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惠
摘 要:如果我們真的確立了"每個學生都具有成功的潛能"這樣的信念,那么,就在不久的將來,"差生"一詞將會在教育界消失,每個孩子都將在不斷取得成功的體驗和樂趣中獲取知識,得到發(fā)展。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再不會貼上"笨"、"智商低"等標簽而感到苦惱。我們期盼這一天趕快到來!
關鍵詞: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潛能
本文欲從理論上對每個孩子,尤其是所謂的“差生”(雖然我們不喜歡用這個詞,但苦于找不到其他更合適的詞)具有成功的潛能進行了論述,我們期待著各位老師能夠在實踐中落實這—理念。
有些教師習慣于將學習落后的學生概括為一個“笨”字,認為他們是天生笨,毫無發(fā)展的可能性,視其為“異?!?,甚至于“歧視”,其實,絕大部分“差生”,不僅與其他同學無差異,甚至可能還具備更多尚未被發(fā)掘的潛能。在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比喻,將這類學生(差生)喻為蘊含著豐富地下礦藏的土地,在一般人眼里它是貧瘠的,但是,有一天會有一群地質勘探職員來到這里,看到了寶藏,奉為至寶。
筆者認為,如何更好地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成功潛能?首先,從發(fā)展的前提條件來看,遺傳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可理解為發(fā)展的可能性與發(fā)展的現實性之間辯證關系。個體的遺傳因素規(guī)定了發(fā)展的潛在可能范圍,而個體的環(huán)境教育條件則確定了個體在此范圍內的現實發(fā)展水平。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正常健康的兒童發(fā)展的潛在可能性相當廣闊。從這個意義上講,環(huán)境條件的有利與否對個體發(fā)展的現實水平起決定作用。大量的調查表明,所謂“差生”其生理上的遺傳素質大多均屬正常范疇,而關鍵的問題是該如何幫助他們開發(fā)潛能。
其次,從智力與學生的關系來分析,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學不好,是因為他們智力低下。事實上,在不加挑選的兒童當中作測查,其智商表現為正態(tài)分布。假定一個有40名學生的班級(學生來源隨機構成),我們可以大致推測他們的智力分布,極優(yōu)的學生均不到1人,智力有缺陷的也不到1人,中等水平的約18人,中上及中下的大致分別為6—7人,優(yōu)秀和慢速學習者大致分別為3—4人。這表明,目前被教師認定的“差生”絕大多數智力正常。那么學生智力間不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何在學業(yè)上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呢?現在學術界一致認為,智力與學業(yè)成績只是中等相關,相關系數大致為0.50,即智力是影響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是影響學生的唯一因素,學生的學業(yè)還與學生的學習動機、人格特征、氣質、情商、集體環(huán)境、教師引導等諸多因素有關。學習極優(yōu)秀者和學習困難者,這兩種人的學習成績都與他們的智商水平沒有絕對的關聯。研究表明,后者在性格上一般表現為退縮,自暴自棄,機械能力較強,言語和數學能力傾向偏低等。由于“差生”智力屬于正常水平,加上目前我國現行中小學教程,符合學生正常智力的發(fā)展狀況。因此,一般說來,學生都能夠全部順利完成學業(yè)。之所以產生“差生”,關鍵在于學生潛能的發(fā)揮狀況。
再次,對學生能力的界定應有所拓展。因為能力是諸多能力要素構成的,一方面的缺陷并不意味其他方面也有同樣的不足。此外,兒童的能力與成人相比,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可塑性強,大多尚未分化的能力還有待于開發(fā)。能力在一個正常人的身上的巨大差異幾乎完全來自童年期不同訓練的結果?!安钌蓖渌膶W生一樣,其潛能有著多面的內涵,不能僅以其暫時一方面的缺陷來否定全部,況且他們還只是個孩子,大量的潛能有待于積極地去挖掘。所以作為教育者,掌握一種樂觀的兒童觀,“相信每個學生都具有成功的潛能”,是其教育獲得成功的前提。
總之,由于學生個性心理諸多因素的發(fā)展不平衡,學生心理潛能在學生之初不可能充分發(fā)揮。這些學生在智商方面沒有突出表現,甚至暫時處在后進狀態(tài),這完全屬于正常情況,如果教師過早的認為學生“愚蠢”、“智商低”、顯然是一種偏見。如果我們教師一味的以分數衡量學生,只會使學生對學習喪失信心,一蹶不振。所以對“差生”,我們既要發(fā)現他們潛能的優(yōu)勢面,也要考慮如何幫助他們揚長避短,以點帶面,最終獲得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敏.淺談在語文教學中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J].新課程(小學版)2008年Z1期
[2]郭福云.小學階段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上)2019年03期
[3]姬秉新主編《兒童學習指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傅道春著:《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5]皮連生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