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日趨完善和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供電公司在經(jīng)營過程中通過訴訟途徑來解決糾紛的方式越來越常見。加強對供電公司訴訟案件常見問題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供電公司應對日后可能的訴訟風險的防范能力,對于促進企業(yè)的法制建設有著良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供電公司;訴訟;常見問題
在供電公司常見糾紛案件中,大部分案件屬于侵權案件。法院在審理該類案件時,適用最為頻繁的法律文件是《侵權責任法》。在對以下案例進行解析之前,有必要對《侵權責任法》的基本內(nèi)容進行簡單梳理。
一、歸責原則
我國《侵權責任法》確立了“二元歸責原則體系”,即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具體內(nèi)容見下圖:
(一)過錯責任(法官需要判斷加害人是否存有過錯)
《侵權責任法》第6條規(guī)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p>
對于過錯責任而言,根據(jù)《侵權責任法》第6條的規(guī)定,又可以進一步區(qū)分為兩類:一般過錯和過錯推定。兩者的核心區(qū)別是舉證責任。對于一般過錯而言,采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方式。與此相對應,過錯推定采用“過錯要件舉證責任倒置”的舉證責任方式,即加害人需要自證自己主觀上沒有過錯,如果加害人證明不了自己主觀上沒有過錯,則推定加害人主觀上有過錯。
(二)無過錯責任(法官不需要判斷加害人是否存有過錯)
《侵權責任法》第7條規(guī)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guī)定?!?/p>
對于無過錯責任而言,分為相對無過錯責任和絕對無過錯責任。二者的核心即是否存在免責事由。對于相對無過錯而言,具有免責事由。對于絕對無過錯而言,沒有任何免責事由。
二、免責事由
侵權責任的免責事由,是指減輕或者免除加害人侵權責任的理由。免責事由可以分為正當理由和外來原因兩大類(見圖2)。
三、過錯責任及其適用問題
(一)案情介紹
2017年5月,陳某騎電動自行車沿著非機動車道行駛時,由于該路段某處路面與窨井蓋高低不平,電動自行車失控造成陳某跌地受傷。陳某遂起訴供電公司,認為其作為窨井蓋的所有人未盡到監(jiān)管責任,要求供電公司賠償醫(yī)療費等共計20余萬元損失。經(jīng)審理,法院判定供電公司承擔30%的責任。
(二)法律分析
在本案中,法院進行判案的主要依據(jù)是《侵權責任法》第37條的規(guī)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p>
該法條是典型的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的體現(xiàn)。
1.舉證責任以及免責事由
在適用過錯責任的前提下,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
(1)對原告陳某而言,其起訴供電公司,主張供電公司對其進行醫(yī)療費等損傷賠償,就需要舉證證明供電公司存在過錯,即對窨井蓋的管理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此外,還需要證明侵權行為、侵害結果、侵權行為與侵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對于被告供電公司而言,則需要提出免責事由。在本案中,免責事由體現(xiàn)為受害人過錯,即供電公司需要證明原告陳玉蓮對事故的發(fā)生存在過錯。
2.法院認為,供電公司作為涉案窨井蓋的管理人,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應當承擔過錯責任
本案所涉窨井蓋,從外觀上看較為完好平整,道路面的鐵框也做了防滑處理,但是該窨井蓋兩側邊緣與路面銜接處出現(xiàn)手指大小的長方形縫隙,對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對此,法院認為,供電公司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存在過錯,應當承擔管理不善之責任。
3.法院認為,陳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通行了一年多的道路上摔倒,自身存在過錯,應當承擔主要責任
就本案發(fā)生的經(jīng)過來看,陳某作為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事發(fā)前在該路段已經(jīng)騎車上下班一年多時間,對路況熟悉。此外,事故發(fā)生當時為凌晨,行人較少,天氣無雨,陳某對自己摔倒受傷未盡審慎注意義務,應當承擔主要責任。
四、無過錯責任及其適用問題
(一)案情介紹
2018年3月,李某至其所在村的大河邊釣魚,因魚竿觸碰到河邊上方高壓電線,不慎當場觸電身亡。經(jīng)法院查明,李某釣魚河邊有被告供電公司架設的10KV高壓電線,橋邊的高壓線下無警示標志。此外,事發(fā)前旁人曾勸阻過李某在高壓線下釣魚有危險,但是李某并未聽取意見。事故發(fā)生后,李某的四位法定繼承人將供電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被告賠償死亡賠償金等損失共計132余萬元。法院經(jīng)審理后綜合各方面原因力,判決被告承擔50%的賠償責任。
(二)法律分析
在本案中,法院進行判案的主要依據(jù)是《侵權責任法》第73條的規(guī)定,“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jīng)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fā)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jīng)營者的責任?!?/p>
該法條是典型的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的體現(xiàn)。
1.舉證責任以及免責事由
