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三作為高考復習的最后沖刺階段,高三復習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高考成績。而高三又與其他年級不同,每天不會接收新的內容,學生都是對已知的知識在腦海中反復過濾,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喪失學習興趣。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學習。本文從高三學生在化學復習中的狀態(tài)和遇到的困窘出發(fā),跨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嘗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努力轉變教學模式,提升學習效率,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實踐與思考。
關鍵詞:高三化學;復習;小組合作學習
一、 高三學生在化學復習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高三化學的復習都是困擾著高三化學老師的一個難題。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高效的復習化學,提升學生對化學的復習興趣,對高三化學老師來說是一項嚴峻的挑戰(zhàn)。高三學生在化學復習中通常存在幾種情況:第一,學生對部分化學知識不熟悉甚至陌生,無法精確解析概念含義;第二,學生對知識的熟知度模棱兩可,仿佛在某事某地見過,也曾聽老師解讀過,但到實際運用時卻無所適從;第三,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無比熟悉,能夠理解并靈活使用;第四,學生過于看重理論知識,在實踐操作中卻難以聯系,通常表現為某方面的題目能正常發(fā)揮,當綜合考慮的時候卻無法準確運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輔導,一味地照著書本教學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甚至使學生變?yōu)椤八雷x書,讀死書”。其實,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的行為,教師要做好橋梁紐帶作用,為學生構建學習知識的框架,引領學生自己走進去,及時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二、 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探究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關注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而忽略了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的引領和指導。長此以往,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愈發(fā)優(yōu)異,而成績靠后的學生則逐漸喪失學習興趣,也不再積極主動去學習。學習過程就成了一邊倒的情況。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出現,正是為了打破這種學習固有僵局。它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為學生提供了參與權和選擇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方法,轉變傳統(tǒng)的結果導向思維,更加注重學習過程的探索,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事實上,高三的學生已具有相當程度的思維理解能力,也能正常地參與溝通交流,易受到自我意識主導?;瘜W作為一門難度較高的理科課程,其學習內容理論性強,學習過程枯燥乏味,教師傳授下去的知識往往浮于表面,學生不得其深層含義,也就無法靈活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新模式就是意在充分肯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組成的小組幫助學生個體建立學習規(guī)劃,發(fā)揮小組中優(yōu)秀學生的榜樣作用,帶領其他小組成員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善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組的討論中提高高三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打破高三化學復習瓶頸。
三、 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實踐與思考
(一) 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實際應用
自新課程理念提出以來,部分學校已開始實行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效顯著。大部分老師都反映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課堂氣氛比以往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提升得更快,就連比較內向的學生也能勇敢發(fā)言。教師教學過程相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更為輕松,教師不用再擔當課堂的主體,不用追趕課程進度,不用一板一眼地將知識體系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參與進來,自覺地思考,教師只需要解決學生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再加以深入引領。既保護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主動意識、獨立自主意識,也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使知識能在學生的腦海中停留更長時間,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鞏固知識點。
案例解析:以復習化學元素周期表為例,其考點主要集中在對化學元素的分類、基本表達和元素組合上面。對于高三化學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他們通常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Ca、Na、Fe等元素,這種方式在單純的考試中可以體現出一定的優(yōu)勢,但通常在綜合考試中無法取得較好的成績。經過小組合作學習,有特殊記憶方法和學習方式的學生,可以帶領無法掌握化學元素周期學習技竅的學生,通過歸納總結、強化重點、重復過濾等方式來達到復習化學的目的。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可以明顯的發(fā)現,學生獨自學習化學元素周期表,比幾個學生總是在一起學習,要困難得多,其成績提升也更為緩慢,這就是小組合作學習優(yōu)勢的體現。
(二) 思考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基于學生為主體進行教育、建構框架體系對學生進行引導。不論哪個年級的學生,總有一種困惑:明明老師講的東西自己當時全都聽懂了,但當自己課下做題的時候仍然無法解答。這就是所謂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教學方式,先將學生合理分配成學習小組,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再由學生整理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先小組討論能否解決,對于實在難以解答的,再由教師出面進行細致的講解。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主動自覺學習,還能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信,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不是淡化教師的責任,而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效率。在課程學習結束之后,教師還需帶領學生一起對已學課程進行全面的梳理,為學生構造知識框架,對現有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課后,教師還應總結本堂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對部分反應緩慢或者無法跟上小組學習思路的學生進行整理,充分考量,有針對性地對這部分學生提供幫助。
四、 結論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存在,意在平衡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取知識之間的矛盾,賦予學生更多的發(fā)言權和選擇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教師在學生中發(fā)揮牽針引線的作用,既能達成學習目標,還能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促進教師與學生和諧相處。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即便是學習難度高、學習過程乏味的高三化學也能充滿不一樣的色彩。
參考文獻:
[1]郝德生.高三化學復習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2]陳文娟.新課標下合作學習運用于高三化學復習中的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3.
[3]劉國平.高三化學復習課有效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4]史洪仙.高三化學生成性教學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5]陶文亞.反思性學習策略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運用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屠蘊秋,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國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