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如果教師采用千篇一律的講解方式進行知識講解,那么就會造成學生的思維停滯,難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新課標倡導高效課堂,呼喚高效學習,為此,作為學生學習進程中的引導者,我們教師更要優(yōu)化教學策略,真正構建課堂的高效性。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新課標給課堂帶來了新的希望,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高中化學作為高中學段一門重要的課程,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教師要通過優(yōu)化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高中化學課堂的高效性。
一、 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提高學習效率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情境中,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夠對知識產生有效的記憶,提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如在教學高中化學《核外電子排布與周期律》時,在講述到核素、同位素、元素之間的關系部分,學生剛剛接觸這部分內容很容易產生混淆,以至于在實際做題時不能很好地分辨。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些內容教學時,先把核素、同位素、元素的基本概念講授給學生,并給學生留了一些時間進行記憶,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時,教師接著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有效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更加準確、深刻地掌握這些知識。教師讓A、B、C三個學生分別領取三個相應的牌子扮成氕、氘、氚,D、E學生拿牌子扮成碳12、碳13,F、G、H學生扮成氧16、氧17、氧18,I學生扮成氟,J學生扮成鈹,K學生扮成鋁,……這時教師讓學生數數有多少種核素,學生知道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就成為核素,故而30人就應當有30種核素,哪些是互為同位素的呢?要想成為同位素必須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中子數是不同的就行,學生開始觀察每個人手里拿的牌子,在牌子上教師特別把質子數和中子數都做了表達,這樣將有利于學生選出質子數相同的各同位素,并讓同位素的各扮演者集中在一起,這時教師讓學生數數總共扮演了多少種元素,因為其中也有一種核素的,故而有學生是孤零零地站著,學生根據元素是所有的統稱,故而只要數數一共有多少團隊就是多少種元素了。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行思維活動。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參與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再認識,還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 巧用提問設疑,實現高效學習
提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目的地進行思考,而且通過提問也能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檢測。教師有效的指導,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幫助,讓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問題為學生設疑,使學生在目標明確的狀態(tài)下,分析、解決問題,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高效學習。
如在教學高中化學《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時,在講到氯氣部分,在課本中給出了氯氣與水發(fā)生的反應,為了能夠讓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了三個層次的問題:觀察氯氣,說出特點;當在氯氣中加入水以后,氯氣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氯氣的顏色發(fā)生改變是因為什么呢?教師把剛剛制取的氯氣拿到學生面前,通過觀察,基礎差些的學生很容易就回答出氯氣是一種黃綠色的氣體。這時教師把滴加過水的氯氣拿給學生觀察,讓基礎一般的學生回答氯氣發(fā)生的變化,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并沒有水的顏色,而是變成了黃綠色,不時還有氣泡冒出來,能隱約聞到刺鼻的氣味。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其實氯氣是一種有毒的氣體,且極易溶解于水中故而才有刺鼻的氣味產生。教師讓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在黑板上試著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方程式。為了擴展學生的認知,教師提出在生活中不能把84消毒液與潔廁凈混合使用,以免產生有毒氣體氯氣,當發(fā)生這個反應時,應當及時排氣進行空氣置換,也對學生進行了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師為學生提問設疑,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有目標的思考,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學習心理,還讓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中學到了化學知識,真正意識到了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三、 巧用實驗教學,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化學教學是離不開實驗的,而是實驗以其直觀、形象的特點更為學生樂于接受,在實驗教學中也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多參與實驗教學,給學生實驗探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高中化學《從鋁土礦到鋁合金》時,在有關氫氧化鋁制取的問題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探究如何制取氫氧化鋁更為合理。教師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實驗方案的可行性。有學生提出可以向試管中的氯化鋁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會產生沉淀,可是當滴加的多了時,氫氧化鋁沉淀就會減少,可見氫氧化鋁會與氫氧化鈉溶液再次反應;有學生提出可以把氫氧化鈉溶液放入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鋁溶液,也會產生氫氧化鋁沉淀;還有學生提出可以向氨水中滴加氯化鋁溶液,會發(fā)現有沉淀產生;還有一組學生提出把氯化鋁溶液放入到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氨水,這樣就能獲得氫氧化鋁沉淀,就是總滴加沉淀也不會消失。教師把四種實驗方案放到一起,重新讓學生進行斟酌,雖然都能制取到氫氧化鋁沉淀,可是在操作上可否進行取舍,學生經過討論、分析,確認合理的制取氫氧化鋁的方法就是利用鋁鹽與弱性堿發(fā)生化學反應來獲??;由于氫氧化鋁具有兩性,故而當遇到強性堿時會與發(fā)生反應,導致沉淀消失。
教師充分利用實驗進行教學,讓學生有了創(chuàng)設實驗方案的機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培養(yǎng),而且學生在探究實驗方案的過程中,也會借鑒所學的實驗內容,為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幫助。
總之,在新課標時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踐行新的教學理念,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化學課堂上“動”起來,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習品質不斷得到提升,提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作者簡介:
李新軍,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