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虹 張紅霞
人教版義務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認識時間》,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面和整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和幾時半,同時學會合理地推測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時間。為以后學生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由于幾時幾分的認識中分針在鐘面的右半側(cè)時,學生認識時間相對容易;而當分針落在其他區(qū)域時,學生認識起來有困難,例如,4時45分,10時40分等時刻都是認識的難點?;谝陨显?,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突破認識分針在鐘面左半部分這一難點。
一、練習發(fā)現(xiàn)不足,反思總結對策
第1課時,認識幾時幾分后,通過查看學生作業(yè)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學生出錯較多:1.幾時5分,電子鐘面表示方法學生經(jīng)常漏寫“0”;2.弄不清楚分針在鐘面左半部分到底是幾時多。為了有效幫助學生突破這兩個難題,筆者采用了以下措施:
(一)觀察對比,區(qū)別掌握“幾時5分”的不同表示方法
筆者出示鐘面時間是幾時5分的練習題組,讓學生用兩種不同方式表示鐘面上的時間。獨立完成,匯報交流后,及時組織學生觀察一般表示方法和電子表的表示方法在格式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一般表示法中“(? )時(? )分”的兩個括號里分別寫時針和分針代表的數(shù)即可;而電子鐘的表示法中,以“︰”為界,“︰”前面表示時的部分,時針指著幾就寫幾(可以是一位數(shù),也可以是兩位數(shù)),“︰”后面表示分的部分,無論是多少分都要用兩位數(shù)表示,所以當不超過10分時(本學期主要是5分),十位就要用0補足,即寫成“(×)︰(0×)”。接下來強化練習中我有意識做到每當碰到不超過10分時就刻意讓學生用電子表形式表示時間,在這個易錯點上學生完成情況有了明顯好轉(zhuǎn)。
(二)追問自檢發(fā)現(xiàn)矛盾,調(diào)整修改找到方法
針對分針在鐘面左半部,尤其接近整時的時候究竟是幾時多錯誤集中的情況,筆者不斷反思、改進教學策略,最終在中間過程通過追問學生自檢找出矛盾,從而及時調(diào)整,將錯誤率明顯降低。
以上面4個時間為例,先讓學生獨立寫成鐘面的時間。此時部分學生會依次寫出10: 55, 8: 50, 1: 45,7:40。筆者不著急進行評價,而是將錯就錯,讓學生寫出這4個時刻分別接近幾時整?學生毫無難度寫出了分別接近11時,9時,2時,8時。這時,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將鐘面上時針所指的數(shù)字和你寫的整時對比,看看是否真的接近你寫的整時?很明顯,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因為時針不可能比分針走得還快,當分針繼續(xù)走,走到12時,時針不可能一下子從原來的位置跳到11、9、2、8。既然矛盾找到了,說明開始寫出的時間是有問題的,學生很快進行了修改。后面每次課上遇到類似接近整時的鐘面時刻,筆者都不放過任何一個強化的機會,指名讓學生先說答案,接著說怎么判斷答案是否正確的自檢方法。還進行了相關的專項筆頭訓練,在一遍一遍地反復操練中,認識這類時間的正確率大大提高。
二、檢測暴露問題,反思應對措施
解決了以上兩個易錯點,筆者心安理得地以為本學期認識時間的練習期末應該不成問題了。然而,期末綜合練習中2道認識時間的題學生完成情況根本出乎筆者的意料。題目如下:
(? ? 時? ? )? ? ? ? ? ? ? ?(? ?︰? )
以上兩道題出錯人數(shù)超出預料。筆者認為,這兩個鐘面都是分針在右半部分,辨認時間對學生來說沒有問題。第一個鐘面又是考查用文字表示時間的方法,更應該過關。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本應填寫3時5分,全級244人中竟有37人錯寫成3時05分;第二個鐘面有14人錯寫成6︰10??粗鴮W生這樣的錯誤,筆者頓時醒悟,造成錯誤的原因主要責任在自己。
1.分析反思:綜合練習出現(xiàn)的上述兩種錯誤,暴露了學生思維的僵化。部分學生平時學習就不怎么愛動腦筋,以為復習時老師讓大家練得多的就是考試考的。對于鐘面1:由于總復習多次強調(diào)幾時5分時電子表的寫法不要漏寫“0”,一定要注意寫成“×:05;鐘面2:平時超過30分的容易錯,所以設計的練習多半都是超過30分的,老師反復強調(diào),大量練習讓學生對這類時間印象特別深刻,導致形成思維定式。出錯的學生就是簡單地將前面的情形套用在這里,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何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式的困局呢?
2.應對措施:(1)明確練習目的,著眼學生發(fā)展。作為一個為學生長遠學習考慮的老師,不應該抱著什么難就練什么的態(tài)度,過于應試的心理讓我沒能足夠重視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只是覺得學生難掌握、容易錯的就要用各種方式操練,力求幫助他們形成技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就是這種心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學習上的被動。他們會覺得只要是難的、重要的,老師自然會強調(diào),會告訴我們應試得分的技巧,不用多想也能拿到基礎分數(shù)。慢慢養(yǎng)成學生更加不愿動腦筋的壞習慣,如此惡性循環(huán),對老師課堂教學、學生持久學習、個人發(fā)展非常不利。
(2)落實分層練習,溝通聯(lián)系區(qū)別。將本單元的練習分為對應練習和對比練習,逐層落實,效果更好。第一,針對學生易錯點進行對應練習,在練習中發(fā)現(xiàn)、歸納、總結規(guī)律。例如,過5分時電子表表示時間的方法,讓學生互相提醒要注意的問題,記住分的位置要寫成“05”;分針在鐘面左半部分時學生難確定的幾時,就及時組織對應練習,從而引導學生要確定是“幾時”必須看時針走過是數(shù)字幾了,強調(diào)一定是走過,最后發(fā)現(xiàn)是兩個數(shù)中前面的一個數(shù)是幾,就是幾時多。
第二,將易錯點和相關知識用題組形式進行對比練習,在對比中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尤其突出區(qū)別。與上述兩個問題有聯(lián)系區(qū)別的分別是:過5分的一般表示時間方法,時和分前面的數(shù)字直接看鐘面上兩根針指著幾就寫幾;當分針剛超過12不多,時針走過數(shù)字不明顯時,到底是幾時多?以上面的7:05為例:①先想剛剛分針在12的時候,時針是指著幾的(6還是7?因為分針才從12走到1,走了1大格,時針不可能是從6跳到7。所以剛剛時針應該指著7)。②確定是剛過7時不久,也就是7時多。類似幾題之后發(fā)現(xiàn),時針走過數(shù)字“×”不太明顯,是因為分針才從12走了不多的幾格,時針走得更慢,所以看起來好像沒有過數(shù)字“×”,但就是“×時多”。通過對比練習發(fā)現(xiàn):要確定某個時刻是幾時幾分不能只是看鐘面,更要聯(lián)系前后一起考慮:若分針在右半部,就要想剛剛過了幾時整?若分針在左半部,就想過一會將是幾時整?除此還需注意各種表示方法的細節(jié)不同,做到應對自如。
總之,如果在復習時我能把練習的腳步放慢一點,每一步走得再實一點,從學業(yè)來看,學生可能就會走得更穩(wěn)一些,從長遠來看,學生對于時間的認識理解也將更透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