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 文章研究的是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文章首先簡要闡述了自我效能理論的概念與內涵,然后又基于此,進一步分析了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價值,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對籃球教學訓練活動的科學化開展能夠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 自我效能理論 籃球教學訓練 應用價值 應用策略
自我效能理論是社會學習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合理解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理論。如果能夠在籃球教學訓練中進行運用,對于籃球教學訓練質量的提升將會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鑒于此,本文就針對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一、自我效能理論的概念與內涵
“自我效能”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指的是“人類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或主題自我把握與感受”,也就是人類個體在完成某一任務或者是某一活動時,對于自己在自信心和勝任感方面的感受。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越高,那么他在完成某一任務或者是完成某一活動時,自信心和勝任感就越強;反之,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越低,那么其在完成某一任務或者是某一活動時,自信心和勝任感也會越低。
基于“自我效能”的概念,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論”,即:人類個體的自我效能感不僅會影響活動和場合的選擇,同時還會對個體在活動和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努力程度產生影響,是個體選擇什么活動,付出多少努力,堅持多長時間的重要決定因素。自我效能理論作為社會學習理論的重要組成內容,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學術研究領域現有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強那么其通常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就更為主動、更為努力,也更能夠堅持。由此可知,自我效能理論在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行為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而這一點也正是本文嘗試將自我效能理論應用于籃球教學訓練的理論依據。
二、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價值
結合自我效能理論的概念與內涵,和籃球教學訓練的實際進行分析之后發(fā)現,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價值,主要可以概括總結為如下幾點:
(一)影響學生籃球學習行為的選擇和堅持性
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會影響學生籃球學習行為的選擇和堅持性。這是因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個體,在學習行為的選擇和堅持上會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其中,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學生,由于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缺乏自信心,所以,在學習行為的選擇上通常會偏向于一些簡單易行、沒有難度、沒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并且在完成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往往會覺得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沒有辦法勝任這項任務,進而消極放棄,很難堅持下來,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利于學生籃球運動水平的有效發(fā)展與提升。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則不同,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由于自信心和勝任感比較強,且能夠正確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在學習行為的選擇上,通常會選擇契合自身能力水平,且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并且在完成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會積極看待困難,努力堅持,并竭盡全力的去解決困難,最終完成學習任務,收獲成功?;谏鲜龇治隹芍?,在開展籃球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論,采取合適的自我效能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于學生籃球學習過程中學習行為的選擇和堅持性將會產生重要影響。
(二)影響學生在籃球學習中的努力程度
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會影響學生在籃球學習中的努力程度。這是因為: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行為的實施過程。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在面對學習任務,尤其是比較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時,往往會表現出比較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猶豫不決,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沒有辦法完成,甚至沒有努力就直接放棄。反之,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在面對學習任務,尤其是比較困難、比較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時,則往往會表現出比較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也直接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行為實施的過程中會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能動,努力程度相應的也就會更高,很少會出現不努力就直接放棄的情況。因此,如果能夠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論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相應的就會提高學生在籃球學習中的努力程度。
(三)影響學生在籃球學習中的學習效率
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會影響學生在籃球學習中的學習效率。這是因為: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學生,在完成學習活動或者是學習任務時,更容易出現消極的思維方式和自卑、緊張、注意力無法集中等負面情緒和狀況,使得學生始終將關注點放在自身的缺陷與不足上,卻很難集中到學習任務上,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學習質量;反之,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由于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勝任感,所以會更好的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任務上和如何解決問題上,不但注意力更為集中持久,思維也更為積極活躍,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開展學習活動時,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顯然會更高。因此,通過在籃球教學訓練中合理運用自我效能理論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于學生籃球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策略
根據上文分析可知,自我效能感不同的學生個體在籃球學習行為中會出現諸多差異,自我效能理論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具有多個方面的重要價值。因此,以下就結合籃球教學訓練的實際提出了兩點在籃球教學訓練中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具體策略:
(一)注意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
成敗經驗是影響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班杜拉在自我效能理論中指出:“自我效能感與成就行為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成就行為越多,一般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就會越高,而自我效能感越高,成就行為也會越來越多,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币舱且虼?,增加學生在籃球學習活動中的成功體驗,就成為了在籃球教學訓練中運用自我效能理論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如下幾種做法:
一是,在教學訓練的初始階段適當降低教學訓練內容的難度。根據學生的年齡、身體素質基礎,以及現有的籃球運動水平等,在教學訓練的初始階段適當的、有針對性的降低教學訓練的難度,例如:降低籃筐的高度,以提高學生投籃命中率,讓學生在教學訓練的初始階段更多的去體驗和積累成功的喜悅,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起學生籃球學習訓練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籃球學習的欲望。但是,在操作的適合要注意,降低難度時“度”的把握,應基于學生當前實際制定契合學生當前水平或稍低于學生當前水平的學習任務與教學內容,切忌大幅度降低難度,以免學生因為教學內容和學習訓練任務過于簡單,產生“沒有意思”等消極情緒,反而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二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之后,要注意梯度增加教學訓練內容的難度和強度,逐步提高技術要求,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訓練積極性的同時,引導學生逐步提高自身的運動水平,去體會更高層次的成功,實現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進一步培養(yǎng)。
三是,注意設置適宜的教學訓練目標。可以通過目標設置法來組織開展籃球教學訓練活動,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的設置不同的學習訓練目標,讓學生通過目標的完成更好、更快、更充分、更清晰的去體驗成功,進而實現自我效能感的有效培養(yǎng)與發(fā)展。
(二)重視教學語言的合理運用
班杜拉在自我效能感理論中指出“語言和社會勸導是影響個體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之一”。因此,要利用自我效能感理論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優(yōu)化學生的籃球學習行為,還要重視教學語言的合理運用。例如:在開展籃球教學訓練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或教練員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有點,并及時的給與肯定和表揚,如“這次做的很好,動作非常規(guī)范!”;要注意關注基礎比較差或者是表現不夠理想的學生,及時給與幫助、指導和激勵,如“最近一段時間又進步,如果能夠在投籃上再強化一下肯定會更好!”;在學生出現錯誤或者是消極情緒時,通過教學語言的運用幫助學生樹立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信心,如“以你現在的水平肯定能夠完成,再堅持一下!”等等,通過教學語言的合理運用,發(fā)揮語言和社會勸導在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效能感方面的作用,促進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四、結語
總之,作為社會學習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效能理論在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優(yōu)化學生學習行為表現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如果能夠在籃球教學訓練中加以合理運用,對于籃球教學訓練質量的提升將會大有裨益。因此,籃球教學訓練工作者應積極開展關于自我效能理論的研究與實踐,以拓展籃球教學訓練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A.班杜拉(AlbertBandura).自我效能[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陶曙紅,龍成志,郭麗冰,陳艷芬,沈志濱.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績效的關系:一個有中介的調節(jié)模型[J].心理研究,2019,04.
[3]童星,繆建東.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學業(yè)成績的關系:學習樂觀的中介作用[J].高教探索,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