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晶 錢怡
摘要目的:回顧性分析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自殺的原因及自殺未遂后再次自殺期間的護理缺陷,了解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心理、生理特點,找到有效的護理對策,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發(fā)生。方法:全面分析患者的疾病特點、家庭背景情況、社會支持系統(tǒng)及護理措施等。結果:全面評估自殺風險、及時心理干預、加強陪護、加強巡視是預防患者發(fā)生自殺的關鍵因素。結論:對首次自殺救治成功后的患者,應采取個體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是預防患者再次自殺的關鍵。
關鍵詞?再生障礙性貧血;自殺原因分析;護理干預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導致造血干細胞數量減少和(或)功能障礙所引起的一類貧血,主要臨床表現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進行性貧血、感染、出血和全血細胞減少,其中重型再障病程短,預后差,多數患者1年內死亡12。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自殺(suieide)定義為“一個人有意識的企圖傷害自己的身體,以達到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本科自建科以來,出現第1例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自殺未遂后再次自殺身亡的患者,不僅給家人帶來沉重的打擊,也給醫(yī)院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對此不良事件的原因進行分析,汲取經驗和教訓,以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fā)生?,F將案例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患者,女,59歲,喪偶獨居,獨女已亡,2017年9月10日首次入院,臨床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颊咭蚣膊〖白陨硪蛩?,放棄本病治療,進行維持支持治療。2018年8月5日第14次人住我科,2018年8月10日14:50欲通過病室窗戶輕生,經護±發(fā)現并勸解后,返回病床休息。2018年8月11日凌晨4:30患者告知陪伴家屬如廁且不會再輕生,家屬放任患者一人如廁,后家屬由于疲倦入睡,凌晨5:10發(fā)現患者未在病房及衛(wèi)生間,立即通知值班護±。值班護±立即通知保衛(wèi)科.護理部及院總值班,調取監(jiān)控發(fā)現患者凌晨4:46離開病房,立即尋找患者并通知轄區(qū)派出所民警,早上8:20民警來院告知患者跳河身亡。
自殺原因分析
社會心理因素:①心理因素是自殺的首要因素:患者知道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的不可治愈性,且已放棄治療,病情愈加嚴重以及生存質量大大降低,認為現在的對癥輸血治療無任何意義,導致出現悲觀、失望、抑郁的情緒”。隨著同病區(qū)相同疾病患者的相繼離世,患者再聯想到自己,出現焦慮、抑郁、恐懼或絕望等反應用,導致患者想通過死亡來逃避現實。②家庭因素也是自殺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喪偶獨居,獨女已亡,但女婿工作繁忙且獨自撫養(yǎng)雙胞胎子女,自身壓力大,對患者關心不足,讓患者感到孤獨,更覺得自己是女婿的負擔,喪失了治療信心。③經濟負擔嚴重: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者每次人院雖然只是進行輸血對癥支持治療,但是血液制品大部分不能報銷,導致自我承擔費用越來越重,而且其醫(yī)療費用主要由女婿承擔?;颊邔ψ陨砑膊〉臒o能為力,對家屬的負罪心理,導致自身負面情緒增長,認為自殺是減輕家庭負擔的最佳方法,致使患者自殺未遂后選擇再次自殺。④社會因素:由于血液供給在我市主要來源于在校大學生,7-8月學生放假及天氣炎熱,獻血人群減少,導致血液制品緊缺?;颊呷朐?d未輸注任何血液制品,身體上的痛苦得不到解除。長時間的疼痛易使患者產生消極情緒,認為只有死亡才是解脫的唯一出路。⑤時間因素:患者自殺時間為凌晨5:00左右,家屬疲憊放松警惕,護±值班人員正準備晨間工作,處于看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都給患者提供了自殺時機。
干預對策的實施及效果的評價
全面自殺風險評估是預防患者自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意識清楚,有行為能力的住院患者進行SCL一90癥狀自評量表評估,分析其抑郁自殺傾向。對于得分較高的患者進行自殺意念量表評估,及時發(fā)現自殺高危患者。本案患者已自殺未遂1次?;仡櫥颊咦詺⒃颍膊〉牟豢芍斡?,高昂的治療費用,血液制品的短缺,缺少家庭親情的支持,均是評估自殺的相關高危因素。對有自殺高風險者,是醫(yī)護人員護理的重點人群,應做好值班交接,將患者安置在最靠近護±站的病房。
及時心理干預能降低患者再次自殺的概率:我科之前從未有患者自殺,所以對此類自殺未遂患者的心理干預經驗不足。科室內無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人員,護理人員雖對患者進行了勸解和寬慰,但最終未達到效果;也未及時聯系心理醫(yī)生對患者進行心理咨詢,以此疏導其負面情緒,樹立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面對疾病,導致患者二次自殺身亡。
加強陪護是患者不能實施自殺的關鍵措施:本例患者,雖有家屬陪護,但只有一人,長時間的陪護導致家屬精力不足,稍有疏忽大意即導致悲劇的發(fā)生。故針對此類有自殺傾向的患者,家屬至少2人交替更換,絕對不留患者獨處,家屬有事離開患者前應告知主管護±或值班護±,由護理人員進行守護。
加強對患者的觀察和巡視是預防患者自殺的又一重要措施:我們要求患者家屬陪伴看護,并不表示醫(yī)護人員可以因此松懈。針對科室在中午、夜間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管理者應提前做好安排,增加護理人員,時刻提防患者的自殺舉動。此例患者從首次自殺到再次自殺期間,對醫(yī)護人員的關心表示感謝,對家屬也聲稱不再自殺,讓家屬和護±都放松警惕,最終導致了意外的發(fā)生。加強醫(yī)護人員對自殺預防的培訓,提高對其偽裝的識別和處理能力,提高關注和管理,以達到預防患者自殺事件的發(fā)生。
及時處理突發(fā)自殺事件,合理規(guī)避醫(yī)療風險:在患者首次自殺時,護±首先迅速、正確、有效阻止了患者的自殺行為,并立即通知醫(yī)生、家屬、護±長、科主任。醫(yī)生與家屬交談,并做好記錄簽字留存于病歷,護±也及時通知保衛(wèi)科并于1h內以《不良事件》,上報護理部。故在患者二次自殺身亡后,及時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家屬也無任何異議。
自殺首先是一個醫(yī)學問題,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自殺不僅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傷害,對社會也造成嚴重的影響。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不可治愈性,使其成為患者自殺的高危疾病。我們在護理的過程中,要將患者看作是生理、心理、社會相統(tǒng)一的整體問,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包括全面評估自殺風險、及時心理干預、加強陪護、加強巡視,是預防自殺及自殺未遂后再次發(fā)生自殺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愛珍.服毒自殺患者的心理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13(24):722-723.
[2]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23-325.
[3]王秀蘭,朱莉.具有自殺危險的晚期腫瘤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1):51-52.
[4]濮益琴.13戶家庭聚集性惡性血液病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2,19(1A):45-47.
[5]金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5(2):260-263.
[6]何雅.1例晚期肺癌老年患者自殺未遂后護理心理體會[J].健康必讀(上旬刊),2018(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