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銳
【摘要】本文以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與云平臺信息技術融合下混合式模式的思考為主題,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的發(fā)展趨勢,給傳統(tǒng)的聽說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給新型的聽說教學模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與機遇。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云平臺;融合;混合式課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中明確規(guī)定:“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毙畔⒓夹g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整體戰(zhàn)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的發(fā)展趨勢,傳統(tǒng)聽說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需求。主要表現為:課前教師無法進行學情數據分析、課堂教學模式單一、課堂學生充分理解和運用英語做事的時間不足、教學行為無法分析、學生學習情況憑主觀判斷、無法保障缺勤同學落下的課程內容及時補上、學生評價只有結果缺乏過程評價等問題,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一線教師。所以,如何促進“傳統(tǒng)聽說課堂”向云平臺下更高效的“混合式課堂”的具體轉變,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在這樣的教育改革和需求背景下,筆者嘗試云平臺下改變傳統(tǒng)聽說課教學路徑,通過不斷地實踐、反思與研究,讓學生自主地、更好地參與到英語聽說課的學習過程中,采用并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效率,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能有所收獲,對英語聽說交際性產生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以后終生學習英語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及學科的整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云平臺下聽說課混合式課堂的內涵
當今世界呈現多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特點,英語作為國際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因此,初中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英語核心素養(yǎng)之一語言技能中的聽、說技能代表學生理解的技能和表達的技能,它們在英語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因此,聽和說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語言技能之聽說目標以學生在某個級別“能做什么”為主要內容,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能力之聽說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張永濤、藏志超等教授認為,重點在于教學方式方法“改變教育教學方法,通過創(chuàng)新搭建新型學習平臺,個人空間,通過學習者主管能動性推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解文明等教授認為,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需“創(chuàng)建新型教學方式,建立課堂教學與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因此,對信息技術界定的基礎上,云平臺下聽說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師生互動的路徑,教師通過提供課前自主學習任務清單引導學生學習聽說內容具備基本知識(包括教學視頻、在線朗讀單詞、聽力材料檢測等),云平臺數據可以展現每位同學的完成情況,課堂時間則用來幫助學生內化圍繞話題材料的聽說訓練,進一步理解和運用聽說材料,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用英語做事,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參與式學習模式。
二、云平臺下聽說課混合式課堂的形態(tài)
1.布置前置任務清單,及時了解學情
薩爾曼·可汗在《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
書中提到,翻轉課堂指的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在家中上課,然后再到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解決疑問,并且提出發(fā)布視頻時間在十分鐘左右最符合學生集中注意力的身心發(fā)展。筆者在這樣的理論依據下開展云平臺下英語聽說教學混合式課堂著重設計前置任務,下面就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11 Body language Unit 1 They touch noses.聽說課教學中嘗試用云平臺發(fā)布前置任務進行回顧。筆者在上課前一天發(fā)布三個任務,分別為:任務1.學生觀看筆者錄制6分鐘微課視頻,關于身勢語、國家、國籍,完成筆記和知識樹的內容并拍照上傳,并上傳學習筆記和思維導圖;任務2.聽力理解,聽一段獨白完成5道單選題檢測;任務3.朗讀Unit1單詞和對話,口語檢測平臺打分,并且朗讀活動4重點句型錄音上傳。這三個前置任務的布置目的在于解決學生學習本單元所需背景知識、熟練朗讀所需詞匯、完成筆者創(chuàng)設一段關于幫助外國人了解中國見面的肢體語言聽力材料的檢測,通過平臺前置任務的數據統(tǒng)計,筆者及時了解了同學們課前完成任務所需時間和自學情況,為后面的課堂教學有了更科學、準確地指引。
