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姿 洪悅威 宋修新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一個國家和民族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分析《秦腔》中關于秦腔的語段,挖掘賈平凹作品的民俗價值,分析其在秦腔保護和傳承中的作用并據(jù)此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秦腔;《秦腔》;保護;傳承
前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設,對保護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秦腔發(fā)源于我國甘肅、陜西一帶,具有秦文化的獨特氣息,于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編號:Ⅳ-16。賈平凹早在八十年代初便開始在文學和地域文化中尋找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在《秦腔》中的描寫尤為出色。
總結近年對《秦腔》的研究,主要分為文化研究、敘事研究和比較研究,敘述研究中針對小說中“引生”獨特敘事視角、日常生活視角和方言敘述展開研究(1)。文化研究所持觀點多樣,如張愛蘭從農村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城鄉(xiāng)沖突來審視《秦腔》,對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鄉(xiāng)村進行文化反思(2);肖云儒則對作品進行客觀中肯的評價,他肯定《秦腔》在表現(xiàn)方式的創(chuàng)新之處,尤其是表現(xiàn)方式的成功使用,但是“作品對時代、人生、心靈內涵缺乏更具有啟示力的發(fā)現(xiàn)和開掘”(3)。從民俗學角度看,從事秦腔研究的大多數(shù)學者從民俗學、歷史學、檔案學等方面探討秦腔文化淵源、探究其傳承與發(fā)展,從精英文學中挖掘其中秦腔文化及其社會功能的研究較少。
本次研究對涉及秦腔的語段梳理總結,從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民俗學雙重視角分析,歸納出四種突出的社會功用,結合訪談得出《秦腔》一書對秦腔的保護和傳承作用,提出秦腔保護的問題及建議。
一、《秦腔》的文獻價值及文化意義
80年代中期,“尋根”是重要思想文化潮流,眾多作品在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地域文化因素。陜西作家賈平凹的一系列散文、小說,有對于長期處于封閉狀態(tài)的陜南山區(qū)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描述(4),《秦腔》從各個角度細致描寫秦腔(儀式、謠諺、曲譜等),涉及百處語段,民俗價值不容小覷。
筆者對《秦腔》中百處語段進行分析,以日常性劃分為日常場景和非日常場景(即儀式場景),根據(jù)各儀式類型將非日常場景劃分為嫁娶、喪葬、新年、蓋房立木、酒店開業(yè)五類,按功能將非日常場景劃分為待客、干活、哄孩子、閑聊和娛樂五部分。
“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應該繼承表層的文化符號體系,而且更加應該繼承內在的現(xiàn)實關切精神和深沉的悲天憫人情懷”(5),顯然賈平凹是具備這種人文情懷的。賈平凹并不是將秦腔這一文化符號簡單列舉描述,而是對秦腔進行描寫記載。經訪談,賈平凹基本如實記載了秦腔的功能。他將筆觸伸向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為后人提供形象的真實記載,感受秦腔的藝術魅力,同樣也為以后的民俗研究提供一手資料。
同樣,在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非本地讀者通過閱讀《秦腔》了解秦腔的基本知識,產生一定興趣并重視保護?!肚厍弧吩跓o形中促進了秦腔的傳播和發(fā)展,對其保護和傳承起到正面作用。
當然,描寫中也透露出對秦腔未來的擔憂和懷疑,作者敏銳地感覺到秦腔處境的尷尬,并在文學作品中坦然呈現(xiàn),因此作者描寫劇團衰敗,馬勺臉譜被毀,演員淪為樂班藝人。賈平凹設置這一結局也表達了對秦腔未來的擔憂,從側面呼吁人們重視秦腔的保護和傳承問題。
綜上,賈平凹的《秦腔》一書具有文獻價值和深刻的文化意義,對秦腔藝術正面宣傳并起到呼吁大家傳承保護秦腔的作用。
二、《秦腔》中秦腔的社會功能
瘋子引生是整部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明線,秦腔便是整部小說的暗線,作者對秦腔進行大量描寫,用簡譜和鑼鼓經等形式把音樂寫入小說(6),與情節(jié)發(fā)展融為一體,同時,巧妙運用音樂的形式有效調動欣賞者在旋律和文字之間的通感,將文字難以準確表達的心理活動、情感態(tài)度用音樂的形式表達,給讀者全新的欣賞角度。
