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三是初中生學習生涯的最后一年,面對緊張的學習,嶄新的學科——化學,應該如何復習好是本文所要闡述的內容,本文主要從目前常見的復習方法及所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闡述筆者的一些復習觀點。
關鍵詞: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復習的策略
學生通過幾個月的化學學習,知識點是零散、無序、不系統(tǒng)的,有必要通過復習,將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但由于復習的方法、學生學習狀態(tài)等各方面的原因,復習所達到的預期效果都不一樣,甚至不理想,綜觀筆者近幾年的復習情況,本文就現有復習的方法、存在的問題、影響復習的因素、復習的策略進行闡述。
一、 現有的復習方式及存在的問題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初中化學復習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單元復習,以課本為主,抓基礎,幫助學生重新理清各單元的重難點。第二階段:專題復習,分為五大塊,歸納總結,針對性的復習,知識形成網絡體系。第三階段:查缺補漏、專題訓練。此方法對于教學進度快的學校很適用,對于我校來說,效果甚微,學生該會的都會,不會的還是不會,沒了實驗的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更低,不想學的照樣沒學。由于時間較趕,學生要復習的科目較多,學生對化學的重視程度、興趣不夠高,學生對知識未形成網絡化等因素,導致復習效果不是很理想。
學生在考試(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 基本概念不清,知識點遺忘率高,易混淆,如什么是中和反應、酸、堿、鹽等。
2.化學用語書寫不規(guī)范。
3. 文字表達能力欠佳。
4. 審題能力、閱讀能力欠佳。
5.理解、遷移、運用知識能力差,在實驗探究中,學生無法理解題意,找不出題干(設問所在)。
二、 影響復習效果的因素
(一)學生本身的因素
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復習難度不好把握;在現代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產生厭學的人大有人在。
(二) 教師本身的因素
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態(tài)度、教學形象、身體素質、對學生的期待等各方面的差異,很大程度影響學生學習復習的成效。
(三)校領導的關心程度
校領導有好的教學管理體系,有一定的獎懲體制,必然能帶動教師、學生的積極性。
(四)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子女的期待、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五) 社會因素
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中,應該多提倡讀書的有用性,強調對社會有貢獻的大多數還是那些通過努力學有所成的人。
三、應對各問題應采取的復習策略
(一) 把復習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三輪復習不可劃清
初三化學是新學科,學生需要一定時間去適應它,學習時間短,平常如果教得太快,勢必導致一部分學生跟不上,產生難學、厭學的情緒。所以正常教學中,很難按預想的三輪復習下來,只能把單元復習滲透到平常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上好每一節(jié)課,抓好基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復習階段,除了講好每個專題、知識點外,每個星期也要有一份模擬試卷,充分做好講練結合,交差復習。
(二) 提高復習課堂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復習課上得富有趣味性了,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喜歡聽,從而能夠主動學習,這樣復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根據幾年來的教學經驗,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復習課堂上的趣味性。
1. 充分利用現代的教學技術,特別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生動、有趣的課件
如在復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有些同學對該定律印象不是很深,復習時先播放一段《配樂詩——循環(huán)》的語音視頻:“無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東西也不會消失,看起來萬物是死了,但實則猶生;正如一場春雨落地,霎時失去蹤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長成花葉果實,依然欣欣向榮。”精美的圖案配上動聽的音樂,這幅場景深深地印在人的腦海中。
又如在復習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制作精美的圖片:一只實為鹽酸的喜羊羊要找回家的路,排在它面前的有幾條可供選擇的路,每條路上都有不同物質的關卡,該圖親切、可愛,讓人會心一笑,然后再在旁邊打出幾個字,“喜羊羊選哪條路才不會羊入狼口呢?并找出其他幾條路中誰是狼?”只要學生一找出狼(能和鹽酸反應的物質)就將該圖案改為狼的圖案。通過圖文并茂將枯燥的酸堿鹽知識富有了生命活力,挖掘了學生的快樂因素,學習效果也顯著提高了。
2. 利用實驗再現,充分滿足學生探究、好奇的心
化學的教學離不開實驗,只要是有實驗的課堂,學生的興趣必然大幅度提高,復習課中應充分利用實驗的魅力。如在復習過濾的基本操作中,教師說一百遍,不如學生動手做一遍,課堂上可叫學生上臺演示整個實驗操作過程,學生實驗中就會暴露許多問題,教師針對問題一一講解指導。又如在復習酸的性質中,先設置懸念(在課件中展示這樣的文字):小明看見爸爸常常用稀鹽酸給鐵制器皿除銹,他自己想親自試一試。于是,他找出一顆生銹鐵釘出來,放入足量稀鹽酸中,然后,美滋滋地去睡覺了……可是,當他醒來之后,發(fā)現鐵釘不見了。學生看完屏幕上文字之后,教師就把一根生銹的鐵釘放入裝有足量鹽酸的燒杯中,然后問學生:你們知道為什么嗎?用兩個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通過這樣的故事實驗,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學生也牢牢記住了酸和金屬、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及其酸的用途。
3. 利用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有效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復習課中如果只是教師一味地講解,知識只是簡單地重復講述,學生似乎都懂了,但到真正做題時又忘了差不多;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就能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如在復習常見的儀器時,先把常見儀器全部擺放在桌面上,然后請兩位學生上講臺來在1分鐘內寫出各儀器的名稱,寫得多、寫得準的同學為勝,底下同學給予掌聲鼓勵,寫錯的可讓其自行更正或說出該儀器的用途等情況,只要對了,同學就應給予掌聲鼓勵。這種方法使復習變得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競爭合作意識。
(三) 針對易錯點,歸納回顧
中考中常見學生難的題目不會做,簡單容易的題易做錯,學生易做錯的原因主要是對其概念理解不清,或知識點零亂、混淆不清等導致的。教師應指導學生平常有收集易錯題題型的習慣,對于典型的進行歸納總結,如對“實驗現象的敘述”可以這樣歸納:把考綱中要求的各物質燃燒現象進行總結比較,一般是一光(火焰),二熱,三生成,燃燒產生藍色火焰的有固體S和三大氣體H2、CO、CH4,對于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的現象,要求記住常見的有顏色的溶液、固體,并歸納常見的反應類型,一一進行分析。
(四) 教師應搞好各方關系,賦有正能量
良好的制度,友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學習的保障,學校應重視畢業(yè)班的工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如果教師無法上課時,應及時調課,不落下一節(jié)課。教師應盡量關心每一個學生,不僅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況,也要關心他們的心理變化,必要時通過家訪等方式與家長共商對策。
(五) 適當進行心理輔導,教會學生答題技巧,提高應試能力
離中考越近,有些學生就會越焦慮,此時需要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心理減壓,淡化中考的重要性,人生的意義并不是只通過中考才能體現出來,條條道路通羅馬。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心理積聚的煩惱和憂慮,應鼓勵他們抽時間和同學、好友、老師交流,要把不良情緒宣泄出來。除此之外,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答題技巧,提高應試能力,如①考卷發(fā)下來時,應通覽試卷,查找有無缺塊。②先易后難,爭分奪秒,把握好做題速度和質量。③對于模擬兩可的題目可用排除法等。④信息題、開放性題型不放空,不交空白卷等。
作者簡介:
郭海英,福建省漳州市,龍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