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方
[摘要]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與MRI影像學特點。 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2月于該院診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中方便選取56例,所有患者均得到確診,對其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22例患者行CT掃描,36例患者行MRI檢查,30例同時行CT與MRI檢查。 結果 56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得到確診,16例患者被誤診,還有4例患者未得到明確診斷,確診率較高的患者為胰腺局限性病變與彌漫性病變合并胰腺外表現的患者;胰腺外臟器與胰腺實質的信號改變情況、密度以及形態(tài)均能經CT與MRI清楚顯示出來;胰腺實質胰腺彌漫性增大,且存在臘腸樣表現。 結論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與MRI影像均具有一定特征性,能為該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關鍵詞]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MRI;影像學特點;診斷;對比
[中圖分類號] R445.2;R576;R816.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5(b)-002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of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February 2018, 56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The imaging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22 patients underwent CT scan. 36 patients underwent MRI and 30 underwent CT and MRI. Results Of the 56 patients, 36 were diagnosed, 16 were misdiagnosed, and 4 were not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a higher diagnosis rate were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pancreatic lesions and diffuse lesions with extra-pancreatic manifestations. The signal changes, density and morphology of pancreatic external organs and pancreatic parenchyma can be clearly revealed by CT and MRI; pancreatic parenchymal pancreas is diffusely enlarged, and there is a sausage-like appearance. Conclusion Both CT and MRI images of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Key words]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CT; MRI; Imaging features; Diagnosis; Comparison
臨床上,慢性胰腺炎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屬于一種特殊類型,和患者自身免疫機制具有密切相關性[1]。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在全世界范圍內發(fā)病,老年男性為其主要發(fā)病群體,將形態(tài)學作為依據,可將其分為局灶型與彌漫型[2]。該疾病嚴重危害了患者生命安全,為確?;颊呒皶r獲得救治,改善其預后,需要及早對其做出明確診斷,并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治療[3-4]。以往臨床上因為對該疾病缺乏足夠認識,所以通常會將其誤診為胰腺癌。近年來,我國影像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多數研究發(fā)現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與MRI表現存在明顯特征性[5-6]。為此,該研究主要針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與MRI影像學特點進行探究,以期能夠提高臨床對該疾病的認識,促使患者能夠及時獲得科學合理的治療,該研究方便選取2015年7月—2018年2月在該院診治的56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診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中方便選取56例,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患者年齡在45~72歲之間,平均年齡(62.35±6.96)歲,男性38例,女性18例。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有23例患者出現了IgG升高現象,其中8例患者表現為IgG4升高;腫瘤標志物CA199升高患者共有8例。見表。
1.2? 方法
CT檢查方法:檢查儀器選擇Philips128螺旋CT掃描儀,具體參數設置為:層間距2 mm,層厚2 mm,250 mAs、120 kV,囑咐患者均接受檢查之前需保持4~6 h的空腹狀態(tài),正式檢查之前飲500 mL水,先進行平掃,以此來將病灶范圍以及胰腺位置確定,然后再行增強掃描,碘海醇注射液為對比劑,采用高壓注射器將對比劑經患者上肢靜脈注入,控制劑量為80 mL,流率為2.5 mL/s,在注入18~25 s期間行動脈期掃描,在40~45 s之間行實質期掃描,若情況需要,將對比劑注入120 s后完成延遲期掃描。
MRI檢查方法:檢查儀器選擇SIEMENS3.0T掃描儀,MR信號采用體部相控陣線圈進行采集,T2WI:TE 86 ms,TR 5 454 ms;T1WI:TE1.3 ms,TR2.8 ms;DWI:TE 68 ms,TR 8 000 ms,層間距設置為1 mm,層厚設置為5 mm;Gd-DTPA為增強掃描時所用對比劑,采用高壓注射器將其注入患者上肢靜脈,控制劑量為15 mL,流率為2.5 mL/s,在注入18~25 s期間行動脈期掃描,在40~45 s之間行實質期掃描,若情況需要,將對比劑注入120 s后完成延遲期掃描。
MRCP(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檢查儀器采用1.5T掃描儀,該研究中中行CT檢查的患者共有42例,其中行CT增強掃描的患者有34例;行MRI檢查的患者共有36例,其中行MRI增強掃描的患者有22例,行MRCP掃描的患者共有24例;同時行CT與MRI掃描的患者共有30例。
2? 結果
診斷后,56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得到確診,16例患者被誤診,還有4例患者未得到明確診斷,確診率較高的患者為胰腺局限性病變與彌漫性病變合并胰腺外表現的患者。見表2。
2.1? 胰腺自身表現
①有42例患者胰腺出現彌漫性增大現象,羽毛狀和花邊狀結構完全消失,具有十分飽滿的形態(tài),并有臘腸樣改變出現,邊緣可以觀察到包殼樣結構的患者共有40例,有香蕉皮樣改變出現,胰腺實質內能夠觀察到散在鈣化的患者共有2例;有14例患者胰腺局限性增大,并且有假腫瘤樣改變出現,其中有10例患者胰體尾部出現局限性增大現象,4例患者出現胰頭局限性增大現象。②MRI表現:呈現為DWI高信號,T2WI稍高信號,T1WI稍低信號,增強掃描后未見強化;MRCP表現為胰管局限性狹窄、彌漫性狹窄的患者分別有6例、14例。③CT表現:平掃之后,病灶內主要呈現為均勻等密度,經增強掃描動脈期強化之后,幅度明顯減低,延遲期以及實質期出現均勻強化現象,邊緣包殼沒有強化現象出現;局限性病灶的組織密度同周圍正常胰腺組織。
2.2? 胰腺外表現
