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小學時期是人的一生當中德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作為德育建設的重要陣地,小學語文課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深入德育教育的方法,這也是語文老師所要追求的課堂教育目標。本文主要針對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滲透進行了分析,剖析了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之處,并且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了如何在小學語文課當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希望相關研究人員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教育內涵
【中圖分類號】G6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是在教育過程中起到教會學生識字以及閱讀,同時小學語文老師也需要在課堂中逐步滲透一些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德育思想。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對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本文就其影響性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小學語文教育進行德育教育的內涵
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必須要緊緊抓住其特點。小學生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育都比較關鍵的時期,因此對于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進行教育。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情感特征,這涉及不同的教育模式,低年級、中年級以及高年級的小學德育教育在方法中應該有較為明顯的不同之處。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德育教育應該以了解性為主,對于中高年級學生來說,德育教育應該要有更深入的要求,能夠將德育思想帶入學生的精神世界。
(一)語文教育進行德育滲透時要注重情感性的融入
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老師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融。小學語文老師是整個德育教育環(huán)境的氛圍制造者,因此如果能夠創(chuàng)造學習德育思想的生動活潑的環(huán)境,能夠使得學生深入地理解語文案例背后的教學思想內涵,這樣學生才能夠和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使小學語文課堂實現較好的德育滲透效果。
(二)語文教育進行德育滲透時要注重美學教育
美學教育是情感教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它與體育教育以及智力教育相比有著較大的區(qū)別,美學教育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美好的心靈,同時塑造學生和諧的個性,培育學生高尚的情操。對于美學教育來說,小學語文課堂是十分重要的陣地,不僅僅是表現在所學的語文課文的優(yōu)美文字上面,同時還需要深入理解課文中所表現的人物情感以及人物的主題思想。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育時,還需要突出美育教育,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高尚的內心情感,同時也能培育學生自身的審美境界。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課堂教學
對于小學德育教育,小學語文課堂是最為主要的陣地,因此必須牢牢抓住小學語文課堂這一主要形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主要的途徑是教材,那么教材中應該最為突出的特點是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民族教育,增加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這是德育教育最為關鍵的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材必須要發(fā)揮主陣地的作用,盡最大限度突出主旋律價值觀在教材中的使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要通過詳細地講述教材內容來促進學生對于作者思想觀念的理解。道德教育應該與智力教育共同進行,在平時的語文訓練中能夠影響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應該認真分析教材的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內容文字進行引導,加深學生對于文字的理解。在分析教材過程中,特別是入選課文的字詞句以及段落,在講解過程中需要將教育以及德育教育進行結合,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并且在吸收課文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初步建立德育的觀念,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體系,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礎。
第二種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要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小學語文老師在課文分析的過程中,對于課文的細節(jié)以及通篇的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應該使用易于小學生理解的語境去解釋和介紹,這樣才能夠烘托課文中所表現的整體情感,營造課堂中的整體氛圍,同時也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中,保證其精力更加集中,同時課堂環(huán)境的建立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加深理解,更深層地去理解課文所表現的情感,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起到更加明顯的教學效果。
第三種是需要活躍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其中可以加入與德育教學相關的內容。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插入與德育相關的圖片視頻以及相關的文字介紹,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比如說能夠利用游戲教學,驅使學生去學習更多的德育知識,提升思想道德素養(yǎng);老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讀一讀相關書籍,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培養(yǎng)自己的高尚品德,比如與雷鋒相關的書籍等等。
第四種是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榜樣作用,榜樣學習是建立高尚道德品質的基礎,它能夠針對文章中的典型人物,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榜樣,并且還能夠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課外教學的模式
在課外教學模式中推動德育教育是目前普遍開展的活動,并且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果。在課外德育教學中,語文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語文課外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并且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在課外加以鞏固,同時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以及思想,小學語文老師在設計課外教學活動時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加具有層次性以及教育上的針對性。因此在組織語文課外教學活動中,針對小學生思想道德還不成熟,并且自身獨立性比較差,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外教學活動時,要盡量選取正面的典型形象。通過小學生極強的模仿能力,通過課外教學活動中的愛國主義以及英雄主義教育,對于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另外,在課外教學活動中,也可以采用朗誦詩歌或者是表演節(jié)目的方法,特別是在國慶日以及其他重大節(jié)日上進行表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愛國主義情懷,這對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極大的益處。
(三)廣泛開展課外閱讀
小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形成離不開課外閱讀的積累,在課外閱讀的材料中有著豐富的學習內容,因此廣泛開展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不但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以及思想觀念。對于小學語文老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特點合理地選擇與思想道德教育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積極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比如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雷鋒日記》等等。要積極妥善解決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產生的疑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外閱讀的內容,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一本好書能夠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觀念形成具有莫大的益處,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
(四)小學語文老師也應該樹立模范帶頭作用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對學生思想道德品格觀念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的態(tài)度以及情感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在課堂中老師不能夠將生活中一些負面的消極情緒帶入到語文課堂教育中,在課堂中品德教育就要首先從自身做起,言行一致并且以身作則,同時談吐要優(yōu)雅,儀表要文明,這樣才能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榜樣,起到較好的表率作用,成為學生效仿的鏡子。
三、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與市場操作教育密切相關,因此語文老師需要根據課堂的實際內容,對小學生加以引導,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
參考文獻
[1]李祝岑.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1(68).
[2]孫福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1).
作者簡介:劉金霞,女,1977年生,山東省膠州市人,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及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