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

    2019-08-13 08:52:10李海軍
    新課程·中學 2019年6期
    關鍵詞:拓展性課程初中科學

    李海軍

    摘 要:基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從理解教材編排,明確課程目標;改變教材內容,拓寬發(fā)展路徑;跟從課本進度,逐步形成課程;巧借知識遷移,豐富課程內容,通過社團活動、走班式教學等形式和有效的考核評價,對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進行研究,以期達到增強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使拓展性課程真正融入科學教學實踐中,發(fā)揮其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

    關鍵詞:素養(yǎng)立意;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

    一、研究背景

    現(xiàn)今,教育的重心已經從“素質教育”轉向“核心素養(yǎng)”,對教師的要求也從“課堂教學”轉向“課程開發(fā)和實施”。因此,許多學校開始探索和嘗試改革基礎課程,注重培養(yǎng)、激發(fā)和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些新課程有一個響亮的名稱——拓展課程。

    基于“素養(yǎng)立意”的初中科學拓展課程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探究自然、了解社會,并且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科學探究、團結協(xié)作能力。但在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開發(fā)和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教師的課程意識薄弱,具體表現(xiàn)為當相對完善的科學拓展課程出現(xiàn)在教師面前時,常常會說“我不理解這些概念”“我只會按教材教,這些不關我的事,讓別人去做……”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聲音,主要是教師課程意識薄弱,缺乏開發(fā)課程能力;再比如課程內容隨意選擇,沒有形成課程體系,表現(xiàn)為當前,科學拓展性課程在內容的選擇上比較隨意,而且課與課之間缺乏聯(lián)系,導致內容之間出現(xiàn)脫節(jié),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等等。

    基于此,如何開展并有效實施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我對此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二、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策略

    (一)理解教材編排,明確課程目標

    理解教材的編排是教師學習理論、培養(yǎng)課程開發(fā)能力最好的載體。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開發(fā)的目標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積累活動經驗,深化知識理解,體驗科學懊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所以,科學拓展性課程要凸顯“小而易懂”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讓教師理解和上手。更重要的是,在參與課程目標制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刻地認識到課程目標并非無法實現(xiàn)。只要通過自己對課程的理解來定位,用簡單的語言來表述,就能打好未來自己編寫課程的基礎。

    (二)改變教材內容,拓寬發(fā)展路徑

    在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教師普遍感到編寫內容比較困難。過去,當學校支持教師開發(fā)課程時,教師常常不知所措。最后借助網絡、借鑒同行來應對,這既不符合課程開發(fā)要求,也不利于課程的實施,更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筆者通過對科學教材內容的研究,分析了教材內容的特點,通過多路徑、多方位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拓展。

    1.兼容整合式開發(fā)

    以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的“素養(yǎng)立意”為基礎,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格和社會責任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課程開發(fā)可以整合學?;顒印⒌掠?、綜合實踐、品德等學科。

    縱觀學?;顒?、德育、地方課程、綜合實踐等學科,可以發(fā)現(xiàn)相關內容的實施,相互兼容,是科學拓展性課程開發(fā)的良好課程資源。

    2.項目拓展式開發(fā)

    拓展課程內容的開發(fā)不是獨立的,而是有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項目拓展式開發(fā)是指課程的開發(fā)可以依托勞動與技術、信息技術、科技教育(如電子百拼、機器人制作、頭腦奧林匹克等),將科學教材或科藝節(jié)中的項目進行拓展,開發(fā)形成課程。

    例如:結合科技教育和勞動技術開發(fā)了《電子制作》拓展性課程。

    總之,通過將勞動技術教材、信息技術教材以及省市區(qū)科技競賽相結合,可以開發(fā)大量的拓展性課程。同時,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地設計課程長度,同時考慮課程水平。

    3.課時集中式開發(fā)

    課時的集中開發(fā)主要是針對社會實踐。對于實踐活動,可以優(yōu)化原有郊游(春游、秋游等)模式,結合實踐基地,整合學校德育活動、相關專題教育內容,按年級課程設計進行分類。學??梢栽谏鲜鱿鄳恼n程內容基礎上,根據(jù)需要設計學生外出實踐活動,并將這些活動作為課程進行實施。

    例如:學習《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通過講解、互動、現(xiàn)場訪問,了解污水凈化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其實污水也是一種再生資源,經過凈化處理后可以再利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關心、珍惜水資源,提高學生節(jié)水護水意識。