2.把脈共性個性問題,精準二次備課
通過教師操作云平臺,實時監(jiān)控和檢查學生的前置任務完成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原有的備課基礎之上再次調整教學方案,結合云平臺數據分析,即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總結,及時發(fā)現問題,選擇具有針對性地研究教學方向和側重點。筆者就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11 Body language Unit 1 They touch noses.云平臺數據報告指引下進行了更加精準地二次備課,針對學生在聽力檢測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需要筆者在課堂上統(tǒng)一解決,而個性化問題則通過堂上小組合作探究解決或是堂下個別輔導。
這是筆者所教班級前置任務聽力檢測數據統(tǒng)計,筆者把第2、3題得分率最低的兩道題目分析同學們錯誤的生成原因,并且給出這類聽力題目答題策略,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共同分析和解決,這樣備課后使筆者堂上解決問題更有針對性,大大提升了課堂效能。
同時根據同學們朗讀活動4單詞語音的錄音情況特別表揚基礎相對薄弱卻認真朗讀的同學,而且鼓勵其他同學課后去云平臺討論區(qū)聽這三位同學的朗讀作業(yè)并給他們點贊。筆者相信在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認可下,他們今后一定會更加積極和自信地學習英語。
3.解決問題提供策略,合作參與激趣
在傳統(tǒng)聽說課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的;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是課后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師的支持和同伴的幫助,“吸收內化”階段常常讓學生感到挫敗,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而云平臺下聽說教學混合式課堂改變學生的學習過程路徑。“信息傳遞”是通過課前學生在云平臺上完成前置任務進行的,學生不僅完成6分鐘微課視頻筆記和知識樹歸納,以及云平臺語音朗讀檢測、語音錄音上傳和聽力材料檢測;“吸收內化”在課堂上有更充分的時間通過互動來完成,教師能夠提前了解學生學情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給與有效的幫助和指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參與任務,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的過程。筆者就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11 Body language Unit 1 They touch noses.課堂上以創(chuàng)設幫助智能機器人Smart Star了解不同國家不同人的身勢語,設定了三個小組合作任務,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合作參與共同用英語來做事,在用中學、在學中思。任務過后,筆者針對國家、國籍和不同身勢語的獨白,完成5道聽力檢測題,檢測同學吸收內化的情況,檢測結果如下:通過數據統(tǒng)計,堂上檢測比前置任務檢測的準確率更高了,但是筆者根據云平臺數據統(tǒng)計情況,針對第3小題進行點評,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問題。最后,小組所有成員針對主題幫助智能機器人Smart Star完成情境口語任務,上臺表演展示。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一堂課上之所以有趣味性,并非為了引起笑聲或耗費精力,趣味性應該是課堂上掌握所學材料的認識活動積極化?!苯虒W的趣味性即所謂“寓教于樂,寓莊于諧”,要既有情趣,又有意味,將趣味性與教育性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教學情趣的高品位。整節(jié)課除去筆者課前解決前置任務中聽力檢測中存在共性問題和情景導入去用10分鐘左右,其余時間都是留給學生合作參與小組活動,展示和用英語做事的任務。學生在緊張愉快合作參與中,和小組其他成員一起由淺入深逐步完成任務,每位同學充分地展示下“吸收內化”這個階段輕松地實現了。
三、云平臺下聽說教學混合式課堂的困惑
云平臺下聽說教學混合式課堂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路徑,而且前置任務布置和完成情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整合能否準確定位,前置任務內容是否合理,難易度把握,學生能否認真有效地在平臺上完成任務,平臺統(tǒng)計數據是否真實有效,這些都是筆者在開展這種云平臺下聽說教學混合式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因為,每一種教學改革都會遇到挑戰(zhàn)、質疑和反對,教學過程又是需要非常嚴謹和慎重地處理,畢竟學生不是實驗材料,我們在運用一種新的教學手段的時候,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反思,既不能畏手畏腳又不能過于激進,這些都值得一線英語教師與英語教育教學專家學者做出理性思考。
參考文獻:
[1]張永濤,藏志超.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方法探討[J].大學教育, 2013.
[2]解文明.學習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2012(12).
[3](美)薩爾曼·可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