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敏, 令狐艷, 張麗**, 趙蘇曄, 劉淳婷
(1.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貴州 貴陽 550004; 2.貴州醫(yī)科大學 基礎醫(yī)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5種類型,但在臨床常見的是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和丙型肝炎,二者在全球范圍內的感染率較高[1-2]。目前,中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占全球超過1/3,每年新發(fā)病例接近10萬人 ,近一半HBV感染者是經母嬰傳播引起[3]。有研究表明,孕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與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陽性者對新生兒HBV感染存在較高的危險[4]。HBV能使感染者受到疾病困擾,還可增加家庭生活負擔與經濟壓力,尤其是新生兒隨著年齡的增長,還可引起精神抑郁,影響生活質量。本研究對2 118例孕婦HBV感染血清標志物及HBsAg篩查陽性孕婦的HBV-DNA病毒載量進行檢測,分析該地區(qū)孕婦感染HBV狀況及病毒復制變化特點與主要血清標志物的關系及對新生兒的影響,為阻斷母嬰傳播提供一定的實驗室依據。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與黎平2個縣級醫(yī)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分娩的2 118例孕婦(榕江縣1 485例、黎平縣633例)中篩選出HBsAg陽性孕婦122例,17~41歲、平均(26.4±5.3)歲,文化程度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為115例(94.26%)、大專學歷為3例(2.50%)、本科及以上學歷為4例(3.28%),孕婦無乙肝疫苗(HepB)免疫史或不詳為108例(88.52%)。入選標準符合HBsAg篩查陽性、肝功能正常的孕婦,同時排除肝炎活動史或合并其他類型肝炎病毒感染、先兆流產及早產、妊娠高血壓、其他內外科嚴重并發(fā)癥、抗病毒治療史。所有入選孕婦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標本采集與處理 采集HBsAg篩查陽性并符合標準的孕婦空腹晨起靜脈血5 mL,無溶血、黃疸、血脂等現象,及時分離血清,統(tǒng)一保存于-20 ℃以下,并進行HBsAg、HBeAg及HBV-DNA病毒載量檢測;同時采集HBV感染孕婦所生胎兒臍帶血4~5 mL,分離血清,保存于-20 ℃以下,用于HBsAg血清標志物檢測。
1.2.2HBV血清標志物檢測 應用MK3型酶標儀定性檢測乙肝病毒抗體,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HBsAg與HBeAg,每次檢測均設陰性、陽性及空白對照。試劑來源于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具體操作及結果判斷按試劑說明書進行,結果以陰性或陽性形式報告。HBsAg與HBeAg 1項陽性可判定為HBV感染、臍帶血HBsAg檢測陽性可判定為HBV感染。
1.2.3HBV-DNA病毒載量定量檢測 采用PCR熒光探針法(ABI 7500實時熒光定量分析儀及為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熒光定量PCR試劑)檢測HBV-DNA,每次試驗設有陰性、陽性對照及定量參考品,并與待測樣品同步處理。結果有效性標準:測定值在1.0×105~5.0×1011IU/L的樣本,報告相應檢測結果;對于>5.0×1011IU/L的樣本須標注,如需精確定量,可稀釋后再測;對于<1.0×105IU/L的樣本處于試劑盒的檢測下限。結果判斷標準:HBV-DNA≥1.0×105IU/L判斷為陽性,HBV-DNA<1.0×105IU/L判斷為陰性。HBV-DNA病毒載量陽性可判定為HBV感染。
病例資料與實驗數據錄入采用EPI Data 3.1軟件系統(tǒng),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及集中趨勢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2例HBsAg篩選陽性孕婦中HBsAg陽性119例、陰性3例,3例HBsAg陰性孕婦中有2例HBeAg陽性,有1例HBsAg、HBeAg及HBV-DNA均陰性。由于HBsAg、HBeAg及HBV-DNA中任1項陽性可視為HBV感染,因此,榕江與黎平2個縣級醫(yī)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分娩的2 118例孕婦中HBV感染率為5.71%(121/2 118)。榕江縣與黎平縣HBsAg、HBeAg及HBsAg+HBeAg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3.34,P<0.001;χ2=12.27,P<0.001;χ2=9.35,P=0.002),見表1。榕江縣與黎平縣孕婦HBV感染HBV-DNA病毒載量陽性率分別為43.33%(26/60)和49.18%(30/61),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2,P=0.519)。
表1 孕婦HBV感染血清標志物檢測(n,%)Tab.1 Detection on serum marker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HBV infection
(1)與黎平縣比較,P<0.05
121例孕婦中44例HBV-DNA≥1.0×106IU/L、占36.36%,32例HBV-DNA≥1.0×109IU/L、占26.45%;其中榕江縣HBV-DNA≥1.0×106IU/L、占33.33%(20/60),黎平縣HBV-DNA≥1.0×106IU/L、占39.34%(24/61)。具體構成比見表2。
表2 兩縣HBV感染孕婦HBV-DNA病毒載量構成(n,%)Tab.2 Proportion of HBV-DNA viral load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HBV infection in two counties