    4.借鑒引進精品課程

    當前,省市區(qū)教育部門已經精選出了大量的精品課程或網絡課程。學??梢愿鶕?jù)課程規(guī)劃,適度借鑒、引進一批精品課程,或者根據(jù)學校特色進行適當改編后再實施。

    (三)跟從課本進度,逐步形成課程

    隨著科學拓展性課程內容日趨完善,逐步形成課程開發(fā)一般流程,即“提出問題—處理問題—觀察記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又不斷生成新的內容。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科學教師意識到,僅僅使用原始的科學課程并不能滿足拓展課程的實施,需要從科學課程中分離出來,因此科學拓展課程的內容在不斷地發(fā)展壯大。

    例如:我校葫蘆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選擇與葫蘆有關的內容進行拓展性課程開發(fā),也顯得非常有意義。本著拓展性課程與學校文化結合這兩個維度,對以葫蘆為載體的科學拓展性課程進行開發(fā),主要有如下內容:

    (1)不同植物品種發(fā)芽率測定研究。

    (2)不同土壤、水分、肥料等對葫蘆生長的研究。

    (3)葫蘆幼苗(不同品種葫蘆、南瓜、西瓜等)嫁接。

    (4)影響葫蘆殼厚薄的研究……

    以葫蘆為載體的科學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留給學生很大的自主空間,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各小組集個人智慧為集體智慧,確定研究課題以及子課題,充分體現(xiàn)科學拓展性課程的“實踐性、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全員性”。

    (四)巧借知識遷移,豐富課程內容

    借助內在的知識關系,以單元的主題為依托,進行內容的遷移和開發(fā),豐富拓展課程的形式。

    1.實驗類拓展性課程

    針對初中科學教材中的課堂實驗教學,在課堂上由于教學時間比較緊張,開展的實驗教學往往比較倉促,總會發(fā)現(xiàn)只有一部分學生完成,但也不一定做透;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實驗還沒完成。而且在課堂實驗過程中大都是以小組為單位,所以可能只有個別同學在做,其他同學可能只是看客,課堂實驗的質量和數(shù)量就無法保證。這樣我們又怎么能拓展和改進實驗呢?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以課堂實驗為基礎,通過改進、創(chuàng)新等途徑開展課堂實驗類拓展課程。

    例如:學習了密度、壓力壓強、浮力等知識后,開設《雞蛋的秘密》拓展課。

    (1)慧眼分生熟(如何區(qū)分熟雞蛋和生雞蛋):方法盡可能簡單,不能使用輔助工具,要進行直接區(qū)別,實踐結束后解釋原委(慣性知識)。

    (2)用手緊握雞蛋,手掌和五指均勻用力,觀察是否能夠將雞蛋捏破,使用手指力量一捏就碎,為何?實踐結束后解釋原委(壓強知識)。

    (3)怎么測量雞蛋的密度?首先準備器材、詳細寫出設計方案(密度與浮力知識)。

    關于雞蛋的知識繁多,涵蓋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內容,通過綜合歸納和整理,以實驗為途徑開發(fā)拓展性課程。這樣不僅可以補充和鞏固課堂教學的不足,還可以使每個學生掌握課堂實驗的操作。

    2.制作類拓展性課程

    科學制作是初中科學的一種教學方式,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科學制作,感受科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時對相關科學知識加以鞏固,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對科學教材進行整理,整理出一些科學制作類的內容,從而開展這方面的拓展性課程。

    例如:學習了金屬的性質和用途、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后,開設制作《吹不滅的蠟燭》拓展課。我們通過探究,知道了打火石(燭芯加入的物質)中的金屬成分,然后進行制作。

    制作器材:鎂條(粉)、石蠟、酒精燈、棉線、大吸管、表面皿、三腳架、坩堝、坩堝鉗、砂紙、膠帶紙等。

    制作步驟:

    (1)制作燭芯。用砂紙把鎂條搓成粉末狀,收集到表面皿中。剪下10 cm左右棉線3股,并在棉線外面裹上鎂粉。

    (2)制作模具。把大吸管剪成10 cm左右長度,并用膠帶封底。

    (3)制作蠟燭。將石蠟放在坩堝中,用酒精燈加熱熔化,把棉線加進去,取出后再將棉線在鎂粉里滾幾下。接著將模具固定,把熔化的蠟油倒進模具中,再將燭芯插入模具中,等石蠟凝固后去除模具,蠟燭制作完成。

