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摘 要】閱讀之于語文,其作用越來越受到當今語文教師的重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擴大閱讀面的要求,“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等[1],并規(guī)定了具體的閱讀量。然而,從目前小學閱讀教學實踐來看,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學生閱讀材料不足,二是閱讀的形式單一。
【關鍵詞】閱讀教學;主題閱讀;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07-01
鑒于此,筆者在語文教學中試行了主題閱讀,引導學生多方面搜集資料,竭力讓語文書“厚”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所謂主題閱讀就是圍繞一定主題,把多篇文章、多種信息多角度地組合在一起,在多個文本交融的品讀過程中,最終實現(xiàn)主題意義的構建?!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2]。而主題閱讀教學,其實就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一種形式。主題閱讀教學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浸潤于人文精神之中。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挖掘語文教學資源,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依據(jù)教材資源,激發(fā)主題閱讀興趣
教師以教材為基準,引導學生從教材出發(fā),進而拓展同類文章的主題閱讀,既能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能擴大學生見識。如學習了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在帶著喜悅之情朗讀了杜甫生平第一快詩之后,教師出示杜甫介紹,讓學生了解杜甫是一個“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的愛國詩人;接著出示杜甫的另一首愛國詩《春望》,讓學生自主對照比讀,感受這兩首詩表達的情緒是悲喜兩重天,截然相反,可暗含著的卻是同一顆愛國心。
一代詩圣究竟經(jīng)歷了怎樣的人生境遇?通過這些引導,學生對杜甫的探究欲望被激發(fā)了。于是教者趁熱打鐵,決定來一場“詩圣杜甫”主題閱讀。學生自由組合成研究小組,分領研究任務。學生跟志趣相投的朋友組成小團隊,領取自己感興趣的任務,內(nèi)驅力得到激發(fā),之后通過書籍、網(wǎng)絡等途徑搜集了杜甫的詩歌、生平逸事等,并以手抄報的形式,進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不單為《春望》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愛國情感所感染,也喜愛上了《絕句》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描繪的優(yōu)美畫面。
本次依據(jù)教材組織的主題閱讀活動,既豐富了學生對杜甫及其作品的認識,又在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處理閱讀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了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讓教材成為“引子”,自然而然生發(fā)更多同主題的閱讀資料,可讓學生“握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從而使學生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
二、依據(jù)單元主題,拓展主題閱讀材料
語文教科書幾乎每個單元的教材內(nèi)容都是圍繞一個主題編排的,比如“童話”“愛國”“名勝古跡”等,這為我們開展“主題”閱讀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在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圍繞“愛國”主題編排了幾篇課文??v觀整個單元,愛國之情躍然紙上,選材上兼顧中國愛國的民族英雄和外國愛國的音樂家;形式上有古代詩歌,有現(xiàn)代詩歌,也有人物記事。在教學中,筆者打亂教材編排的順序,先學愛國詩歌(現(xiàn)代的,古代的),再學愛國事跡(中國的,外國的),然后開展“走進愛國”主題閱讀活動。
本次主題閱讀活動分這樣幾個階段來開展:一是找尋“我心中的愛國英雄”,了解他的愛國事跡,開展課外自主閱讀活動;二是講述“我心中的愛國英雄”,開展一場愛國英雄故事會,讓學生在故事中得到愛國情懷的熏陶;三是搜集愛國詩歌,開展一次朗誦比賽,在詩歌吟誦中感受并抒發(fā)愛國情懷;最后,拿起筆,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一贊“我心中的愛國英雄”,可以寫詩歌,可以寫散文,也可以寫夾敘夾議的敘事文。
學生講述著蘇武牧羊的故事,被他面對威逼利誘卻始終保持高風亮節(jié)的精神所折服;當朗誦著愛國詩人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的詩句時,大家都被他一副殘軀卻滿腔愛國熱血深深震撼著……
其他單元的主題,筆者也“如法炮制”,相繼開展“走近李白”“童話世界”“帶你游中國”等主題閱讀活動?;顒又?,教師選出好書、好文章,和學生一起讀,開展閱讀競賽、讀書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開展“主題性”閱讀,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汲取知識的甘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談及語文課程性質:“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3]而依據(jù)單元主題適當開展主題閱讀活動,正是對教材的拓展、延伸、補充、豐富和提升,它是以大量的課外主題閱讀活動反哺課堂教學。
三、依據(jù)生活素材,構建主題閱讀微課程
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遍喿x能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筆者在教學中,除了從教材衍發(fā)閱讀資料外,也注意從生活中汲取有益的閱讀主題。
1.傳統(tǒng)節(jié)日主題閱讀微課程。
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而體驗這些人文精神,就會追溯到文化書籍和古典詩詞。在清明節(jié)到來之際,筆者在班上開展了以“清明”為主題的閱讀課,讓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清明習俗、相關傳說、古詩詞等,以便在閱讀課上進行交流。從“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綿綿追思,到“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的歡快游樂,再到有關清明節(jié)的由來、傳統(tǒng)習俗等,這樣的主題閱讀課,不僅是傳統(tǒng)詩詞的文化之旅,也是一次難忘的精神之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