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本意應該是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有個性的人。這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小學數(shù)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需要我們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品質。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個性培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時代的發(fā)展對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整齊劃一的“工廠模式”的人才很難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相反,一個人如果具有某些鮮明個性特征(此文僅指正面的、積極的個性特征)的人更受歡迎,他(她)更有可能在社會生活發(fā)揮著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所以,對于教育教學工作者而言,我們要強化教學實踐研究,加大培養(yǎng)富有個性的人才。下面,筆者就以小學數(shù)學教學為例,對此話題展開分析。
一、 相信學生,照顧心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個性鮮明的人才,有著非同于一般人的獨特性品質。在這些人才的身上,最讓我們羨慕的就是他們具有超強的自信。
因此,就教育這一塊而言,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首要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不管他們是什么層次的學生。因為,無論是怎樣的學生,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挑戰(zhàn),都會遭遇迷茫。
對于小學生而言,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關鍵是把握住他們的性格特點,特別是心理方面的一些問題。經(jīng)過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身上所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就是膽怯。他們害怕發(fā)言,害怕做不出來讓其他同學笑話。更多時候,他們害怕因為自己不好,教師對他感到失望……如果在教學實踐當中,我們能針對性的采取適當?shù)姆椒ǎ瑤椭麄兿@方面的心理,就能夠讓他們的自信心一點一點地增強起來。
在教學實踐當中,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需要做到因人而異。為此,我們可以采用分層要求的策略。比如,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給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學“認識方向”這一內容,筆者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安排了相應的學習活動。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對他們進行細致的觀察,以期捕捉到他們的“最佳表現(xiàn)”。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對他們有針對性的評價,鼓勵他們,讓他們從內心里認識到“自己也是很優(yōu)秀的”。顯然,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二、 尊重地位,調動體驗,激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
課堂上,決定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從課堂觀察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敢于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去做,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很足。畢竟,作為學生而言,自己能夠被教師所相信,這就是一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能夠依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能夠將自己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說出來與大家分享,這些都是學生們所樂意去做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對他們的學習地位予以充分的尊重。這樣,才能夠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也只有這樣,才可以讓他們以“我也是非常重要的”心態(tài)去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去。在這一方面,有關研究就表明,在學生被高度重視的情況下,他們的各方面體驗才能夠被激發(fā)出來。事實上,我們要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主動性,其實質也就是要激發(fā)他們,調動他們的體驗。而學生的體驗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自然也就調動了他們的課堂參與性。從這一方面來說,兩者是相互作用的、彼此影響的。
比如,教學“時、分、秒”這一內容,讓學生建立相應的時間觀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是,由于這種時間單位無法通過眼睛去看,也無法通過雙手去觸摸,具有相當大的抽象性,所以,這對小學生而言,又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點問題。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去破解這一難題呢?靠教師講解?這顯然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于是,筆者想到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的這一策略。例如,為幫助學生認識分,筆者就采取了他們所熟悉又喜歡的活動去感受。比如,在這一單位時間內,可以跳多少個繩,可以踢多少個毽子等等。這樣的設計,就是讓學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體驗。而這些都是基于對他們的充分的信任。
三、 把握狀態(tài),關注情感,培養(yǎng)學生個性品質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現(xiàn)往往會出現(xiàn)反復。這種反復對于我們教學來說,是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的。所以,在教學實踐當中,我們要對這種現(xiàn)象予以足夠的重視。當然,對于這一問題,我們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畢竟這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有了這一認識,我們要重點考慮的就是,我們能夠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去應對,才能夠減少這種“反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事實上,學生身上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反復現(xiàn)象,是有著一定的原因的。這些原因,有的是外在的,更多的則是出現(xiàn)在學生自己身上。特別是遇到較大的問題挑戰(zhàn)時,遇到思路受阻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手足無措。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也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的心理品質。比如,一旦知道自己的任務分配后,就要堅持不懈地給做好;一旦思路受阻了,要學會嘗試著變換思維路徑,而不是一味地去抱怨。
就小學階段而言,學生普遍感到不好學的,無疑是來自應用題方面的一些問題。在應用題教學方面,筆者的做法,主要是給足他們時間以讓他們獨立去完成。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他們才能從容地去分析、去找關系、去調整……這樣的過程,就可以讓他們在堅持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所以說,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覺性、堅韌性等等一些良好的個性品質。
綜上所述,培養(yǎng)有個性的人才,需要我們培養(yǎng)有個性的學生。讓學生有個性的發(fā)展,來自我們有意義的實踐。為此,我們教師要富有遠見,不計較一時之得失。
參考文獻:
[1]鄭雅萍.新課程標準的重點解讀[J].教育情報參考,2006(6):45.
[2]萬邦海.有一種愛叫“放手”[J].實踐新課程,2009(11):9.
作者簡介:
胡云龍,江蘇省新沂市,江蘇省新沂市棋盤鎮(zhèn)城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