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文獻研究與邏輯分析等方法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問題進行探討。研究認為:落實主體責任是新時代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關鍵;責任主體“漂浮”、責任內容懸置、責任意識淡薄、責任能力弱化、責任制度軟化、責任行為不力、責任實效難彰是當前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面臨的主要困境。為此,提出化解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困境的5條主要路徑:(1)以建立“責任清單”為前提,推進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清單化;(2)以強化宣傳、教育、培訓為重點,增強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各主體的責任意識與能力;(3)以建立健全責任制度體系為保障,提高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剛性約束力和現(xiàn)實指引力;(4)以強化責任監(jiān)督考核、嚴格責任追究為手段,力促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地執(zhí)行、見實效;(5)以深化、拓展其基本理論研究為支撐,夯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理論基石。
關? 鍵? 詞:青少年體育;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9)03-0083-08
Abstract: By using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 analysis etc, the author probed into the issue of “subject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teenager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in China, and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mplementing “subject responsibilities” is the key to teenager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age; “floating” responsibility subjects, suspended responsibility contents; weak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weakened responsibility abilities, softened responsibility systems, ineffective responsibility behaviors, unseen responsibility effects, are main predicaments faced by implementing teenager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subject responsibilities”. Therefor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5 main paths for solving the predicaments in teenager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subject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1) by basing the precondition on establishing a “l(fā)ist of responsibilities”, promote the turning of teenager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subject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into a list; (2) By basing the key on intensifying public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nhance the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and abilities of various teenager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subjects in China; (3) by basing the assurance on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a responsibility system, improve the rigid binding power and realistic guiding power of teenager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subject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ation; (4) by basing the means on intensifying responsibility supervision and examination and strictly executing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strive to boost the actual execution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eenager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subject responsibilities”; (5)by basing the support on deepening and expanding its basic theory research, solidify the theory foundation stone of teenager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subject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teenager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subject responsibility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提出“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突出解決好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yōu)秀率25%以上”等具體目標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重大決策??梢姡岣咔嗌倌晟眢w素質,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一代,不僅是新時代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點內容,更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基石。因此,強化相關主體的責任擔當意識,是新時代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必然要求。然而,調研發(fā)現(xiàn)“主體責任”無法落實是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面臨的突出困境,亟待重視和化解。鑒于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從主體責任的視角審視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中的責任落實問題,就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 落實主體責任: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關鍵所在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實踐,盡管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績,但客觀而言依然面臨著諸多困境與挑戰(zhàn)。據(jù)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與2010年相比,盡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有所改善,但也存在著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xù)呈現(xiàn)下降趨勢、各學段學生視力不良率繼續(xù)攀升并呈低齡化傾向、各年齡段學生肥胖檢出率持續(xù)上升等主要問題[1]。時隔4年,2018年7月25日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發(fā)布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報告》表明,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心肺功能、速度素質達標率較高,但仍然存在“學生肥胖比例較高、學生視力不良問題突出、學生睡眠時間總體不足”的問題[2]。再放眼現(xiàn)實,身邊、校園里越來越多“小胖墩”“小眼鏡”,因應征者體格不達標導致連續(xù)多年被迫放寬的征兵標準,以及頻發(fā)的青少年學生在軍訓、跑步等正常身體活動中暈倒乃至猝死的現(xiàn)象等不一而足,不僅折射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孱弱之事實,而且昭示其潛隱的深刻危機與深遠影響[3],還進一步映證“盡管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但還未得到根本性扭轉,其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的論斷。
