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娟
【摘要】作為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課前預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也能夠在激發(fā)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借助這樣一個平臺來展開各種探索和研究。鑒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前預習的有效性進行思考,結合人教版高年級語文閱讀作為參考展開研究,希望能夠為廣大同行業(yè)從業(yè)者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前預習;有效性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前預習的有效性養(yǎng)成,需要廣大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站在“以學定教”的角度來對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定位,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實現“學先于教”的目標,引導廣大小學生都能夠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將學生作為整個課堂的主體、從“灌輸式”逐漸過渡到“啟發(fā)式”的教學活動當中來,在做好“課前預習”的同時,實現小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一、預習的有效性探究
(一)強調學習動機對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
作為學生開展語文閱讀的內在動力,學習動機同樣也是激發(fā)學生進行有效性學習的必然要素。每一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都需要學會帶著問題去進行預習閱讀,以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來實現個人思維水平以及思維能力的拓展。而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學生則是可以將一系列探索得到的問題答案,通過認真聽講的方式來進行答案的比對與內在的創(chuàng)造性的激發(fā),最終確保整個課堂實踐中都能夠保持一種亢奮的狀態(tài)。例如在進行《山中訪友》這篇課文的預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來鼓勵他們思考:“當你久居繁華的都市是否有種想要掙脫的感覺?那么今天就通過這篇文章來給你們一次機會,通過作者的一文一字來走進山林、走進山澗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同時用你的畫筆勾勒出一幅你心目中的自然現象?!毕嘈旁谶@樣的預習環(huán)境構建下,每一名學生都會實現個人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與激發(fā),同時也能夠帶著一種激情與向往完成既定的預習教學目標。
(二)在自我預習中對“疑難雜癥”做好記錄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心理以及認知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所以他們在進行預習閱讀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必須要站在全文通讀的角度來對自己預習探索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那些難以理解的“疑難雜癥”上,只有學生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才會在正式的語文閱讀學習中有的放矢地進行聽課。而這種帶著問題上課的方式則是更能夠將傳統教學理念中學生的被動地位轉變?yōu)橐环N主動地位進行推進。例如在進行《詩經采薇》節(jié)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設定預習問題的方式來要求學生做好相關“疑難雜癥”的記錄,例如:“請同學們思考《采薇》是哪篇古文的節(jié)選?你所了解的風、雅、頌都是什么樣的,請用簡短的話語進行描述?!毕嘈旁谶@樣的預習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夠通過網絡圖書館、網絡文庫等方式進行研究,而且對于一些查找不到的內容則是做好記錄和摘要,通過課后、課堂提問等方式進行研究,最終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前預習的有效性探究策略
為了更好地將上述的有效性預習閱讀策略進行深度挖掘和應用,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不妨通過如下幾種策略進行開展:
(一)強調學生對于朗讀知識的認知
在新課改下的教育理念當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加傾向于素質教育的提升,在這個階段學生不僅要對閱讀預習投入更多的關注,同時也要在廣大語文教師的完善與總結中,不斷強化教學目標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每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從傳統語文教學觀念中掙脫出來的同時,必須要更加關注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需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出符合學生個人認知的教學與預習計劃。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文的閱讀預習當中,教師首先應當要求學生對整個文章進行通讀和預習,結合每個段落的意義以及自己所不理解的生詞概念進行標注,特別是面對“季羨林先生”所提到的那諸多作品為何要稱其為“閑書”等問題展開小組討論,最后則是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指導,同時鼓勵學生對這些“閑書”的內容進行查閱和概述,并選擇一本最為感興趣的書作為假期的閱讀首選。相信在這樣的朗讀知識認知過程中,每一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認知都會被有效激發(fā),同時也會在這種自我探索中尋找到語文閱讀、語文知識的奧妙所在。
(二)引入全新的閱讀預習手段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預習主要是以學生通讀全文并對相關生字進行字詞意的理解作為主要途徑。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前預習的有效性探究則是更加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預習能力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通過課后小組學習的方式來構建一些生活情景,再充分結合自己生活經驗以及學習經驗來對相關文章內容進行認知和理解,在高度融入個人情感的同時,也能夠對語文閱讀認知產生更加深入的轉變。
例如在對《地震中的父與子》進行預習閱讀的過程中,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查閱一些與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相關的資料以及電影作品,以此進行課前預習。在最后則是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實際生活以及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通過“親情”為主題進行闡述和討論,在正式授課的過程中與教師、與作者產生高度的共鳴,最終實現自身對于語文課文認知的有效激發(fā)。
(三)在語文閱讀預習中引入小組合作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小學語文閱讀預習,在開展前,教師首先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小組的分配,通過對學生優(yōu)勢與劣勢的互補進行組織構建。例如在進行《古詩四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委派那些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課前預習小組的組長,而一些平時上課相對活潑好動、不喜歡遵守紀律的學生則是要通過賦予其“書記員”“記錄員”等身份,來對其身上存在的缺點進行相應制約,以此來完成既定的預習目標,同時也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開展語文閱讀預習的同時,找到自己在這個小組中的位置,從而擔當起相關的責任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閱讀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進行發(fā)揮,但其結果必須是嚴謹的,與此同時每一名小組成員在組內所擔任的角色也應當結合其實際的學習效果進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地激發(fā)孩子們對閱讀預習的興趣和參與程度。
除此以外,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前預習的有效性探究的同時,也應當強調學生對各類工具書的應用。例如當面對一些生僻的字、詞時,就可以借助“工具書”這個萬能的法寶,對其內在的字、詞、意進行總結。與此同時,對于一些預習過程中所涉及的優(yōu)美詞匯,更是可以通過“備忘錄”的形式進行積累,以此來擴充自己的詞匯量以及寫作方式。
三、總結
綜上所述,閱讀預習在小學語文整個教學體系的構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預習有效性的激發(fā)過程中,每一名教師都應當通過引導學生展開充分而多元化的預習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一切以高度重視學生的自主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為基礎,為每一名小學生未來步入更高學府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愛妹,林光祿.提高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指導策略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6(19).
[2]葉明德.演奏好“課前預習”前奏曲——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有效性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9).
[3]張賢軍.“建構式生態(tài)課堂”下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的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27).
[4]陳葵.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有效性的探究——以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文為例[J].讀寫算(教師版),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