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軍 李泉 丁麗麗 唐誠 劉夢茹
【摘要】 目的 分析膿毒癥休克并發(fā)急性腎損傷(AKI)應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CBP)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對其血肌酐水平的影響。方法 100例膿毒癥休克并發(fā)急性腎損傷患者,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各5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方案, 研究組予以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方案。比較兩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及住院時間。
結果 治療前, 兩組IL-6、TNF-α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3520、4.5139, P<0.05)。治療前, 兩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肌酐(129.51±20.15)μmol/L及血尿素氮(12.36±3.29)mmol/L低于對照組的(237.94±21.28)μmol/L、
(18.15±3.35)mmol/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1621、8.7195, P<0.05)。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6.28±4.19)d, 研究組住院時間為(11.86±2.38)d, 研究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4859, P<0.05)。結論 膿毒癥休克并發(fā)急性腎損傷應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 能有效降低IL-6、TNF-α水平, 并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 縮短住院時間, 具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關鍵詞】 膿毒癥休克;急性腎損傷;連續(xù)性血液凈化;血肌酐;細胞因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31
膿毒癥為感染引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的相關綜合征, 嚴重時會造成循環(huán)和器官功能的障礙, 按照其嚴重程度可分為膿毒癥休克、嚴重膿毒癥及膿毒癥, 易并發(fā)急性腎損傷, 屬于臨床危重疾病[1], 臨床通常采用營養(yǎng)支持、抗休克及抗感染等方案進行治療。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進步, 連續(xù)性血液凈化開始被廣泛應用于此類疾病的治療中[2]。為提高療效, 本研究主要對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膿毒癥休克并發(fā)急性腎損傷患者應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膿毒癥休克并發(fā)急性腎損傷患者, 納入標準:資料完整、主動配合者。排除標準:患有精神心理疾病、免疫缺陷病以及中途退出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各50例。對照組中男32例, 女18例;年齡28~72歲, 平均年齡(48.14±9.37)歲;平均病程(6.93±
2.39)年。研究組中男33例, 女17例;年齡29~71歲, 平均年齡(46.23±8.59)歲;平均病程(5.86±3.8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本研究已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營養(yǎng)支持、抗休克及抗感染等常規(guī)方案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連續(xù)血液凈化方案, 選取鎖骨靜脈作雙腔導管留置位, 利用血液凈化儀器進行靜脈-靜脈連續(xù)血液透析, 并隨時觀察患者的血生化指標情況并記錄, 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調(diào)整電解質(zhì)溶液用量, 使用肝素完成抗凝, 血流量保持200~250 ml/min, 置換液流量保持在2.5~3.0 L/h, 凈化8 h/d, 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1周。
1. 3 觀察指標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并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細胞因子水平, 包括IL-6、TNF-α;靜脈抽血, 測量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前后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 對照組IL-6為(99.52±32.19)ng/L、TNF-α為(100.26±35.32)ng/L;研究組IL-6為(98.65±30.15)ng/L、TNF-α為(98.37±29.86)ng/L。
治療后, 對照組IL-6為(68.26±14.69)ng/L, TNF-α為(67.14±
15.62)ng/L;研究組IL-6為(54.26±11.24)ng/L, TNF-α為(55.21±10.26)ng/L。治療前, 兩組IL-6、TNF-α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3520、4.5139, P<0.05)。
2. 2 兩組治療前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1621、8.7195, P<0.05)。見表1。
2. 3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6.28±4.19)d, 研究組住院時間為(11.86±2.38)d, 研究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4859, P<0.05)。
3 討論
急性腎損傷屬于膿毒癥常見并發(fā)癥, 可占膿毒癥休克患者的50%, 病死率較高[3, 4]。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 膿毒癥休克并發(fā)急性腎損傷應用血液凈化治療方案效果良好。為進一步明確其療效, 本研究對膿毒癥休克并發(fā)急性腎損傷患者應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 兩組IL-6、TNF-α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IL-6、TNF-α水平分別為(54.26±11.24)、(55.21±10.26)ng/L, 均低于對照組的(68.26±14.69)、(67.14±15.62)ng/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3520、4.5139, P<0.05)。治療前, 兩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肌酐(129.51±20.15)μmol/L及血尿素氮(12.36±3.29)mmol/L低于對照組的(237.94±21.28)μmol/L、
(18.15±3.35)mmol/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1621、8.7195, P<0.05)。表明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方案,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細胞因子、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 并縮短恢復及住院時間。原因分析可能為, 膿毒癥發(fā)生發(fā)展不一定依賴于細菌和細菌毒素, 本質(zhì)是炎癥因子造成免疫功能的紊亂, 及機體細胞、炎癥因子的釋放過多, 造成機體免疫、生理通路激活, 從而出現(xiàn)免疫、炎癥紊亂[5, 6]?;颊哐獫{TNF-α、IL-6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具有緊密的關系, 其中INF-α能抑制機體腫瘤細胞生長, 抗感染, 屬于重要的炎癥因子, 參與機體自身免疫病理損傷, 而IL-6能激活炎癥細胞, 放大、催化炎癥反應。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組治療后的TNF-α、IL-6水平明顯降低, 效果顯著。連續(xù)性血液凈化主要優(yōu)勢:延長凈化時間, 提升凈化效果;連續(xù)性凈化可加快炎癥介質(zhì)排出, 有效緩解機體腎功能的損傷程度, 促進腎功能修復, 縮短治療時間;高通透的過濾器可有效維持酸堿平衡, 提升生物相關性[7, 8]。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組結果進一步證實, 治療后, 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相關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 且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本次研究受樣本、時間等影響, 患者應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進行治療的遠期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 膿毒癥休克并發(fā)應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IL-6、TNF-α水平, 并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 縮短住院時間, 具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康大偉, 夏嘉鼎, 于健, 等. 早期不同時間應用去甲腎上腺素對膿毒癥休克容量負荷的影響.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8, 34(21):3569-3572.
[2] 蘇斌杰, 胡玉平, 樊恒. 左西孟旦輔助治療膿毒癥休克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浙江醫(yī)學, 2018, 40(20):2250-2252, 2256.
[3] 李旭, 阿麗婭, 劉加明, 等. 膿毒癥合并急性腎損傷3期患者啟動腎臟替代治療時機的研究. 中國血液凈化, 2018, 17(10):652-657.
[4] 方旭晨, 葉旭輝, 涂春蓮, 等. 連續(xù)血液凈化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膿毒癥休克療效觀察. 內(nèi)科急危重癥雜志, 2018, 24(5):400-402.
[5] 李倩, 陳慰. 生脈注射液聯(lián)合血必凈治療膿毒癥休克的臨床研究. 湖北中醫(yī)雜志, 2018, 40(10):11-14.
[6] 趙璟. 早期小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對膿毒癥休克患者血流動力學及預后的影響分析. 臨床研究, 2018, 26(9):79-80.
[7] 王瑜貴, 韋中余, 雷聯(lián)會, 等. 連續(xù)性血液凈化對膿毒癥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及細胞因子的影響.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7, 30(9):1258-1260.
[8] Lu SY, Wu HC. Initial diagnosis of anemia from sore mouth and improved classification of anemias by MCV and RDW in 30 patients.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4, 98(6): 679-685.
[收稿日期: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