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討汪曾祺對晚明小品文創(chuàng)作精神的傳承,如:強調(diào)人的個性自由和個體價值,強調(diào)率真性情的表露,創(chuàng)作內(nèi)容趨于生活化、個人化,注重在作品中表現(xiàn)情趣,講求結構的自由隨意以及擅用口語。
關鍵詞:汪曾祺 晚明小品文 創(chuàng)作精神 傳承
說到晚明文學與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之間的聯(lián)系,周作人認為“那一次的文學運動,和民國以來的這次文學革命運動,很有些相像的地方。兩次的主張和趨勢,幾乎都很相同。更奇怪的是,有很多作品也都很相似?!盵1]眾所周知,京派的散文小說有許多晚明小品文的印記,京派的代表人物汪曾祺曾說“我的氣質(zhì),大概是一個通俗抒情詩人。我永遠只是一個小品作家。我寫的一切,都是小品。”[2]他還在《自選集·自序》中說:“我的散文大概繼承了一點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傳統(tǒng)”。更確切地說,汪曾祺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風格上都與晚明小品有相似之處。
晚明思想家李贄主張“各從所好,各騁所長”,“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保ā斗贂肪硪弧洞鸸⒅胸罚├钯椀乃枷雽ν砻魑膲袉⒚勺饔?,如晚明張岱始終將文章著眼點放在普通人,平凡事上,不再當“政治和宗教的差”(周作人《再談俳文》)。體現(xiàn)了對個性自由的追求,對個體價值的重視,這與汪曾祺的人道主義觀不謀而合。
汪曾祺曾說:“我大概是一個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者?!盵3]“我的人道主義不帶任何理論色彩,很樸素,就是對人的關心,對人的尊重和欣賞?!盵3]他將目光投向普通的蕓蕓眾生。在他筆下,有掌握“炕雞”、“趕鴨”絕活的余老五、陸長庚(《雞鴨名家》),有手工精巧能做出琳瑯滿目“滑車”的戴車匠(《戴車匠》),他們都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卻身懷絕技,讓人贊嘆。
晚明的公安派袁宏道推崇“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敘小修詩》),強調(diào)真實表現(xiàn)作者個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
汪曾祺說:“作家就是要不斷地拿出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拿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特別是感情的那么一種人?!盵4]在《序〈雨霧山鄉(xiāng)〉》中他引用了王國維的一句話,“一切文章中,余愛以血寫成者”?!斑^人的哀樂如實地、不加修飾地寫出來,便極感人”。[5]“散文的大忌是作態(tài)”。[6]他作品中對人物風景的品賞也都是他個人本真性情的流露。
思想家李贄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焚書》卷一《答鄧石陽》)從正面肯定了人的生活欲望的合理性?!巴砻餍∑肺膭?chuàng)作風格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趨于生活化、個人化……”[7]晚明的文人樂于在小品文中表現(xiàn)游賞生活和市井風情,如張岱的《西湖七月半》,文中寫了官員、優(yōu)伶、仆役、閨秀、閑僧、作者的好友和佳人等在西湖看月的時不同表現(xiàn),描繪了一幅世俗風情畫。
汪曾祺曾說:“我是很愛看風俗畫。十六、十七世紀的荷蘭畫派的畫,日本的浮世繪,中國的貨郎圖、踏歌圖……我都愛看。講風俗的書,《荊夢歲時記》、《東京夢華錄》、《一歲貨聲》……我都愛看。我也愛讀竹枝詞……我的小說里有些風俗畫的成分,是很自然的?!盵8]“我的相當一部分小說是寫我的家鄉(xiāng)的,寫小城的生活,平常的事,每天都在發(fā)生,舉目可見的小小悲歡,這樣,寫進一點風俗,便是很自然的?!盵8]
汪曾祺常看關于時令風物民俗的雜書,燈節(jié)吃食、民間手藝、山水游樂,書畫鑒賞,街坊鄰里等,皆能入文,不一而足。如小說《皮鳳山楦房子》寫家鄉(xiāng)的風物:“朱雨橋吃了家鄉(xiāng)的卡縫鳊、翹嘴白、檳榔芋、雪花藕、熗活蝦、野鴨燒咸菜?!薄痘ㄆ俊分袑懙骄暗骆?zhèn)瓷器等。
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闡述了“世人所難得者唯趣”,“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的見解,對晚明小品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汪曾祺也說“散文總得有點見識,有點感慨,有點情致,有點幽默感”。[9]這種趣味表現(xiàn)在汪曾祺的創(chuàng)作中有兩點,一是生活中的情趣,二是創(chuàng)作中的意趣。有學者認為汪曾祺“對草木蟲魚的品味態(tài)度,同時也說明了他對文人由來已久的“玩物”興趣的喜好。”[9]此外,他寫人物也多有諧趣之筆。