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荻 李紅波
摘要:隨著混合式學習模式在中職學校的應用迅速擴大,探索施教者如何通過線上線下媒介施加有效教育影響以提高中職學生學習參與度是極其必要的。基于《圖像圖形處理》課程,從教師、學生以及媒介三個維度對中職學生學習參與度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期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中職學生;學習參與度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3-0231-02
一、引言
參與理論(participatory approach)是一種基于技術的網(wǎng)絡學習模式,有效的學習來自于參與,技術的應用在于促進參與。學習的參與理論的學者阿斯汀指出,“學生參與”主要是指學習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投入學習的程度。如果學生在有意義的學習實踐中付出努力越多,投入精力越充足,那么收獲就越大。但往往影響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的原因在于教學素材的邏輯性不強;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等,而混合式學習能夠很好地克服上述劣勢,運用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平臺技術激發(fā)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學生變“機械學習”為“有意義學習”,成為當前職業(yè)教育改革的新趨勢。
以《圖像圖形處理》課程為例,該課程是中職計算機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程,運用混合式學習技術促進學生在課程上的參與度,更有效地掌握相應技能。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能夠整合線上圖像素材與線下書本教材等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平臺,并通過實時監(jiān)控程序分析課程參與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的PS練習操作,規(guī)范學生學習過程的開展。同時,教師以更便捷的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配合傳統(tǒng)講授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程本身。并且運用網(wǎng)絡平臺課程學習,學生可以高效的與教師、同伴進行互動,有效激發(fā)“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行為,更容易促進個性化的發(fā)展與成長。教師、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而混合式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的區(qū)別在于媒介的不同,因此選擇這三個維度作為主要影響因素,同時選取操作性較強的《圖像圖形處理》課程能更好的說明三個維度的影響機制。
二、學習參與度影響因素分析
(一)教師影響因素
1.教學素材呈現(xiàn)方式。課前教師將《圖像圖形處理》課程的學生自學的素材采用視頻、音頻、圖像等多種方式呈現(xiàn)給中職學生,不僅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學習內容不足的缺陷,而且豐富了學習內容,使得課程內容更容易理解。教學素材中的圖像資料可以幫助中職生更好地理解PS操作步驟,另一方面,圖像還可以吸引中職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參與學習活動中。教師結合實例講解理論知識,將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語言生動性。在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中,教師應該有效發(fā)揮主導作用,幫助與引導學生真正融入學習活動中。教師在教學過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是保證教學的關鍵。教師在線上學習平臺中發(fā)布《圖像圖形處理》課程學習任務,用巧妙的語言來吸引中職學生參加學習活動,引導中職學生正確使用線上學習平臺工具,利用多感官學習資源增加學生對混合式學習的好感。
3.教學情境合理性。教師把多種媒體資源和各種教學策略結合起來為《圖像圖形處理》課程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但是教師也應考慮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合理性。創(chuàng)設的情境一定要真實且符合實際工作場景,只有合理的教學情境才能真正地激發(fā)中職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促進中職學生《圖像圖形處理》課程知識建構,將PS軟件操作知識的理解逐漸遷移為操作能力。
(二)學生影響因素
1.學生學習方式。主動學習型的學生,會主動選擇參與《圖像圖形處理》課學習,如果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學生參與課程學習活動的可能性更高。而順應學習型的學生沒有較強的主動性,不會主動選擇參與課程學習活動,但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會在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中跟隨教師參與課程學習。此外,被動接受學習型的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對大部分課程的學習有抵觸的意識,對自身學業(yè)要求偏低,課程的學習參與度也不高。
2.獲取信息能力。在課程學習中,需要中職學生學習《圖像圖形處理》課程的線上學習資料,能看懂視頻、音頻和圖像中PS軟件的操作要點。如果中職學生獲取信息能力不強,在線上學習平臺學習時,就會遇到不能理解知識點的困難。學生無法建構知識體系,降低課程的學習參與度。學生能夠有效搜索并分析教師發(fā)布的學習資料,從中能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
3.邏輯分析能力?;旌鲜綄W習中,在線學習主要依托線上學習平臺,教師依據(jù)《圖像圖形處理》課程的學情來系統(tǒng)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職學生要具備一定的邏輯分析能力,才能理解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包含的知識點,從而有意義的建構課程知識。
(三)媒介影響因素
1.平臺智能性。中職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完成《圖像圖形處理》課程學習及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會依據(jù)綜合表現(xiàn)的數(shù)據(jù),自動檢測出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沒有掌握的PS軟件操作知識點,可以進行多次學習與練習。在傳統(tǒng)教學中,因材施教一直有難度,而學習平臺根據(jù)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對中職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課前增強了中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參與度。
2.操作交互性。教師在線上學習平臺構建《圖像圖形處理》學習班級,提供學習交流的討論區(qū)和私信專區(qū),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提供了互動交流的渠道,解決了傳統(tǒng)課堂交流時間不足的問題。師生間的有效交互是保證混合式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如果教師對于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提出的問題或疑問進行及時反饋,將有效提高中職學生課前參與平臺學習的積極性。師生線上交互程度高將對課堂交流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小結
綜上所述,學習參與度主要涉及教師、學生、媒介三大維度八個影響因素,這些因素對學習參與度的影響如圖1所示。
混合式學習背景下影響學生課程學習參與度的核心在于教師如何通過線上線下媒介有效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鑒此,應當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為前提的學習模式創(chuàng)設平臺的各個模塊,并反復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磨合,依據(jù)具體學科課程形成更為精準的對接,構建合理的教學互動模式。
參考文獻:
[1]任昕.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參與度研究——以浙江廣廈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英語課為例[J].林區(qū)教學,2019,(02):66-69.
[2]Price,J.K..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for Student Engagement[P].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