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作用進行闡述,從關注力度不深入、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方式不合理等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作用;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標提倡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根據當前新課標改革要求,重視對學生素質修養(yǎng)的建設、愛國情懷的培育,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人格,完善學生價值理念和人生觀。為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教師如果僅僅采用說教方式將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需要采取對學生更具吸引力的教學方式和理念,把德育教學貫徹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從而引導教學育人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作用
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在當前小學教學工作中,小學德育教學沒有得到教師的高度關注,并且在教育活動中所處的位置不高。因為教師和家長把重心放置在提升學生學習成績方面,使得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不會得到教師和家長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德育教學理念在小學教育活動中的滲透不深入,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修改。小學語文作為培養(yǎng)學生情感、價值理念的重要因素,承載著引導學生樹立良好思想意識和得到素養(yǎng)的重要使命,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把德育思想貫徹其中,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德育水平,讓學生能夠綜合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一)關注力度不深入
在傳統(tǒng)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大部分家長以及教師,都過于關注學生學習水平以及學習成績的提高。即便素質教育已經推行有一段時間,但是在大部分人員的眼中,合格率以及升學率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情況以及師資力量的重要標準。所以,大部分學校為了能夠廣收生源,在學生招收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學習情況,而忽略學生德育教育。
(二)教學效果不理想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學校在開展德育教學活動之后,過少地關注德育教學效果,針對小學行為是否合理和規(guī)范,以及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水平是否實現提高,還有學生價值理念是否得到科學樹立,教師都沒有給予高度關注。
(三)教學方式不合理
在小學義務教學過程中,需要全面激發(fā)語文教師的引導作用,并把德育教學理念貫徹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掌握充足的專業(yè)知識,還能在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然而,當前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滯后,無法迎合當前學生學習需求,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潛力,最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德育實踐教學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特性在于藝術形象鮮明,教師不單單以說教為主,或者采用知識灌輸方式,而是通過創(chuàng)建對應的教學情境,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潛力和思維能力,實現德育教學。在此過程中,小學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營造迎合教學需求的教學情境。例如,在進行《秋天的圖畫》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在上課之前安排學生采集一些關于秋天方面的圖片或者視頻。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收集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進行介紹,這樣不但能夠調動學生參與性,同時也能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意識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一同到游樂園或者植物園進行觀察,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領悟大自然的魅力,加深對教學內容的了解,讓整個教學更具靈活性和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道德能力和素養(yǎng)。
(二)深度挖掘教材,滲透德育實踐教學
小學語文材料編寫過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德育方面的內容,教師需要認真鉆研教學材料,在確保學生掌握教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研讀和分析,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審美意識,從而實現對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培育,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例如,在進行《紙船和風箏》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安排學生小組學習,讓學生準備一些手工工具和材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紙船和風箏的制作。在此過程中,即便一些學生制作的作品不是很理想,但是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能夠在制作過程中感受快樂,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合作意義的了解,明白團隊力量遠遠大于個人力量。通過挖掘教材,把德育理念滲透其中,將德育作用充分發(fā)揮,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受到德育熏陶,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品格。
(三)結合實踐活動,滲透德育實踐教學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定期安排學生參與一些和語文有關的課外活動,通過實踐學習,擴展學生眼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將育人教育目標順利落實。只有學生親身感受和經歷,才能明確文化的意義和魅力,便于抵觸和消除滯后及腐朽文化,真正把德育理念貫徹到每個學生的腦海中。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根據語文教學內容選擇對應的文章或者閱讀材料,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文章,安排選擇小組競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并讓其感受知識的價值。通過開展類似的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讓自身能力充分得到培養(yǎng),將小學語文中的育人目標順利落實。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活動的實操性,并且綜合思考小學各個年級的層次性,在一些基礎年級中,采取播放、錄音等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德育教育。對于高年級學生,則通過開展紅歌比賽、革命詩詞朗誦等,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實現德育教育,將德育理念貫徹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
(四)注意言傳身教的影響,在生活作風中滲透德育
行為影響通常高于語言影響,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日常教學過程中自身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貫徹小學德育教學。教師是小學階段學生在學校接觸最頻繁的人,教師在道德素養(yǎng)上存在問題,必將會給學生德育形成帶來直接影響。所以,教師需要以身作則,深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細節(jié)方面,將“尊老愛幼”“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等良好的品德滲透到實際生活中,利用自身行動感染學生,提升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教學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把德育教學理念貫徹其中,對小學今后發(fā)展有著直接影響。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全面提高自身道德品質,并做好德育滲透工作,明確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把德育理念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將小學語文育人目標順利實現,引導學生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同語,楊增宏.語文課堂評價語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7(2).
作者簡介:賀浩寧,1970年生,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