在適用無過錯責任的前提下,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適用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時,加害人無論是否存在過錯,都需要承擔責任,除非存在免責事由。
(1)對原告而言,其起訴供電公司,主張供電公司對死者的死亡進行賠償,就需要舉證證明侵權行為、侵害結果、侵權行為與侵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對于被告而言,則需要證明免責事由。在本案中,免責事由體現(xiàn)為受害人過錯,即供電公司需要證明死者李光華對其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存在過錯。
2.法院認為,供電公司作為涉案高壓線的經(jīng)營者,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
在適用無過錯責任的前提下,無論是否有過錯,供電公司都需要承擔責任,除非存在以下免責事由:受害人有故意或存在不可抗力(此時電力公司不用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fā)生有過失(此時電力公司可以減輕責任)。
本案造成李某死亡后果的電線為10KV高壓電線,其在運行過程中,具有高度危險性,供電公司作為該高壓電線的管理人應當對李某的損害后果承擔賠償責任。供電公司所稱的上述電力設施的架設符合有關規(guī)定、其公司不存在過錯的意見并不構成免除責任的法定事由。
3.法院認為,受害人在高壓線下垂釣未盡安全注意義務,存在過錯,可以減輕被告供電公司的責任
就本案發(fā)生的經(jīng)過來看,李某在別人提醒已知道高壓電線的情況下,仍在高壓線下釣魚,以致魚竿與高壓電線接觸而電擊死亡,其自身未盡到一般的注意義務,對于損害發(fā)生具有明顯過失,可以相應減輕供電公司的責任。
五、產(chǎn)權界限問題
(一)案情介紹
2017年7月,顧某前往趙某租住的房屋安裝空調(diào)。安裝過程中,由于空調(diào)安裝位置的變動,致空調(diào)插頭無法觸及原插座。為重新接電線,顧某拉掉涉案房屋內(nèi)分電表保險絲,在沒有采取驗電及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即實施接電線行為。不久,顧某遭電擊死亡。隨后,顧某的近親屬起訴供電公司、趙某以及房屋的出租者王某,要求賠償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損失共計174余萬元。經(jīng)審理,法院判決駁回原告對供電公司的一切訴訟請求。
(二)法律分析
1.本案觸電事故發(fā)生在電表表后用戶一側,依照《上海市住宅物業(yè)管理規(guī)定》及《上海市供用電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應由電力用戶承擔責任
(1)上海市地方性法規(guī)《上海市住宅物業(yè)管理規(guī)定》第54條規(guī)定:“供水、供電、供氣等專業(yè)單位應當承擔分戶計量表和分戶計量表前管線、設施設備的維修養(yǎng)護責任?!?/p>
(2)上海市地方性法規(guī)《上海市供用電條例》第10條第2款規(guī)定:“用電計量裝置應當安裝在供電設施與受電設施的產(chǎn)權分界處。用電計量裝置和供電設施由供電企業(yè)維護,受電設施由電力用戶維護,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痹摋l例第21條第2款進一步規(guī)定:“電力用戶應當依法安全用電,對其受電設施加強維護。”
根據(jù)上述法規(guī)規(guī)定,電力公司的維護管理范圍為電表及電表前的供電設施、設備,本案死者死亡位置位于表后出租房屋內(nèi),不屬于電力公司的安全管理義務范圍。
2.依據(jù)《上海市供用電條例》和《上海市居民供用電格式合同》的規(guī)定,安裝漏電保護開關屬于電力用戶的責任
(1)《上海市供用電條例》第11規(guī)定:“供電企業(yè)和電力用戶應當根據(jù)供電設施和受電設施的產(chǎn)權歸屬,分別安裝安全保護裝置。安裝安全保護裝置應當符合相關技術標準。供電企業(yè)、電力用戶應當定期維護,確保安全保護裝置正常工作?!?/p>
(2)經(jīng)市政府公開聽證后頒布的《上海市居民供用電格式合同》第6.3款規(guī)定:“居民用戶應當在住宅內(nèi)設置具有過載短路保護、漏電保護功能的安全保護裝置,確保用電安全。”
3.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損害的,應當由侵權行為人承擔責任,供電公司并無侵權行為,不應承擔賠償損害責任
(1)根據(jù)公安部門的鑒定報告,被告供電公司的供電設備不存在安全隱患。根據(jù)《上海市住宅物業(yè)管理規(guī)定》《上海市供用電條例》《上海市居民供用電格式合同》的相關規(guī)定,造成死者顧某觸電身亡的用電設備不屬于被告供電公司的維護管理范圍。供電公司在沒有侵權行為的情況下,不應承擔賠償損害責任。
(2)本案中造成顧某觸電身亡的原因系被告王某架設的表后線路。作為觸電表后線路設備的架設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在線路的架設、設備安裝及管理使用過程中均未盡到合理的安全注意義務,存在過錯。此外,作為房屋的出租者,被告王某應當對承租者提供符合安全需要的住房以及附屬設施,并且履行維修、檢查、管理等義務,但王某并未盡到相應的責任。綜上,被告王某應當對顧某的死亡應當承擔責任。
(3)死者顧某在接電線的過程中并未采取驗電以及任何防護措施,僅僅拉掉分電表的保險絲,便以為已經(jīng)切斷所有電源而貿(mào)然接電線,存在疏忽大意的過失。此外,顧某本身沒有小型空調(diào)特種作業(yè)證及電工證,在不具備電工操作資質(zhì)的情況下從事與電工相關的工作,不僅對自身安全不負責任,而且有違國家相關規(guī)定。因此,顧某應當對其死亡承擔責任。
作為供電企業(yè)法律風險的集中體現(xiàn),訴訟風險正成為供電公司需要日益防范和謹慎面對的經(jīng)營性風險。充分了解和分析供電公司的訴訟案件,仔細研究相關判例的審判思路,有利于提前做好風險防范措施,從而保障供電公司的長久有序發(fā)展。
作者簡介:
胡佳妮(1991~ ),女,漢族,法學碩士,就職于國網(wǎng)上海市電力公司嘉定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