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文芳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對于教育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習方式、課堂形式也越來越多樣越來越靈活。語文教學本身就是鍛煉學生語言運用、表達交流能力的一本基礎學科,對其他各類知識的學習都有著基礎的影響。為提高小學語文的實踐能力,教師需要積極的開展趣味性課堂。因此本文通過介紹趣味教學,分析趣味教學的意義,對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堂趣味教學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堂;趣味教學]
小學六年級是一個即將面臨升學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家長和老師們往往過于注重對知識的記憶、在考試中的運用等,關注的重心都放在了應試上,往往很容易忽略知識本身,忽略了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尤其是對于語文的學習,語文作為最基礎的語言類學科,更多的應該注重它在實際生活中的熟練運用,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以提高自身修養(yǎng)。為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學習的效果,使課堂更具有趣味性,把興趣教學作為重點,是我們一直在探究的問題。
一、什么是趣味教學
趣味教學,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不用于傳統(tǒng)教學的,更具有趣味性的,能夠充分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趣味教學又不完全脫離原本的傳統(tǒng)形式的教學,而是在原有的教學目標上加以完善和改進,教學的本質不發(fā)生改變,基于這一基礎,對教學過程的形式加以探索和嘗試,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趣味教學的意義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味教學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課堂更具有趣味性,更加靈活,氣氛更加活躍更加輕松,這樣的趣味課堂反映到學生身上,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愿意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去,在興趣的引領下,學習效率也會明顯提高。
此外,課堂趣味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小學六年級這一階段,學生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能夠形成自己的思考。此時,學生們充滿了好奇心,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想要了解,同時學生們在這一時期所接觸的知識會形成很深的記憶,在以后的很長時間里都不會遺忘。抓住小學六年級學生所處成長階段的這一特點,開展課堂趣味教學,能夠形成一個很好的探索的引導,學生們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就會自發(fā)的去探索更多的知識,這樣一來所帶來的影響就不僅僅局限于語文學習了,而是在各個方面都會有積極的影響。
三、趣味教學的方法
1.注重新的課堂形式
課堂趣味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教學形式上,因此要注重應用新的課堂形式,改變傳統(tǒng)的一講一聽的方式——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的傳統(tǒng)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趣味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開展課堂討論、分組展示學習、課堂小游戲、翻轉課堂,甚至讓教學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新的課堂形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也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2.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相對于較低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和自己的獨立的思想,但是對于一些思想的理解還不是那么到位,在學習時,可以通過課堂情景模擬的方式,既能夠使課堂充滿趣味性,又可以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例如: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窮人》一文,對于漁人妻子,即使自己家里已經有五個孩子,生活清貧,去還要將鄰居去世后留下的兩個孩子抱回家,以及她的丈夫在得知鄰居去世后的反應和語言??梢阅M課文中的情境,讓學生們設身處的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同時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么做。這樣的情景設置能夠使課堂不僅僅是講與聽的模式,增加趣味性的同時也更好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理解。
3.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因此在趣味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做好引導之后,讓學生自主的投入學習中去。老師在學習中應當學會去放手,相信學生的能力,在學生無法理解的地方加以指點。
如《唯一的聽眾》這一內容的學習,可以交換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課前先自行預習,并提出問題與自己的想法,然后在課上,老師播放文中提到的《月光》奏鳴曲,讓學生先閉上眼睛自己去感受,這一過程之后,同學們就會在預習的基礎之上,對文中的內容產生新的理解,之后同學自己上臺分享自己對于課文內容,對于主人公一開始不敢在家里拉小提琴,到看到老婦人之后的慌張,再到每天早晨給老婦人拉琴,以及最終取得巨大的進步這一過程主人公心態(tài)的變化,以及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變化,或是分享自己對于文中內容不理解的部分,先讓同學之間互相解答,出現解答不了的問題是,老師再加以引導。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在趣味課堂中不斷進步。
4.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師生間的互動也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趣味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可以拉近老師與學生間的距離,減少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感,在這樣的關系基礎上開展趣味教學,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讓學習的過程就像一場游戲,或是一場交流和分享會。讓學習不再是一種強加的負擔,而是自主的自愿的積累。
四、總結
無論什么樣的教學形式,我們的教學初初衷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嘗試,只為找到更適合的方式,對于課堂趣味教學的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一新的教學方式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只有不斷結合實際,緊跟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被接受,才能真正為學生帶來有效的教育。因此,開展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育還要不斷的研究,希望這一新的嘗試能夠味小學生的語文教育帶來更多好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周香.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幼小銜接的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5(09):57-59.
[2]馬靜.把握檢測試卷導向作用,搞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期中學業(yè)質量檢測試卷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