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
摘? 要:歷史是有深度的,當然,歷史教學也要體現(xiàn)出學科應有的深度和廣度來。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的諸多局限,限制了歷史教學的深度,教學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本文就將從限制歷史教學深度的幾個元素分析,探討提升歷史教學深度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歷史教學? 深層內(nèi)涵? 存在因素?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115-01
歷史的教學內(nèi)容是非常廣泛和豐富的,它作為一門初中生必學的基礎學科,給學生提供了歷史事件的呈現(xiàn)和歷史人物的評說機會,更重要的是,歷史作為連接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一扇大門,它帶領著學生透過歷史去認識社會、理解生活,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學到自然科學等綜合性的文化知識。同時,初中歷史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的開端,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歷史意識的重任,是人類認識社會并且形成整體知識體系的基礎,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教育的偉大平臺,可以極大地擴充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以,加強初中生的歷史教學,意義非常深遠。
歷史學科是非常有深度的一門學科,自然,歷史教學也需要體現(xiàn)出學科所蘊含的深度和廣度來。可是我們卻遺憾地發(fā)下,由于在教學過程中諸多局限,歷史教學的深度被遏制,被阻礙,教學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究竟是哪些因素限制了歷史教學的深度,我們又該從哪些方面對以上問題進行有效整改呢?筆者接下來將進行細致的論述。
1? ?限制歷史教學深度的幾大因素
1.1 歷史本身的跨度大,影響歷史深度
歷史的跨度很大,在初中歷史的教材中,采用整體布局的方式編輯內(nèi)容,從古到今,由中到外,涵蓋范圍之廣,跨度之大,知識點之多,是我們所必須要面對的現(xiàn)實。在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歷史的課堂上不敢做拓展,唯恐稍微拓展之后,耽誤了正常教學任務的完成。
例如,在九年級學習的世界歷史中,《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中,其中有一課是動蕩的中東地區(qū),教材從公元前1世紀的猶太國家滅亡,講到了7世紀時的巴基斯坦地區(qū)成了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然后講到了中東地區(qū)的“十月戰(zhàn)爭”,再次把視角延伸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這跨度這么漫長的幾百年間,教參安排的授課兩三個課時,內(nèi)容涉及面太廣,跨度長達十幾個世紀,又包含著諸多國家的國家局面和國際形勢,教學的深度沒法得以保證。
1.2 學生學習的基礎淺,限制歷史深度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控制著講臺,一言堂的模式極大抹殺了同學的課堂參與熱情,課改實施之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可是由于初中學生的思想還是比較淺顯,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和綜合,受到一定限度的限制。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唯恐學生理解不透,為了凸顯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對歷史的內(nèi)涵挖掘不透,外延不敢拓展,導致課堂上成為了歷史知識的堆砌場所,教師成為了歷史知識點的搬運工,學生成了毫無生命力的接受機器,這樣無形之中也限制了歷史教學的深度發(fā)揮。
1.3 野史解讀的偏差度,沖淡歷史深度
近年來,宮廷戲熱度不減,很多人追捧劇中的某個角色,有的同學結合劇情去理解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這樣不僅失去了歷史教學的本真,也違背了歷史教學的規(guī)律,沖淡了歷史教學的深度。歷史首要的要素是真實,它是有趣的,更是嚴謹?shù)?,一切的學習都要圍繞歷史的權威性和真實性來進行,一切的戲說、野史都應該從歷史的學習體系中清除出去,還歷史最本真的色彩。
2? ?加強歷史教學深度的有效策略
2.1 體現(xiàn)歷史教學的學術性,倡導教學和史學的統(tǒng)一
初中歷史的教學深度該如何體現(xiàn)?筆者認為:首先,就應該從歷史學科的本質出發(fā),恩格斯曾經(jīng)說過:歷史的最本質的特性就是真實。的確,歷史一旦發(fā)生,便不可更改,更不可隨意刪減或者戲說。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以一種全面的視角解讀歷史教材,體現(xiàn)歷史學科的“學術性”,教學態(tài)度要嚴謹,要真實,千萬不可以摻雜個人的片面認識,隨意對歷史人物或者事件進行抹黑,這種態(tài)度是對歷史教學的一種褻瀆。
所謂教學和史學做到統(tǒng)一,即要求教師首先要以一種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來面對歷史教學,真正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其次要教給學生歷史的研究辦法,讓學生學會歷史的思考,再次,教師要有史學研究的情懷和視野,即能夠跳出歷史看歷史,不可一葉障目。
例如在分析隋煬帝的時候,我們不能僅僅關注他的驕奢淫逸,還要看到他對教育的重視,興修水利的功績,即要全面認識歷史人物。
2.2 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出史實和明史的統(tǒng)一
教師在新課改精神的影響下,慢慢懂得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貫徹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地位,我們學會關注學生的學情,也能夠逐步制定出更加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在課堂上要進行逐步放開,隨著多媒體引入歷史課堂,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變得更加多元化,渠道更加廣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收拾材料,梳理學習體系。但是,教師不能完全放權,而應該以正確的姿態(tài)引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分辨歷史,在分析辨別之后,學生能夠逐步形成方向統(tǒng)一的價值評判。
例如,在學習《侵略與反抗》的章節(jié)時,要讓學生通過了解鴉片戰(zhàn)爭的始末,明白毒品對社會、對國家和對人民的危害,從而讓初中生樹立遠離毒品,保護生命健康的正確人生價值觀念,同時對所有的涉毒行為一律說不,絕不縱容,不能因為個人情感,而有任何的包庇。
2.3 呈現(xiàn)教學過程的策略性,體現(xiàn)情境和價值的統(tǒng)一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是體現(xiàn)歷史教學深度的重要保證,講究方法,才能保證效率,教師可以從課前的情景設置,到授課過程中的研討提升,到課后總結的價值導向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下功夫,尋求這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使舊知和新知有效銜接,使學生的價值觀樹立正確,從而能夠讓學生穿過歷史的重重迷霧,尋找到歷史的真相,得出自己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3? ?結語
初中歷史教學的深度體現(xiàn),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種種誤區(qū),但是只要教師端正教學態(tài)度,認清歷史學科的特點,便一定會抽絲剝繭,帶領學生找尋到歷史教學的本質,形成正確的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小凡.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的幾大原則[J].初中生世界,2009.5.
[2] 邵夢茹.初中生學習歷史的幾大誤區(qū)和解決策略[J].歷史教學,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