統(tǒng)觀整部小說,秦腔滲透在清風街村民生活的各方面,展示出其對勞作農民的重要性。經過歸納整理,小說中共提到秦腔的四種社會功能。
(一)秦腔的儀式性功能
秦腔是戲曲的一種,最初形態(tài)為民間宗教儀式,同樣具有儀式性功能。秦腔發(fā)源于關中平原地區(qū),當?shù)剞r民在耕種或秋收時舉行各類儀式,以歌舞形式祈福消災,該地生產狀況和自然環(huán)境為其產生發(fā)展提供可能。而后,秦腔的儀式性功能被傳承,擴展到喪葬、嫁娶等儀式中,秦腔的儀式性功能由此充分發(fā)揮。
在小說《秦腔》中,作者描寫各類大小儀式有十一處,共六種,分別為嫁娶、喪葬、農閑、新年鬧社火、酒店開業(yè)、蓋房立木。除去作者在遣詞造句、藝術手法上的成就,關于儀式各程序的記載同樣是珍貴的一手資料。
以喪葬這一儀式舉例,賈平凹共有兩處詳細介紹,分別為第二十六章夏天禮葬禮和四十一章夏天智的葬禮,兩處雖然都是葬禮但各有側重,前者從葬禮準備寫起,細致描寫抬壽木、設靈堂等程序,隨后按時間順序寫喪葬全過程。后者則從秦腔入手,詳細描寫秦腔在喪葬中的作用。結合兩處,秦腔在喪葬儀式中十分重要,從結構來看,秦腔樂曲起到隔斷轉換、承接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例如禮畢后吹打《哭音塌板》等曲目,由孝子順孫燒紙奠酒等。作者是當?shù)孛袼椎挠涗浾?,以秦腔為分割點記錄了儀式的各個程序。
此外,秦腔曲目分為“苦音”和“歡音”兩個調式,“苦音”音調深沉凄婉,借以表達哀婉的情緒,作者在描寫葬禮時提到《祭南風》,《殺妲姬》等數(shù)十首曲目都是“苦音”的代表,而“歡音”曲調明麗婉轉,易于表達昂揚的情緒,在描寫慶玉蓋房立木時就提及了曲目《鉆煙洞》(7)。不同儀式中采用不同調式的音樂,為整個儀式奠定了感情基調。
(二)秦腔的娛樂功能
秦腔的娛樂功能也涉及到各個方面,單從場景劃分可分為日常場景和非日常場景。非日常場景即各類儀式,通過觀賞秦腔表演放松身心、寄寓美好希望。作者在描寫新年社火時提及戲臺表演、鑼鼓聲吵臺、孩童辦社火芯子等場面,都是自己童年時的美好回憶,是農民在年終時的娛樂活動。
秦腔在日常場景中更能體現(xiàn)娛樂作用,村民在干活時播放秦腔,在酒桌上待客也會吼一段秦腔來助興,閑來無事都會哼唱秦腔,它是人們的娛樂工具,以各種形式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
例如作者描寫酒桌待客時的場景,共有三處提到吼秦腔助興的部分,例如夏天智宴請黑編輯時,作者同樣著大量筆墨描寫上善演唱秦腔的場景,不僅描寫了上善的唱詞,而且有“咣哐,把酒杯往桌上一扔”(8)、“手在桌沿上敲打”(9)、哼唱鼓樂等動作描寫,還有眾賓客在聽曲時的動作情態(tài),真實的待客場景躍然紙上,秦腔的娛樂功能也顯而易見。
秦腔也是村民們的興趣愛好,夏天智將秦腔視作精神支柱,閑暇時聽曲繪臉譜,并出版臉譜集;新生癡迷各種鼓譜,熱衷于找樂師請教鼓樂。秦腔被發(fā)展為興趣愛好,成為人們的精神寄托,是其娛樂功能更深層次的彰顯。
(三)秦腔的交流功能
秦腔的內容大多是歷史神話故事,人物多為帝王將相、忠臣義士、孝子賢孫等,有明顯的價值觀取向。本身有特定的寓意內涵,有不同的情感指向,其本身特點決定了它具備交流功能。
其交流功能有顯性和隱性兩個方面,秦腔具有故事性,可用來直接表達想法,上善與人形容自己抱負時引用《雙婚記》的唱詞,都借曲子表達想法,簡潔詼諧,寥寥幾句表達自己的想法。秦腔在村民的交流中反復出現(xiàn),已經融為語言的一種,成為表達想法的重要媒介。
小說中著重描寫的是秦腔隱性的交流功能,對于一些人們無法用言語來準確表達的內容,秦腔就成為了完美的闡釋者。比如金蓮承包魚塘時,激動的心情無法用語言表達,于是播放了秦腔《鉆煙洞》,這首曲子是典型的“歡音”。再如夏天義和君亭因為在七里溝淤地一事爭吵,夏天智前去勸慰,二人表面云淡風輕,但收音機里卻一直在吹打“苦音雙錘代板”。
(四)秦腔的審美功能
除去獨特的音樂、曲目,秦腔同樣有特定的角色行當、表演程式、秦腔服飾和臉譜妝容設置,這些要素的組合帶給觀者強烈的審美趣味。賈平凹對秦腔有深沉的情感,這使他在描寫秦腔時糅合了自身的審美趣味,并借夏天智和王老師之口對表演細致點評,對演員的表演技巧、唱曲時的輕重和緩一一細說,秦腔不只是一種娛樂消遣,同樣也具有審美價值。
當然,秦腔的審美功能不只體現(xiàn)在表演中,同樣也是秦地勞動人民的靈魂所在,是千年來秦地人民的風骨所在。小說中邱老師嗜酒如命,“這就是秦腔風格!咱秦人是吃辣子喝燒酒了才唱秦腔的”(10),秦腔不只是單純的戲曲表演,更是陜西人民的性格反應。秦腔把生活與藝術,把藝術和生命融合,成為響徹秦地的天籟之音。
三、結合《秦腔》對秦腔保護的建議
《秦腔》對秦腔保護做出的無形貢獻,也啟示我們將鄉(xiāng)土文學與民俗文化建設結合,促進文化遺產傳承。我們就此提出以下意見。
(一)秦腔保護的現(xiàn)存問題及原因分析
秦腔藝術作為非遺的一部分,需要被充分保護,但沒有取得較好效果。以下,我們從物質和文化兩個方面分析原因。
