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怡
(無錫市第二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糖尿病作為慢性代謝類疾病,患者病程時間較長,僅通過臨床治療難以達到血糖全面控制的效果[1]。對此,采用人性化服務(wù)模式,對患者實際情況加以優(yōu)化,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從而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選擇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療的糖尿病護患者100例,采用奇偶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50)與參照組(n=50)。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最小年齡35周歲,最大年齡79周歲,中位年齡(62.5±8.6)周歲。糖尿病病程時間最短2年,最長27年,中位病程時間(12.2±5.4)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糖尿病病程時間等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分組方式有可比性。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糖尿病護理模式,實驗組行人性化服務(wù),具體操作如下:其一,因病程過長,糖尿病患者極易伴有不良情緒,導(dǎo)致其治療效果有所影響,鑒于此,護理人員應(yīng)針對患者實際情況,結(jié)合患者治療模式,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采用心理學(xué)技巧改善患者情緒及心理狀態(tài),凸顯患者血糖控制效果[2]。其二,加強患者飲食護理工作,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有所禁忌,患者依從性成為飲食管理的主要護理目標。因此,護理人員需主動為患者實施溝通,酌患者實際情況建立相應(yīng)的飲食護理方案,促使患者能夠遵醫(yī)囑進行飲食。其三,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動較大,其皮膚及粘膜受到一定侵害,鑒于此,需針對患者皮膚情況加以全面評估,并給予患者皮膚護理[3]。一方面,患者在過程中需要進行靜脈滴注藥物,藥物穿刺后需針對患者穿刺區(qū)域?qū)嵤┳o理,采用毛巾加以熱敷,提高患者穿刺愈合速度。另一方面,患者足部皮膚護理尤為重要,指導(dǎo)患者每日采用溫水洗腳,避免洗腳水過燙而造成皮膚破損問題。
本研究100例糖尿病患者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予以對比分析,實驗組與參照組護理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數(shù)據(jù)行t檢驗方式,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2組糖尿病護理滿意度情況行x2檢驗,采用(n%)表示。對比差異性較高(P<0.05),本研究結(jié)果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糖尿病護理前后血糖指標數(shù)據(jù)(見表1),護理前2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實驗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均低于參照組,兩者差異明顯(P<0.05)。
表1 2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實驗組糖尿病護理十分滿意31例,占比62%;一般滿意16例,占比32%;不滿意3例,占比6%。實驗組糖尿病護理總滿意47例,占比94%。參照組糖尿病護理十分滿意24例,占比48%;一般滿意14例,占比28%;不滿意12例,占比24%。參照組糖尿病護理總滿意38例,占比76%。對比糖尿病護理滿意度情況(x2=6.3529,P=0.0117),兩者差異明顯(P<0.05),實驗組糖尿病護理總滿意率(94%)顯著高于參照組(76%)。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逐步上升,在治療過程中,依靠血糖控制藥物并不能完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還需通過人性化護理服務(wù)轉(zhuǎn)變患者情緒,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醫(yī)師及護理人員,增強其治療與護理依從性[4]。糖尿病作為代謝類疾病,臨床中各類并發(fā)癥較多,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患者血糖波動較大、血糖較高,致使患者眼部、足部、腎臟、心臟等臟器受到嚴重影響。另外,糖尿病患者治療中極易發(fā)生低血糖事件,護理人員加強低血糖護理,避免患者血糖大幅度波動。鑒于此,采用人性化服務(wù)十分重要,針對患者糖尿病情況與實際治療方式實施針對性護理,對患者生活習(xí)慣、飲食等方面加以護理,從而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5]。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前2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無顯著差異,護理后實驗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均低于參照組,實驗組糖尿病護理總滿意率(94%)顯著高于參照組(76%)。上述結(jié)果表明,人性化服務(wù)模式能夠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說明人性化服務(wù)在糖尿病護理方面具有臨床推廣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