    3.競賽類拓展性課程

    結合教材內容,對教材中的一些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將這些內容以競賽的形式開展,讓學生在比賽中,既對教材知識進行鞏固,又可以從中體驗比賽的快樂。

    例如:《紙船燒水》的科學拓展課。

    (1)比賽器材:酒精燈,溫度計、三腳架、剪刀、火柴、量筒、A4紙(最厚的那種)2張、水。

    (2)比賽規(guī)則:

    ①除以上器材,不能用自帶器材或藥品。

    ②只能用A4紙折疊后裝水,將水加熱到70℃,用量筒測出達到70℃水的體積。

    (3)比賽時間:10分鐘。

    4.活動類拓展性課程

    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中學習科學,而且應該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到外面去尋訪科學知識。這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新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極大熱情。因此,科學拓展性課程可以開展戶外活動,更好地開發(fā)新知識。

    例如:尋訪家鄉(xiāng)的橋、尋訪家鄉(xiāng)的水環(huán)境、校園生物大搜索、關注身邊的垃圾處理及分類等等。

    5.生活類拓展性課程

    科學源于生活,課程開展必須堅持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豐富課程內容的發(fā)展,也是豐富課程內容的有效途徑。生活類拓展課程的內容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具有一定的新鮮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教師應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思考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為課程實施提供可行的保障。例如:節(jié)約用電、用水等。

    三、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注重拓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旨在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應以擴大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為主要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發(fā)展學習的意識,而不只是注重教師的教學,不局限于學科和教材,更不用說紙上談兵。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拓展知識的探究和實踐,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生活體驗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通過“觀察”“實驗”等一系列方式完成學習內容,以實現(xiàn)課程目標。

    (二)增強體驗,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初中科學課程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提高其服務社會的能力的教育功能。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課程體驗。根據(jù)課程內容,允許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進行體驗式學習,在參觀和互動過程中學習觀察和思考。

    例如:現(xiàn)在政府大力開展的“五水共治,剿滅劣V類水”戰(zhàn)略,我們以此為契機,開展“青春治水·美麗家園,我們在行動”為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微調查、微比較、微宣傳等一系列“微”活動,積極投身“五水共治,剿滅劣V類水”的大行動。通過實踐活動,我們努力成為水資源的宣傳者、管理者和實踐者。

    (三)分層分類,增強課程可操作性

    科學拓展性課程從課程的層次性來分,分為基礎型和提高型。在設計課程時,我們可以通過“一課,多任務;多課,一任務”來設計和拓展課程內容。

    例如:電子制作課程,基礎課程的難度設置較低,局限于了解簡單的電路圖,簡單的電路測試,設計簡單的電子作品。對于一些對電子制作感興趣且有潛力的學生,學校可以為他們提供提高型電子制作課程,提高課程內容的難度,如涉及小型電機、電動模型等。

    (四)精心組織,實施平臺多樣化

    1.社團活動

    當拓展性課程剛起步時,教學實施還處于摸索階段,需要進行多次的實踐才能逐漸改進完善。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筆者每周二下午正好負責學??茖W探究社的活動。于是,筆者利用這個實施平臺,對開發(fā)的拓展性課程進行教學實施;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認真分析,及時改進,逐漸形成相對合理的實施策略,從而為后面的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

    2.走班式教學

    拓展性課程通過社團活動這一平臺的試驗,教學內容及教學流程相對比較成熟了。在此基礎上,筆者將在平時的教學中開展走班式教學。走班式教學有多種形式,筆者首先嘗試從同一年級兩個班級實行走班式教學。目前,在此基礎上正在申請進行同年級所有班級進行走班式教學,逐步擴大教學實施的范圍,最終將拓展性課程融入平時的教學中。

    四、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的評價策略

    科學拓展性課程的評價不能僅用傳統(tǒng)教學評價中的分數(shù)來衡量,而是要通過實質性的評價。評價要注重學習活動與過程、過程與結果,以等第和評語的方式給予評價,并記錄在學生的成長手冊中,使評價更加具體、更具時效,讓評價成為促進拓展性課程實施的助推器。

    評價考評表由出勤率、過程考核和作業(yè)考核三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各為20分。

