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濤
摘要:聽力是大學英語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但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模式嚴重制約聽力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習者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改革和創(chuàng)新聽力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本文將語篇分析理論和方法運用到聽力教學的訓練中,探討基于語篇分析理論的聽力教學的訓練過程和實際操作,以期對高校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有所裨益。[1]
關鍵詞:語篇分析;聽力訓練;銜接與連貫;語篇模式
提出語言即語篇的思想,是一種基于語篇的語言觀?;谶@一思想,語言教學應在教學中把語言看作語篇,所有教學活動要圍繞語篇來進行。但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聽力課堂仍沿用“播放錄音+課后練習+核對答案”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陳舊的教學模式嚴重制約著聽力教學的課堂效果和學生對聽力課程的熱情。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力和課堂教學效果,是英語聽力教學中值得重視的問題。從語篇分析的角度對語言的各個層面進行分析,近年來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日益受到人們的推崇,然而目前應用語篇分析理論指導聽力教學的學術探討較少。筆者將語篇分析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訓練中,旨在探討基于語篇分析的聽力教學路徑,進一步推動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改革。
一、語篇分析在大學英語聽力訓練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準確、有效獲取信息的能力
語篇是一個由意義組成的語義單位,對語篇進行語言分析能幫助人們說明語篇是如何并且為什么表達它所表達的意義。在聽力理解時聽者可以通過語篇的銜接手段和句子結構推測出句際間和落間的層次、邏輯關系,理解說話者的深層意圖,分清關鍵信息、次要信息和不相關信息,迅速把握全文主旨,避免注意力被一些不重要的單詞、短語、句子和細節(jié)干擾,做出錯誤的判斷。語篇分析理論的運用可以加快學習者對語篇信息的獲取和處理,達到對語篇整體意義的準確理解。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聽力記憶力
聽懂了但記不住,是聽力訓練過程中的常見現(xiàn)象,稱之為“聽力遺忘”,它與人腦的記憶方式有關。人的記憶分為瞬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時記憶接納瞬間進入大腦的信息,由于大腦的容量有限,為了接受新信息,必須將先前接受的信息遺忘掉或者轉移到長時記憶中去。聽力訓練的目的是要把有用的信息盡可能多地轉移到長時記憶中去。語篇分析理論的引入有助于“聽力遺忘”問題的解決。語篇分析中銜接手段的微觀分析能有效地教會學生抓住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識憶,并教會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記下關鍵詞句,避免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并不重要的單詞、短語、句子和細節(jié)上,提高記憶效果。另外,宏觀語篇分析還能幫助聽者預測語篇的宏觀結構,把握說話者的思路,也就是能激活存在于聽者頭腦中的語篇宏觀結構的圖式。圖式是儲存于大腦長時記憶中的知識框架,當學習者用激活的圖式來理解新語篇時,即把聽到的新信息置入這樣一個框架結構內,使接受的新信息具有層次性和條理性。研究表明,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語篇信息比雜亂無章的信息容易識記。
(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推理判斷的思維能力
語篇句群、段落之間往往有表明其內在聯(lián)系的詞語,這些詞語能暗示出話題的轉變和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如表示結構層次的銜接詞有:firstly、sec-ondly、finally等;表示因果關系的有:thus、therefore、so、as a result等;表示遞進關系的有 in addition to、besides、what is more等;表示時間關系的有before、so far、meanwhile、now、later等等;在聽力訓練時,學習者如果學會識別這些銜接詞,就可以迅速理清文章的脈絡,弄清上下文的關系。
二、語篇分析在大學英語聽力訓練中的應用
(一)識別語篇的銜接與連貫手段