121例中HBsAg、HBeAg雙陽性的孕婦,HBV-DNA≥1.0×106IU/L、占96.77%(30/31);HBsAg陽性及HBeAg陰性的孕婦中HBV-DNA<1.0×106IU/L、占85.23%(75/88),孕婦不同HBV感染模式下不同HBV-DNA病毒載量的孕婦比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HBsAg及HBeAg雙陽性與HBsAg陽性及HBeAg陰性的孕婦HBV-DNA≥1.0×106IU/L人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80,P<0.001)。見表3。
表3 孕婦HBV標志物與HBV-DNA關系Tab.3 Relationship between HBV Markers and HBV-DNA in pregnant women
121例HBV感染孕婦所生新生兒中37例HBsAg陽性,其中男嬰18例、女嬰19例,新生兒臍帶血陽性率為30.58%,不同感染模式和HBV-DNA病毒載量孕婦所生新生兒HBsAg陽性情況見表4。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顯示,母親HBV血清標志物HBsAg和HBeAg雙陽性(Fisher’sExactTest,P=0.007)、母親HBV-DNA≥1.0×106IU/L(χ2=5.17,P=0.023)與新生兒臍帶血HBV感染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4 新生兒臍帶血HBV感染率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HBV infection rates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in newborns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全球范圍內的分布,不同國家與地區(qū)其流行特征與感染強度不同。2006年我國乙肝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1~59歲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5],5歲以下兒童的HBsAg攜帶率不到1%[6],但同期調查發(fā)現貴州地區(qū)1~4歲兒童HBsAg攜帶率為2.7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HBV主要傳播形式包括母嬰垂直傳播、性接確及血液傳播,但母嬰傳播是新生兒感染HBV最主要的形式[8]。有文獻報道貴州省孕婦HBV感染率為3.08%[9];HBV感染孕婦所生新生兒臍血HBsAg陽性率為41.56%,可能會存在較高的母嬰傳播風險[4]。本研究結果顯示,調查的少數民族地區(qū)孕婦HBsAg陽性率為5.71%,高于2014年全國1~29歲人群水平(2.60%)[10],也高于貴州省2014~2015年孕婦的HBsAg陽性率(2.87%)[9],但與貴州部份少數民族人群HBsAg陽性率(5.86%)相比較差異不大[11],這可能與該地區(qū)育齡期婦女,由于文化程度偏低(HBV感染孕婦中94.26%為高中以下學歷),對乙肝病毒危害性認識不足,缺乏主動HepB免疫接種的意識有關,這與針對貴州省少數民族地區(qū)乙肝防治現況調查結果相一致[12]。
乙型肝炎病毒是嗜肝性雙鏈DNA病毒,由核殼和外層脂蛋白膜構成,核殼由HBcAg和雙鏈DNA及DNA聚合酶組成,外層脂蛋白膜含有HBsAg[13],檢測HBsAg常作為乙型肝炎病毒診斷的主要指標,HBsAg陽性能表明有感染但不能說明有病毒復制或其傳染性強弱[14],就必須依靠HBV-DNA檢測以確定病毒是否有復制及傳染性高低;同時少數病例HBV五項血清標志物檢測為陰性[15],但通過病毒載量檢測,可檢出HBV-DNA并有升高趨勢,因此可判斷此類肝炎為“隱匿性乙肝”[16],能排除漏診病例,保護新生兒健康。當HBV-DNA大于1.0×106IU/L時,表明HBV病毒處于活動或復制時期[17-18];本研究顯示,121例孕婦HBV-DNA>1.0×106IU/L,占到了36.36%,其中有32例>1.0×109IU/L,占到了26.45%,表明這部分感染孕婦正處于病毒復制或活動期,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與圍產期保健。同時,研究發(fā)現HBsAg與HBeAg雙陽性與HBsAg陽性、HBeAg陰性且病毒載量>1.0×106IU/L的孕婦相比較,統(tǒng)計學有差異(P<0.05),可表明HBeAg陽性與高載量HBV-DNA 有關聯。
本研究結果顯示,該地區(qū)新生兒臍帶血陽性率為30.58%,其中,HBsAg陽性合并HBeAg陽性孕婦中,致新生兒臍帶血陽性率為45.16%,高于HBsAg陽性且HBeAg陰性的孕婦(23.86%)。HBV-DNA作為圍產期傳播HBV的重要危險因素,母親病毒載量>1.0×106IU/L引起嬰幼兒HBV感染率高于病毒載量<1.0×106IU/L的母親。30例HBsAg與HBeAg雙陽性且病毒載量≥1.0×106IU/L的孕婦,所生13例新生兒臍帶血HBsAg檢測為陽性,臍帶血陽性率達到了43.33%,表明新生兒感染易發(fā)生在HBeAg為陽性且含有較高病毒載量水平的母親,同時也表明HBeAg陽性是HBV復制及傳染性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本次研究由于抽樣區(qū)域范圍小,人群可能缺少代表性,可能對少數民族地區(qū)評價存在著結果偏倚。本研究中有77例HBV-DNA≤1.0×106IU/L的孕婦,所生新生兒臍帶血HBsAg陽性率為23.38%,由于沒有對新生兒進行隨訪并開展母嬰阻斷后的血清標志物檢測,不能證明新生兒是否真正的引起HBV感染;對嬰幼兒臍帶血HBsAg檢測陽性也有可能是由于HBsAg和HBeAg不是完整的病毒顆粒,可通過胎盤屏障引起假陽性結果[19],也可能存在臍血被污染;同時,有文獻研究發(fā)現臍帶血HBsAg或HBV病毒載量陽性,經后期隨防發(fā)現大部分新生兒并未感染HBV,表明嬰幼兒病毒來自于母親體內,而不是自身產生[20]。
綜上所述,開展少數民族地區(qū)孕婦血清標志物及病毒載量檢測,有助于了解該地區(qū)孕婦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狀況和流行趨勢,有效地實施抗病毒治療及母嬰傳播阻斷,對優(yōu)生優(yōu)育,提高民族健康素質都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