的魅力在師生的挖掘中散發(fā)。例如,在《絕句》這一首古詩教學中,古詩中所選用的字詞十分精到,不僅在形式上對仗,并且在字里行間都透露出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和自然生機的熱愛之情。對此,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找出詩詞中對仗的字詞,如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等。從古詩詞的字詞賞析中,幫助學生體驗到古詩形式的美感,也體驗字詞精煉的古詩卻散發(fā)的深厚意境。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將古詩中所使用的描寫顏色的詞語、描寫動作的詞語畫出來,讓學生品味感知,說出其中描寫動作的詞匯和顏色的字詞有哪些好處,體現(xiàn)了怎樣的景物特點。在以上古詩詞的描寫和感知中,學生也就領(lǐng)略了古詩詞的風采,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也就隨之提升。
三、重構(gòu)意境,感知魅力
古詩詞的意境和意象豐富,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總是能借助古詩詞內(nèi)容的描寫體驗到更多、更豐富的景物特點,并且在對古詩詞意境的想象中,能給獲得思維的拓展,想象力的豐富。所以,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發(fā)揮古詩詞意境豐厚的這一特點,要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設備彌補學生對古代文化感知力的不足,通過重構(gòu)意境的方式為學生的思維發(fā)散提供借力點,為學生建立新知的生長點,從而幫助學生體驗精彩、感知魅力。例如,在《望廬山瀑布》這一首古詩教學中,古詩中所描寫的景物氣勢磅礴,生動地呈現(xiàn)了廬山瀑布景物的特色。所以,教師在本首古詩學習中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輔助學生理解,同時也通過對古詩內(nèi)容解讀的方式體驗古詩所描繪意境的精彩。文中,“掛”這一字即為傳射,讓“掛前川”意為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化動為靜,讓古詩中的所描寫的意境變得更加生動傳生,猶如一張生動直觀的照片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此一句詩已經(jīng)將瀑布的磅礴氣勢描寫地淋漓盡致。此后,話鋒一轉(zhuǎn),氣勢再度升級,疑似銀行落九天更是讓本首詩對廬山瀑布的氣勢描寫得以升華,學生也就借助圖片更加深刻地想象古詩所描繪的廬山瀑布的凌空飛泄,學生也在對銀河落九天的氣勢和想象中,更加深刻體驗到古詩的精彩和魅力。
四、課后演繹,發(fā)散思維
古詩詞的魅力不僅體現(xiàn)在古詩文本的解讀中,更應當關(guān)注學生對古詩的個性化理解和演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組織課后演繹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借古詩的理解,升華自己的認識和想象力,提煉學生對古詩的個性化認識。例如,在《宿新市徐公店》這一首古詩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中對古詩內(nèi)容的感知和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閱讀和學習了這一首古詩之后,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編撰出自己理解的情境性故事。在故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盡可能多的空間,不僅限于古詩內(nèi)容對情境的理解,而是讓學生以古詩為根本,并突破古詩中所呈現(xiàn)的有限的景物,從而散發(fā)學生更廣闊的想象,撰寫出更加豐厚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借助古詩的理解和感知,釋放更多的想象力空間,并將其演繹成獨特、個性化的故事,最終讓學生借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對將古詩內(nèi)容中所呈現(xiàn)的情境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這一方式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對古詩的想象力和演繹能力得以增強,并且還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得以提升。
總結(jié)
古詩詞教學要求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的難點,并結(jié)合古詩詞的優(yōu)勢,通過朗讀古詩、精讀古詩、重構(gòu)意境和課后演繹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更加深刻,從古詩詞教學中體驗更多的精彩。
[ 參 ?考 ?文 ?獻 ]
[1]鄧有鋒.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芻議[N].貴州民族報,2019-04-17(B03).
[2]胡艷.關(guān)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43.
[3]方忠偉.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