物質上,資金不足、人才短缺、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夠是重要原因。從政策看,地方政府關注度較低,相關制度不夠成熟;從人才來看,資金投入短缺導致一些保護活動無法展開,宣傳效果也不盡人意。
文化上,現(xiàn)代社會的娛樂形式多樣,傳統(tǒng)的音樂藝術形式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秦腔很難適應新興表演形式,由于社會環(huán)境和主體思想觀念的變化,培養(yǎng)市場意識和秦腔自身創(chuàng)新不足,導致秦腔藝術發(fā)展的文化條件不斷喪失,群眾基礎越發(fā)薄弱,秦腔的影響力越來越小。
(二)秦腔保護的建議
面對當前的情況,我們對保護發(fā)展和改革創(chuàng)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總體來說,應建立健全秦腔藝術保護的立法。這樣會使保護秦腔的相應舉措有了保障,也會使保護傳承活動更加有秩序,發(fā)揮其最大作用;從秦腔的各個社會功能出發(fā),大力宣傳秦腔藝術的重要性,將秦腔運用到生活中。第一,政府起帶頭作用,在一些官方儀式上(如落成儀式、文化節(jié)日開幕、當?shù)靥厣顒娱_幕等)表演秦腔;第二,將秦腔融入到現(xiàn)代音樂之中,使秦腔再次發(fā)揮娛樂功能,如電影《長城》中的插曲《At the Border(出塞)》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樣,人們在日常娛樂生活中能夠更多地接觸秦腔,自覺主動保護傳承秦腔;第三,引導秦腔在日常用語中的使用。近年來,許多官方媒體在信息發(fā)布時都加入了當下的流行詞語,秦腔的經典唱詞可以作為流行語加入官方在廣告、宣傳的文案中,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第四,加大對秦腔劇團建設的支持,注重對秦腔傳承者的培養(yǎng);第五,尤其要發(fā)揮文學作品的作用,例如參考故宮文化創(chuàng)意IP,圍繞《秦腔》的內容生產周邊文化產品,對其進行生產性保護等。
最后,要實現(xiàn)秦腔自身的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在保留“根”的同時進行創(chuàng)新,使秦腔藝術能更有市場,這就需要政府和秦腔藝術表演者共同努力。
四、結語
賈平凹的《秦腔》以一個陜西人的視角描述秦腔,體現(xiàn)其儀式性功能、娛樂功能、交流功能和審美功能,具有文獻價值和深刻的文化意義,為當下民俗文化建設提供新思路。這就需要政府和秦腔藝術表演者共同努力。
注釋:
(1) 黎婷.《秦腔》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38(01):60-65.
(2) 張愛蘭.論賈平凹《秦腔》的挽歌情調[J],社科縱橫,2008 (3).
(3) 肖云儒.《秦腔》——賈平凹的新變[J].當代文壇,2005 (5).
(4)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82
(5) 劉寶昌,審美缺席與精神的迷失——長篇小說《秦腔》論[J],武漢:江漢論壇,2015(12).
(6) 施藝娟.傳統(tǒng)文化破碎的挽歌——賈平凹小說中的秦腔情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10):246-248.
(7) 賈平凹.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496.
(8) 賈平凹.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138.
(9) 賈平凹.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319.
(10) 賈平凹.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39.
參考文獻:
[1]賈平凹.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2]施藝娟.傳統(tǒng)文化破碎的挽歌——賈平凹小說中的秦腔情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10):246-248.
[3]肖云儒.《秦腔》:賈平凹的新變[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6)[C].: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2005:5.
[4]衛(wèi)倩茹.秦腔文化景觀及其感知與認同研究[D].西北大學,2017.
[5]劉保昌.審美缺席與精神迷失——長篇小說《秦腔》論[J].江漢論壇,2005(12):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