銜接是語篇中不同語言成分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是語篇的有形網(wǎng)絡,而連貫是語篇的無形網(wǎng)絡,是一段話語或語篇的不同部分在意義上的聯(lián)系。韓禮德、哈森把銜接與語篇連貫聯(lián)系起來,認為如果某個語篇具有連貫性,這種連貫性勢必通過語言本身得到反映,反映的一個重要途徑便是語言的銜接,銜接是連貫必不可少的條件[2] 。因此連貫可以通過語法銜接或詞匯銜接等銜接手段來表達語篇不同層次相互聯(lián)系的語義關系。另外,連貫也可能通過語境和邏輯等手段實現(xiàn)。這時,我們必須把握語篇發(fā)生的具體環(huán)境,從語篇發(fā)生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邏
輯推理來推斷其在語義上的連貫。在聽力訓練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學習者雖然能夠聽懂某些詞匯或短語,卻不理解整句話的意義;或者可以大致聽懂某些完整的句子,但對于整個語篇的內容卻不能完全理解,抓不住講話者的意圖和目的。原因在于學習者沒有識別出語篇句際間的邏輯語義關系,以及句子或語篇的部分在整個語篇中的作用,只是孤立地理解一些詞匯、短語以及句子的意義。由于在話語之間沒有構建起銜接連貫的關系,影響了對語篇信息的提取與理解。 “話語不是雜亂無章地從一個話題跳到另一個話題,它總是以一定的話題的連貫性和話題展開的可能性,按照規(guī)律合理地發(fā)展的?!?聽話者如果能熟知英語語篇的銜接手段,將微觀層次上的語言項目聯(lián)系起來,組成一個連貫的語篇,就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語篇講話者的意圖和目的[3] 。因此,在聽力訓練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習者識別語篇語義的連貫怎樣通過語篇的銜接手段來實現(xiàn)。
(二)識別語篇模式標識語和語篇模式
學習者在聽力訓練中,由于對英語語篇的謀篇結構不了解,對信息展開的方式不熟悉,當聽到邏輯結構復雜的句子時,經(jīng)常會理不清講話者的思路,腦子里留下有關聽力語料的東西大多是支離破碎,雜亂無章,無法連貫地理解聽力文本。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有必要在聽力訓練時引入有關語篇模式的知識。通過理論講授,向學習者介紹英語語篇的總體特征,教會他們識別和掌握語篇宏觀結構以及構建不同類型語篇的話語標記語。在理論講解部分,教師可以先從語篇模式的概念入手,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然后通過典型實例講解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語篇的結構特點和謀篇思路,再由淺入深對學生進行同一或相似語篇模式的聽力訓練,強化他們對某一語篇模式的認知,提高對語篇的整體預測能力。
語篇模式標識語能夠清楚地表明語篇模式類型,以主張—反主張模式中的語篇標識語為例,在提出主張部分的常見標識語有:assertion、assump-tion、belief、claim、conclusion、expect、guess、illustra-tion、speculation、suggestion、theory、think等;反主張部分的標識語有:affirm、agree、confirm、concur、evi-dence、fact、know、real、contradict、challenge、correct、deny、dismiss、disagree、mistake、object to、not true等。學習者根據(jù)這些語篇標識語,即可判斷出聽力語料的語篇模式是主張-反主張模式。心中有了清晰的語篇模式或宏觀結構,即把握了語篇的整體脈絡,然后再從宏觀結構的內在邏輯關系上把握語篇,對信息進行深層次分析。信息只有經(jīng)過加工,才能使接受的新信息具有層次性和條理性,便于意義識記,提高聽力記憶力,這樣自然會加快解碼的過程,達到對聽力文本的透徹理解。2.識別不同類型的語篇模式語篇模式是思維模式的反映,思維模式?jīng)Q定語篇的宏觀語義結構。黃國文在《語篇分析概要》一書中指出“語篇的結構是有條理、上下連貫、前后一致的有機的語言整體。語篇的組織是有一些基本規(guī)律可循的?!?熟悉和掌握英語語篇模式就能把握說話者隱藏在語篇中的謀篇思路,預測篇章內容的發(fā)展路徑。在聽力訓練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語篇模式進行分析,掌握構成語篇的基本要素和語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其語篇分析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效果,減少記憶負荷過重帶來的聽力理解受阻的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McCarthy& Carter.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Halliday M.A. 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M]. Bei 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張德祿,劉汝山.語篇連貫與銜接理論的發(fā)展及應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