    出勤率:由教師記錄,每缺勤1次扣1分,缺勤5次以上得零分,對于缺勤次數(shù)5次以下的學生,教師與班主任溝通,做好思想教育,5次以上的則上報教務處處理。

    過程考核:評價的形式主要基于表格記錄。學期結束時,所有拓展活動的得分作為參考,計算平均分。考核具體內容如下:

    作業(yè)考核:這是學習的最后階段。學生展現(xiàn)出自己的成就,在學生相互評價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評價。

    如:以葫蘆為載體的科學拓展性課程開發(fā)和實施過程中,在學校大力支持下,學生組織開展一系列“葫蘆文化”主題活動:

    (1)外校老師、蕭山日報小記者參觀了我們的葫蘆基地。

    (2)開展葫蘆實物展示會、葫蘆拍賣會。

    (3)組長牽頭開展經驗交流會,分享參與活動的心得體會。

    (4)建立葫蘆生長檔案、繪制葫蘆小報、撰寫研究報告。

    三部分的得分按照出勤率20%,過程評價50%,作業(yè)評價30%的比率算出總分和等第。

    五、研究成效

    (一)開創(chuàng)拓展性課程新資源

    拓展性、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是初中科學拓展課程的基本特征。強調學生實踐經驗的獲取,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體現(xiàn)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師根據(jù)已有的教學材料進行深度的挖掘和整合,初步形成科學發(fā)展的拓展課程,形成課程集,有助于促進教師的自主創(chuàng)新。

    (二)帶給學生全新的收獲

    通過對拓展性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揮了學生的智能,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意志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養(yǎng)成了細心、專心、耐心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 學生參與中小學研究性學習和中小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等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小組探究土壤對葫蘆生長的研究報告》獲得區(qū)一等獎、市二等獎、省三等獎。

    (三)促使教師成長,提升學校形象

    在科學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的實踐過程中,不斷促使教師自身去探索更有意義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增強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從而增強自己的職業(yè)認同感。筆者參加綜合實踐“說導”評比活動分獲省、市、區(qū)一等獎。通過開設多樣的科學拓展性課程,學校的綜合實踐、科技特色日臻顯現(xiàn),開創(chuàng)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初中素質教育之路,不但積極促進了學校的發(fā)展,提升了學校的整體形象,而且取得了積極的社會反響。

    反思:隨著科學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學生身上悄然發(fā)生著太多的變化:對科學探究學習積極性更高了,學習自覺性更強了,學習自信心更足了……無論是課堂上還是作業(yè)中或者是課外實踐活動中,學生那種主動學習意識和能力令老師們驚喜!但筆者所提出的開發(fā)和實施策略還不夠完善,實踐過程中還會遇到不少問題,但筆者將繼續(xù)探索基于“素養(yǎng)立意”的初中科學拓展性課程這個有意義的課題,真正實現(xiàn)學生自主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益,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杜萍.課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張旭東.探索利用初中科學課拓展學生知識內容的途徑[J].學周刊,2016(10).

    [3]周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怎樣與學科課程整合[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0(Z1).

    [4]李秉軍.強化實驗教學突出物理學科特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9).

    [5]石青松.基于學生體驗的課堂教學策略[J].素質教育大參考,2005(4).

    編輯 溫雪蓮

    猜你喜歡
    拓展性課程初中科學
    “三適連環(huán)教育”理念觀照下的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
    以實驗探究為切入點的拓展性課程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2期)2017-01-17 18:30:49
    由易到難分層設計 循序漸進系統(tǒng)推進
    基于教材增設素材,拓展課堂學習空間
    自拍微視頻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科技資訊(2016年25期)2016-12-27 11:05:11
    微課不微
    考試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46:32
    浙教版初中科學“閱讀材料”教學對策初探
    淺談初中科學問題化教育模式的開展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05
    有效實施拓展性課程的思考
    英語拓展性課程中微影音的開發(fā)和運用
    施甸县| 吴忠市| 池州市| 齐河县| 唐河县| 蓝山县| 汕头市| 西充县| 南江县| 银川市| 芦山县| 镇远县| 宜良县| 左贡县| 普兰县| 融水| 屏东县| 沙田区| 印江| 博爱县| 云霄县| 鄱阳县| 海宁市| 天祝| 诏安县| 顺义区| 永春县| 米林县| 根河市| 稷山县| 永顺县| 东乌珠穆沁旗| 叶城县| 蕲春县| 安国市| 北海市| 浙江省| 元阳县| 建平县| 高清|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