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鈺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是非常重要的,辦法也有很多,它表現(xiàn)在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這就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完善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學有收獲。教法貴在創(chuàng)新,只要你在一節(jié)課中教學效果可佳,教法就得法。只要在教學中符合教學規(guī)律,遵循兒童認知規(guī)律,就能提高課堂質(zhì)量。所以,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標準
作為一名有著二十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歷的一線教師,我深深體會到,要教好語文課,首先應該了解學科的性質(zhì),明確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并研究衡量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主要依據(jù),以作為改革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衡量語文教學質(zhì)量。
一、提高語文教師的水平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語文教師是知識的布道者,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力、素質(zhì)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的學習。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最重要的工具,教師要注重自身對教材知識的理解程度。語文教師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教材,才能把教材文章中隱含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章的欣賞水平,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品質(zhì)的提高。眾所周知,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不同,語文教師要因材施教,不斷的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一些學生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常常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主動拉大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或困難不愿意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應該注重個性發(fā)展,勤加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解決學生遇見的問題,做一名合格的老師。
二、加強提優(yōu)補差工作
學生在講讀課文中字的音、形、義與詞的含義、色彩是否都已牢固掌握?字、詞是否全能正確清清楚楚、整齊、熟練地書寫了,一些基本的用詞造句與篇章結(jié)構(gòu)的規(guī)劃是否已全部掌握?每個班都有差生,有的是智力原因,有的是態(tài)度問題。對于因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而落后 的學生,要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務必使他們端正態(tài)度。平時課堂教學中,作業(yè)設置中可以嘗 試分層教學、分層作業(yè)。例如,課堂上多讓差生讀課文、生字詞這些比較簡單的事情,讓優(yōu) 生多進行口頭表達、小習作方面的訓練;作業(yè)布置上讓差生多抄寫、多練字、多默寫;對優(yōu) 生除了做到這些,還要加強閱讀和習作訓練。要過問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力爭不讓一個學 生掉隊,如果對差生不管不問,那就會嚴重影響班級的平均成績,后果很嚴重。
三、重視閱讀和習作的指導和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生能否用講讀課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去獨立地閱讀一般的書包雜志?能否理解其思想發(fā)展過程并掌握其重要內(nèi)容?學生能否從講讀與作文教學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與充實有用的知識,當然也可以而且應該成為衡量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一項依據(jù)。閱讀和作文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在閱讀中習得解決問題的 方法和能力。鼓勵學生從平淡的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良好 的習作習慣。鼓勵學生寫身邊的真實的人和事,切忌胡編抄襲。
學學生能否運用講讀課中學到的語文材料與立意、選材、謀篇、行文的方法寫出反映他們的生活實際與思想實際的文章來?寫得是否內(nèi)容充實、條理清楚、文從字順,標點正確與格式恰當?
四、家校結(jié)合,形成合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延伸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已萌芽,他們在校外的時間達三分之一以上,所以,爭取家長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zhì)量不可忽視的主要措施之一。家校結(jié)合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有問題的防微杜漸,有進步的及時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千方百計、家校結(jié)合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家庭與教師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的目的。
另外,我想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達到語文教學的預期目的和效果,"教"與"學"的辯證關系是十分重要的。大家知道: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它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構(gòu)成的,兩者缺一不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發(fā)揮"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主導作用,而學生也必須經(jīng)過自覺的活動才能明"道",授"業(yè)"和去"惑"。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仔仔細細、踏踏實實、刻苦地"學",就顯得更為必要。因為語文是工具,"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再高明的教師講讀,都不能替代學生的認字、寫字、解詞義、析句、閱讀和寫作。要知道教師講讀語文、不過是給學生解除疑難,指點門道而已。如果學生不下功夫練習,絕不能牢固地掌握學、詞、句和篇章結(jié)構(gòu)的基礎知識,自然更談不到養(yǎng)成閱讀、寫作的技能、技巧了。古人云:"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又云:"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些話對我們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多下苦功,實際體驗,是很有啟發(fā)的。
在"教"與"學"的關系上,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是"教"多"學"少,甚至是"教"而無"學"。教師一上講臺高談闊論唱"獨角戲",而學生往往只是坐觀表演,試問:如此學習語文,學生能把語文學到手嗎?所以,課堂教學必須貫徹"精講多練"的原則,多練是學好語文的必由之路。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認真細致地"教"外,還要引導學生踏實刻苦地學。"教"與"學"兩方面能緊密配合,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必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