①出現膽系表現的患者共有24例,能夠觀察到肝內膽管以及膽總管有擴張現象出現,且同時并發(fā)了膽管炎;經MRI和CT掃描均能夠觀察到膽管壁出現廣泛性增厚現象,增強掃描顯示管壁強化明顯,MRCP檢查后能觀察到膽總管內部的管腔有向心性狹窄現象出現。②出現腎臟改變的患者共有10例,在CT增強掃描動脈期能夠觀察到腎臟強化的幅度明顯減低,且有低灌注現象出現,延遲期以及實質期腎臟有均勻強化現象出現。③出現肺部改變的患者共有2例,能在左側肺門區(qū)觀察到軟組織影。
3? 討論
臨床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屬于一種常見的慢性胰腺炎類型[7]。中老年人為該疾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臨床表現主要為上腹部疼痛、消瘦、腹瀉、腹脹,部分患者還會伴有黃疸等癥狀出現[8-9]。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促使患者出現體重減輕、脂肪瀉、糖尿病等內外分泌功能降低現象,再加上嚴重缺乏對該疾病的認識,所以通常會將其診斷為胰腺癌,導致多數患者行不必要的手術治療[10-11]。還有部分患者可能被誤診為急性胰腺炎,但難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為此,臨床上急需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診斷,以此來確保其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2-13]。該研究中,通過對患者行CT與MRI檢查,結果顯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與MRI表現存在一定特征性。該研究患者經診斷后,56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得到確診,16例患者被誤診,還有4例患者未得到明確診斷,確診率較高的患者為胰腺局限性病變與彌漫性病變合并胰腺外表現的患者;有42例患者胰腺出現彌漫性增大現象,羽毛狀和花邊狀結構完全消失,具有十分飽滿的形態(tài),并有臘腸樣改變出現,邊緣可以觀察到包殼樣結構的患者共有40例,有香蕉皮樣改變出現,這均屬于典型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特征,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量漿細胞、淋巴細胞浸潤胰周只發(fā)放組織。MRI檢查顯示DWI高信號,T2WI稍高信號,T1WI稍低信號。MRI和CT具有一樣的強化方式,經增強掃描動脈期強化之后,均發(fā)現幅度明顯減低,延遲期以及實質期出現均勻強化現象,邊緣包殼沒有強化現象出現,這可能是因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具有十分典型的影像學表現,并且十分常見。其次,該研究中有14例患者胰腺局限性增大,并且有假腫瘤樣改變出現,其中有10例患者胰體尾部出現局限性增大現象,4例患者出現胰頭局限性增大現象。通常情況下,臨床上鑒別局限性病變和胰腺癌時存在較大難度,這主要是因為兩者均會有局限性腫塊影出現,同時這也是造成該研究中患者誤診的一個重要原因。MRI與CT在這兩者之間的鑒別診斷上有一定應用價值存在,主要體現為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周圍具有十分清晰的結構,甚至會有包殼樣改變在其周邊出現,滲出征象不明顯,周圍血管也沒有包繞和侵犯現象出現,胰腺癌則主要呈現為圍管性生長狀態(tài),同時還會侵犯周圍血管。從DWI圖像上還能觀察到這兩者之間包含不同的成分,同時還存在一定的信號差異。王澤鋒等[14]學者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行CT與MRI檢查后發(fā)現,4例患者胰腺局限性增大,MRI和CT具有一樣的強化方式,經增強掃描動脈期強化之后,均發(fā)現幅度明顯減低,延遲期以及實質期出現均勻強化現象,邊緣包殼沒有強化現象出現,這與該研究具有高度相似性。
綜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與MRI影像均具有一定特征性,能為該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阿萌,康眼訓.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內分泌腫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5):686-688.
[2]? 曲柏強,吳國森.CT診斷胰腺癌與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臨床價值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4):666-669.
[3]? 劉莉,張建,賈國榮,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36例^18F-FDGPET/CT顯像特征分析[J].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16,36(3):222-228.
[4]? 賈國榮,張建,程超,等.18F-FDGPET/CT代謝參數在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6,16(2):93-97.
[5]? Bogach J , Tsai S , Zbuk K ,et al.Quality of preoperative pelvic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or rectal cancer in a region in Ontario: A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J].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2018,117(5):1038-1042.
[6]? 王紹波,吳湖炳,王全師,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18)F-FDG PET/CT特征[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6,35(5):736-739.
[7]? Wong J , Mlynash M , Telischak N ,et al.O-006Correlation of CT and MRI Clot Characteristics with TICI 3 Reperfusion Using Stent Retrievers in Acute Stroke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2016,8(l 1):A4-A5.
[8]? 肖波,蔣志瓊,蹇順海,等.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胰腺包裹性壞死(WON)的MRI表現和認識[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6,25(2):117-122.
[9]? 唐文杰,郭若汨,張麗娜,等.磁共振成像在感染性胰腺炎合并肝臟損傷患者中的診斷評價[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4):3259-3262.
[10]? 任玉清,龔福林,袁冬,等.外傷性胰腺炎的CT影像表現特點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9):62-64.
[11]? 邸平,孫京花,朱劍,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gG亞型特征及鑒別診斷[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96(8):646-649.
[12]? 史瑞華,司麗芳,李敏,等.MSCT雙期增強掃描診斷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6,32(5):749-752.
[13]? 裴新龍,劉劍羽,謝敬霞,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與胰腺癌的CT增強表現[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6,35(1):71-76.
[14]? 王澤鋒,王海軍,張俊晶,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及MRI影像學特征與診斷[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7,16(1):95-101.
(收稿日期: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