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畫圖策略”是學生解題的一種很重要的策略。它通過圖形把抽象問題具體化、直觀化,達到使學生理解題意,正確解決問題的目的。文章通過幾個教學實例探討了畫圖策略在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畫圖策略;解決問題;數(shù)形結合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解決問題的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小學生由于年紀小,僅從文字上理解數(shù)學問題可能會有一些難度,特別是面對一些比較抽象或者信息量比較大的數(shù)學問題時,一些孩子難以理解,無從下手。烏申斯基認為,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進行思維的。數(shù)學家斯蒂恩曾說:如果一個特定的問題可以轉化為一個圖像,那么就整體地把握了問題[1]。面對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需要借助直觀的教學方式才能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題意、解決問題。這時,畫圖就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依仗。文章將對“畫圖策略”在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作用進行探討。
一、畫圖策略可以使數(shù)學問題變得更直觀,更易理解
解決問題的題目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的,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差,看不懂題意。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如果讓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直觀的圖形,這樣就可使問題具體化、直觀化,學生便能讀懂題意、理解題意,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例1:小紅有12個蘋果,小明有8個蘋果,小紅給小明幾個蘋果后,兩人的蘋果就同樣多?
這是一個“移多補少”問題。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理解和分析能力有限,遇到這樣的問題時解題就比較困難。一些學生列式為12-8=4(個)。而通過畫圖,學生便能很清楚地看到這是不對的。在畫圖的過程中,先用圓圈表示小紅的12個蘋果,再用圓圈表示小明的8個蘋果并且通過一一對應的畫圖方式,很清楚的看到小紅比小明多4個。要讓她倆的蘋果數(shù)量同樣多,怎么辦呢?把4個全給小明行不行?當然是不行的。學生通過畫圖便可很清楚得看到,只能把其中的2個給小明。畫圖不僅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還能使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更明朗、更直觀,可見畫圖能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圖1
二、畫圖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面對一些比較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往往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時如果借助畫圖,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直觀,學生便能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例2:停車場有三輪車和四輪車共15輛,一共有54個輪子,請問三輪車有多少輛?四輪車有多少輛?
這是一個“雞兔同籠”的問題。二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學習方程,對于他們來說是這一個很困難的問題。而如果借助畫圖法,這個問題就變得簡單而有趣。在課堂上,學生都充當了一次裝輪胎的師傅。先給每個車都畫上3個輪子變成三輪車,畫完15輛車之后算了算,才用了45個輪子,還有9個輪子沒有用,這時怎么辦呢?學生很開心地說:把剩下的9個輪子裝在其中的9輛三輪車上,這樣就變成了9輛四輪車。這樣,這個問題就完滿地解決了。接著,我請學生思考:“剛剛你們都喜歡三輪車,都先裝了三輪車,那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學生都高高地舉起了右手:還可以先裝四輪車……”這樣,一道看似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在畫圖法的幫助下,變得如此簡單而有趣。
三、畫圖策略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樣以例1的“移多補少問題”為例,通過畫圖讓學生體會,要讓兩個人的蘋果數(shù)量一樣多,只需要將多出來的4個中的2個給少的那個人就可以了。那如果小紅有14個蘋果呢?學生畫圖后得出,這個時候小紅就比小明多6個,給3個就可以了。接下來問:如果多8個呢?給幾個呢?……
通過畫圖的方法,進行分析和比較,學生便清楚得到“移多補少”問題中的一個關鍵的規(guī)律:移動數(shù)=相差數(shù)的一半。
四.畫圖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檢驗答案的正確性,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借助圖來分析理解數(shù)量關系,當學生做完題后不能確定對與錯時,就可以畫圖驗證答案的正確性。
例3:小紅和小明各自有一些蘋果,小紅給了小明2個蘋果后兩人的蘋果數(shù)量同樣多,請問原來小紅比小明多幾個蘋果?
通過對例1的學習,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了“移多補少”問題中的重要規(guī)律:移動數(shù)是相差數(shù)的一半。反過來,相差數(shù)是移動數(shù)的2倍?,F(xiàn)在給了2個,原來小紅應該比小明多4個。這種逆向思維有的孩子不好理解,這時可讓學生畫圖檢驗下答案的對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再一次思考,更深刻地體會到“移多補少”問題的解決思路。
五、畫圖策略可使解題方法多樣化
圖2
通過畫圖,可以使題目中隱藏的數(shù)量關系更加清晰明了,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還可以實現(xiàn)一題多解,使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多樣化。
例4:在一個正方形的花壇上每條邊栽10棵月季花,每個角上都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月季花?
剛拿到這道題的時候,很多學生相當然做成了4乘10=40(棵)。通過畫圖發(fā)現(xiàn),四個角上的4棵月季花比較特殊,它是兩條邊共用的。因此40棵顯然是不對的。那么到底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通過畫圖拿到了解題的鑰匙。有以下四種。
把10個看成一份,10×4=40(棵),40-4=35棵。(因為多算了角上的4棵,所以要把它減掉)
把8個看成1份:10-2=8(棵),8×4=32(棵),32+4=36(棵)(每條邊要把角上的2棵加上)
把9個看成1份:10-1=9(顆),9×4=36(棵)(很容易看出這樣剛好將總數(shù)平均分成4份,不多也不少)
圖3 圖4
六、畫圖策略滲透了數(shù)學思想,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
畫圖策略滲透了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對應的思想、轉化的思想等等。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把數(shù)和形結合起來,根據(jù)問題的具體情形,使數(shù)量關系和圖形關系相互轉化,這樣便可以化簡為繁,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2]。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也滲透了數(shù)學思想,并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畫圖技巧。比如:比多少問題要注意一一對應,去掉的部分可以用斜線劃去或者虛線圈出,但不要擦掉,這樣便于對比和還原等。畫圖時,一般要按問題陳述的順序,題中先說什么,就先畫什么,在途中依次表示出所有的條件,還要標清問題等。
運用畫圖的策略解決數(shù)學問題,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和學習。
【參考文獻】
[1]吳豐藝. 運用畫圖策略 提高數(shù)學素養(yǎng)[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6(9).
[2]馮久麗. 淺析畫圖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中的重要作用[J]. 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 2015(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