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仕珍
摘要:當前,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逐步落實。素質教育不僅注重推進人德智體美心技六育全面發(fā)展,更強調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實現(xiàn)各育間的融通。其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密切聯(lián)系,它們有著相同的教學目標和方向,但又各有其側重點。推進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入結合是教育改革的新趨勢,也是提高學生素質的現(xiàn)實需要。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小學階段正處于兒童探索時期,逐步形成自主意識,對外界事物也有了初步認識。在這一階段,對兒童進行適宜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小學由于缺乏認識,難以找到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或是學校缺乏專業(yè)指導及從業(yè)人員,難以將這種理論付諸實踐,導致當前我國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仍處在初步階段,收效甚微。本文將在此著重探討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聯(lián)系,分析兩者結合的意義所在,并基于內在聯(lián)系給出促進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
1.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陀^來說,他們是兩門獨立學科,但不可否認,這兩門學科有著交叉點,即一致的教育目標與方向。兩者都是為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但同時,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又各有其側重點。某種程度上來說,德育教育所涉及的范圍更加寬泛,涵蓋與思想道德,法制素養(yǎng),行為規(guī)范等相關的所有有形或是潛移默化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教育,旨在讓學生形成正向積極的生活及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心理綜合素質。總的來說,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時效性以及主動性。推進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至關重要。
2.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意義
在小學德育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傳統(tǒng)德育教育課程多以理論知識教學的形式呈現(xiàn),重在說理,課程內容較枯燥,乏味,學生難以自覺集中注意力,特別是小學生,注意力極易被分散,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實質上也是對課程形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豐富了課程形式與內容,如果教師有效應用則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課時內同時融入兩門課程可以促使教師精簡冗雜內容,課前將教學內容吃透,自主發(fā)掘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激勵教師提升自身素質。同時,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能夠有效節(jié)省課時,留有更多時間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踐行理論知識。
3.推進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策略
3.1轉變觀念,重視兩者的深度融合
現(xiàn)階段,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難以推進與落實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教育者觀念落后,甚至是還停留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階段,只重視所謂的主科教學,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更不用說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促使兩者結合了。因此,推進兩者深度融合的首要措施即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師觀念。同時,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生與教師考核評價體系之中,以此引起教師重視,推進新觀念落實。
3.2 合理編排教材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科書的作用至關重要。它是教學內容的有效載體,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大多以教材內容來呈現(xiàn)。因此,合理編排教材是促進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其中,最重要的在于找到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如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意志品質,在遭遇挫折時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不屈不撓,這既是一種正向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能體現(xiàn)學生堅韌的意志力,是德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學中體現(xiàn)時也應注重結合形式,切忌內容生硬晦澀,除此之外,內容編排應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順應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促使教材在推進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過程中的作用最優(yōu)化。
3.3提高教師素質,培養(yǎng)專業(yè)人員
教師作為教育理念最直接的傳達者和教育課程的開發(fā)者,其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以及教學能力極大的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屬于專業(yè)學科范疇,理論體系較復雜,這對教師素養(yǎng)提出了較高要求,不僅要熟練掌握兩門學科的理論知識,更要進一步分析融合,深入理解其共通點,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清晰的理論框架。除此之外,兩者融合給教師教學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新課程形式,避免說教式教育。例如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養(yǎng)一盆小植物的作業(yè),并記錄植物生長過程和自己與植物的小故事,最終在班級展示。通過這一任務,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耐心及責任心,實現(xiàn)德心共育。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活動的形式來進行教育活動。如在端午節(jié)時,學校組織開展學習愛國詩人屈原英勇事跡的活動,號召學生積極參與,要求學生提前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屈原的故事,制作卡片來講述屈原的生平,英勇事跡及所體現(xiàn)的精神。然后以班級為單位展示,評選最佳作品,以此激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了高效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3.4密切家校聯(lián)系,實現(xiàn)家校聯(lián)合
家庭是影響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影響著孩子的個人價值觀以及道德發(fā)展方向,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和榜樣。因此,在學生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視。學校應當密切關注孩子家庭,做好家校聯(lián)系。一方面與家長及時溝通,引起家長對于孩子品德與心理教育的重視,同時,可以通過定期開展主題親子活動,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狀況,以實施適宜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通過密切家校聯(lián)系,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情況,開展更符合學生實際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3.5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在促使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過程中,不僅要適應小學生的身心特征,豐富課程形式,多開展活動,更需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從個體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采用合適方式進行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總而言之,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并得到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教育改革應當將促進兩者的進一步結合作為改革重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與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李蓉皎.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金萬龍.新時期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整合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
[3]柯楚燕.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整合[J].新校園:閱讀版,2017(1X):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