如在《鬧市閑人》一文中寫的獨居老人“他平平靜靜,沒有大喜大憂,沒有煩惱,無欲望亦無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條面、撥魚兒,抱膝閑看,帶著笑意,用孩子一樣天真的眼睛。這是一個活莊子?!蔽哪┑囊痪潼c評給人妙趣橫生之感。在《口味·耳音·興趣》一文中,他寫道“有人不吃辣椒。我們到重慶去體驗生活。有幾個女演員去吃湯圓,進門就嚷嚷‘不要辣椒!賣湯圓的冷冷地說:‘湯圓沒有放辣椒的!”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晚明的公安派推崇“信心而出,信口而談”,“公安派作家不太喜歡在作品中鋪陳道理,刻意雕琢,他們往往根據(jù)生活體驗與個人愛好,抒情寫景,賦事狀物,追求一種清新灑脫、輕逸自如,意趣橫生的創(chuàng)作效果……”[10]晚明小品文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實踐這一主張。
汪曾祺多次說:“我的一些小說不大像小說,或者根本就不是小說。有些只是人物素描。”“我年輕時曾想打破小說、散文和詩的界限……不直接寫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動。有時只是一點氣氛。但我以為氣氛即人物?!薄拔业男≌f的另一個特點:散。這倒是有意為之。我不喜歡布局嚴謹?shù)男≌f,主張信馬由韁,為文無法?!盵11]在他的《釣魚的孩子》《幽冥鐘》等小說,都體現(xiàn)出這一特色。汪曾祺在《談散文》一文中所說,“喜歡弗吉尼·沃爾芙。喜歡那種如云如水,東一句西一句的既叫人不好捉摸,又不脫離人世生活的意識流的散文。生活本是散散漫漫的,文章也該是散散漫漫?!蓖粼魃⑽纳钍軞w有光的影響,他稱贊歸有光的散文“隨事曲折,若無結構”。[12]汪曾祺說:“章太炎論汪中的駢文:‘起止自在,無首尾呼應之式。這樣的結構,中國人謂之‘化。蘇東坡說:‘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答謝民師書》)文章寫到這樣,真是到了‘隨便的境界?!盵13]
在《當代散文大系總序》中,汪曾祺談到:“明季作家意識到語言的自然美,三袁張岱,是其代表?!笨梢哉f,汪曾祺的語言正是傳承了晚明文學講究的本真自然之美,多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在《談散文》一文中,他說,“文學語言總得要把文言和口語糅合起來,濃淡適度,不留痕跡,才有嚼頭,不‘水”。如“上了井岡山,更麻煩了:井岡山說的是客家話。我們聽一位隊長介紹情況,他說這里沒有人肯當干部,他挺身而出,他老婆反對,說是‘辣子毛補,兩頭秀腐──‘什么什么?我又得給他翻譯:‘辣椒沒有營養(yǎng),吃下去兩頭受苦?!保ā犊谖丁ざ簟づd趣》)
1989年版的《蒲橋集》封面上有一條廣告:“齊白石自稱詩第一,字第二,畫第三。有人說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說好,雖非定論,卻有道理。此集諸篇,記人事、寫風景、談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蟲魚、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間作小考證,亦可喜。娓娓而談,態(tài)度親切,不矜持作態(tài)。文求雅潔,少雕飾,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比蘸笸粼骼蠈崱罢泄?,廣告是應出版社之邀,此“廣告”是汪曾祺對自己“散文觀”最明確、簡練的表述。
總之,汪曾祺傳承了晚明思潮的人文主義思想,努力描繪人性的健康自然之美,創(chuàng)作內(nèi)容貼近民生民情,感情真摯,注重趣味,章法自由,擅用口語,使他的作品很好地實現(xiàn)了對晚明小品文創(chuàng)作精神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第18頁。
[2]汪曾祺:汪曾祺全集(第4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第49頁。
[3]汪曾祺:《我是一個中國人·汪曾祺全集(三)》,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301頁。
[4]汪曾祺:《<汪曾祺自選集>自序》,《汪曾祺全集》第4卷,第95頁。
[5]汪曾祺:《貴在堅持》,《汪曾祺全集》第6卷,第326頁。
[6]汪曾祺:《<文集>自序》,《汪曾祺全集》第6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52頁。
[7]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78頁。
[8]汪曾祺:《談談風俗畫》,《汪曾祺文集·文論卷》,第63頁。
[9]汪曾祺:《<文集>自序》,《汪曾祺全集》第6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52頁。
[10]盧軍,程悅明.跨越時空的對接_汪曾祺與晚明文學[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11]汪曾祺:《汪曾祺自選集·自序》,《汪曾祺文集·文論卷》,第192-193頁。
[12]汪曾祺:《談風格》,《汪曾祺全集》第3卷,第338頁。
[13]汪曾祺:《思想·語言·結構》,《汪曾祺全集》第6卷,第80頁。
(作者介紹:王蕾,西北大學文學院在職研究生,商洛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