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蓮梅
摘要:面對新課程的教學,學生在進行積極討論和合作學習時,我們當老師的要因勢利導,調控好課堂局面,做到化“亂”為不 “亂”;并且“自由而不散亂”,最終達到形 “亂”而神不“亂”的目的。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 課堂局面 形“亂” 神不“亂”
數(shù)學主要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學科,我們在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是有沒有使學生思維、情感等得到發(fā)展,有沒有把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誘導出來,面對新課程的教學,學生在進行積極討論和合作學習時,我們當老師的要因勢利導,調控好課堂局面,做到化“亂”為不 “亂”;并且“自由而不散亂”。最終達到形 “亂”而神不“亂”的目的。
一、調控好課堂局面,做到形“亂”而神不“亂”
數(shù)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堂教學不在乎一堂課是否完整、精彩,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學得是否真實、自然、有效。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教學是否具有創(chuàng)興性、挑戰(zhàn)性的,在乘法口訣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分月餅,我剛一說完,教室里就炸開了鍋。但是經(jīng)過我的正確引導,學生有了自己表現(xiàn)的小天地,討論的非常激烈,剛才還是亂糟糟的教學,一會兒卻顯得井然有序。然后讓他們匯報交流的結果。孩子回答的相當精彩,有的簡直超出我的想象,此時的我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不住的贊賞,其他學生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聲,在這課堂中學生的行為沒有錯,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而是應該允許學生甚至鼓勵學生發(fā)出“不同的聲音”,讓課堂悄悄“亂”起來,同時,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首先,學生通過“七嘴八舌”能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對培養(yǎng)獨立的個性、增強自我意識非常有益。其次,在“七嘴八舌”中,學生的思維在矛盾沖突中從量變到質變,進入一個高層次的認知境界。最后,在智慧與智慧的碰撞中,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不時地閃現(xiàn),這也是我們該追求的。因此,我做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應抓住契機,因勢利導,調控好課堂局面,做到化“亂”為“不亂”。用一些適當?shù)姆椒?,如“成果發(fā)布會”、“辯論會”、“記者采訪”等。教師可以傾聽不同的聲音,從而因利勢導,達到出人意料的教學效果,做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該接納學生的“七嘴八舌”;為他們廣開言路,其實就是“尊重學生主體”的具體表現(xiàn),學生中有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才能在課堂上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張揚個性,從而發(fā)揮最大的潛能。
二、教師要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觀,做到形“亂”而神不“亂”。
教師還要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觀,“人是知識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源泉”。學生不僅僅是教學對象,本身也是教學活動的資源,教學中要盡可能激活,尊重學生的原創(chuàng)思維,然后教師在適當?shù)臅r機介入,并提供有益的幫助使孩子擁有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使教學課堂變得豐富而靈動。有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才能成為促進人發(fā)展的過程,采用多種有效策略,調控探究進程,做到“自由而不散亂”。讓學生放手討論有可能出現(xiàn)吵吵鬧鬧,課堂氣氛嘈雜甚至失控的現(xiàn)象。因此,面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如何讓學生充分討論,又保證學習進程的順利進行呢?對于這些情況,教師首先要有一顆“平常心”;同時多一點思考,即在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有一些吵鬧是難免的,但有兩個原則必須把握好:一是吵鬧的內(nèi)容必須是與討論話題相關的;二是吵鬧不要影響別人和教學進展。教師首先要有寬容和容忍之心,教師不能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要通過一些科學的調控手段,有效地控制課堂的學習探究進程,保證新一輪討論、交流與探究的進行。教師應該采取一些策略來改善課堂上的一些不良狀況。如在討論一道題的三種算法時,有的同學對第一種解法顯得不屑一顧,而且顯得有些不耐煩,這時教師應及時肯定并重復這名同學法人發(fā)言,使課堂討論得以順利進行。還可以通過“強化與淡化”的策略來改善課堂的不良氣氛,即對于教學運作有用的信息就予以增強,對于干擾或暫不能處理的信息則予以忽略或淡化處理,這樣,有用的信息將被有意的放大,而無效的信息則在課堂學習中被逐步忽略不計。如當有同學說他喜歡第二種算法時,又有同學顯得不耐煩,這時教師通過語言提醒學生聽取別人的發(fā)言,既是尊重別人,同時對自己學習也有幫助,同時對隨后學生的發(fā)言鼓掌表揚,強化“傾聽別人發(fā)言”的交流風氣,對隨便亂發(fā)言的學生不予理睬,這樣就改善了課堂中的不良狀況。
三、在平常教學中和學生展開平等對話,做到形“亂”而神不“亂”。
在平常教學中,我們要習慣于和學生展開平等自由的對話,在對話中,師生彼此的思考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豐富教學你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教學相長。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教師盡量退到“后臺”,盡量縮小自己。學生能談的盡量讓學生談,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做,學生能總結的盡量讓學生總結,這樣學生在構建知識的同時也構建起自己對學習的信心。教師要學會傾聽,不要隨意否定學生的回答。教師的思維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有時學生的思維可能超越老師,出現(xiàn)奇特的想法,好像這是學生在給老師“添亂”,其實這種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勇于捕捉,如果輕易否定學生的回答,會壓抑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甚至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的意識即便是錯誤的離奇的,甚至是起哄擾亂課堂秩序的,都是他們求知的表現(xiàn),老師要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和“標準答案”,保護和激勵學生所有的欲望和嘗試。教師要正確引導起哄的學生,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說出自己的意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去體驗、去操作、去探索自己所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掌握主動權。
總之,我們應該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只要是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有用,哪怕是“亂”一點、“散”一點,也未嘗不可?!皼]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教師與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對矛盾, 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取向往往決定學生的行為取向,我們應該營造一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的育人環(huán)境。所以只要控制好局面,可以化“亂”為不“亂”,并且“自由而不散亂”,最終達到形“亂”而神不“亂”的目的。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亂”中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數(shù)學課程標準》。
熊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