回顧與反思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發(fā)現(xiàn)“從中央最高領導人到教育部黨組,從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到全社會,都在高度關注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4],發(fā)布的一系列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制度,規(guī)格不可謂不高、數(shù)量不可謂不多、內容不可謂不細、要求也不可謂不嚴。比如,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提出“加強領導,齊抓共管,形成全社會支持青少年體育工作的合力”,并針對“教育行政部門、衛(wèi)生行政部門、共青團、少先隊、婦聯(lián)組織、家長、社區(qū)”等主體提出相應的任務與要求,如“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體育的督導檢查”“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婦女兒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機構要把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作為重要職能”“加強家庭和社區(qū)的青少年體育活動,形成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的合力”等。又如,2016年5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針對“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間不能保證、體育教師短缺、場地設施缺乏、學校體育評價機制亟待建立、社會力量支持學校體育不夠”等突出問題,明確提出“要強化政府責任,加強學校體育綜合改革,整合各方資源,促進學校、家庭、社區(qū)聯(lián)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學校體育的良好氛圍”等要求。再如,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制定實施青少年等特殊群體的體質健康干預計劃;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基本實現(xiàn)青少年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到2030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100%,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yōu)秀率25%以上”等具體目標。
然而,上述精心設計的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制度,在實踐執(zhí)行中往往流于形式和口號,成效不盡如人意。究其深層原因則在于,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實踐中的主體責任未能得到全面落實,長期存在著缺位、錯位、越位等問題。一方面,從主體責任的視角來看,健康,是一種責任[5]。青少年的體質健康,不僅是決定億萬家庭福祉、個體安身立命的民生大計,而且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石所在,更是關系國家強盛、民族興衰的百年大計。在當下“個體、家庭、社會、國家、民族、全人類”被視為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無論是對于政府部門、體育社會組織、教育機構、社會團體和家庭,還是對于個體都是一種客觀、普遍存在的責任[6]。這意味著,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人人責無旁貸,人人不能置身其外,人人都是“責任主體”。誠如有學者研究指出,健康促進不僅包括設計科學的例證體系,還包含責任倫理體系,從事健康促進理論與實踐的人員應該具有正確的責任倫理和價值觀念,而這又是決定健康促進效果的關鍵要素[7]。另一方面,從政策制度的文本內容來看,雖然突出強調了政府、社會、家庭、社區(qū)等主體在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全面發(fā)展中的主體責任,但是,政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其剛性約束力的發(fā)揮最終取決于政策制度的設計者、執(zhí)行者、監(jiān)督者等主體責任的全面落實。因此,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全面發(fā)展,應切實做到“心中有責,篤行擔當”,成為“負責任”的“負責人”。
綜上所述,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不只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更是一個主體責任問題[8],全面落實主體責任,是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關鍵所在,也是治本之策。換言之,只有重視主體責任,明確主體責任,落實主體責任,才能從根本上破解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實踐中長期存在“有責不知、知責不明、有責不履、履責不盡、問責不嚴”等積弊,更加積極有效應對新形勢下其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進而開創(chuàng)新時代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新格局,全面提高其實效性。
2?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困境
2.1? 責任主體“漂浮”
責任主體是指明確判定承擔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責任人”。由于責任主體承載著各主體的責任意識、責任能力、責任內容、責任行為,決定著最終的責任結果,因此,全面、合理地確定“負責任”的“負責人”,是全面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前提和基礎。
由于青少年群體的獨特性,決定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責任,涉及到個體、群體以及有關組織和部門等多元責任主體。通過具體考察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責任主體,發(fā)現(xiàn)存在著責任主體“漂浮”的突出問題。比如,各級政府部門在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中應承擔不容推卸的領導責任,理應優(yōu)先將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擺在絕對突出的重要位置,積極承擔起領導、監(jiān)督、協(xié)調、保障、引導等責任[9]。然而,政府部門又是具有不同層次、不同職能定位、承擔著不同責任的集合概念,涉及到眾多單位、組織、集體和個體。如果僅僅止步于空泛地提出“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政府有責”,卻不進一步追問并徹底理清各級政府部門尤其是各個職能部門在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中的角色定位、作用地位及其相互關系等核心問題,那么,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重開會部署、輕實踐執(zhí)行”,慣常地將中央政府部門出臺的政策、制度等文件在標題前冠以“××省或××市或××縣(區(qū))”,進行“層層轉發(fā)、一發(fā)了之”等現(xiàn)象,就是“政府”這個所謂的責任主體始終處于“漂浮”態(tài)的生動體現(xiàn)。誠如習近平總書記[10]曾引對聯(lián):“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你發(fā)文我發(fā)文大家都發(fā)文”,妙批“文山會海”的橫批“誰來落實”?!
又如,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均表明,學校能夠采取多種策略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獲得性”和選擇性,進而使學生獲得諸多健康效益,學校尤其是體育課被視為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一個重要而理想的場所[11]。因此,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學校當仁不讓是責任主體,應切實承擔起應有的主體責任。然而,眾多事實顯示,“學?!边@個責任主體也常常處于“漂浮”狀態(tài)。如為嚴防安全事故,近年來全國多所學校相繼采取“圈養(yǎng)”學生、拆除單雙杠、取消長跑項目等一系列因噎廢食的做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質量“打折”、數(shù)據(jù)“注水”,成為造假重災區(qū);司空見慣的“放羊式”、游戲式體育教學等現(xiàn)象不一而足[12]。究其原因就在于,學校是由教師、學生、校長、管理人員等共同構成的責任主體,這些承擔促進學生體質健康不同責任的責任人之間又存在著關系不明、定位不清等問題,進而導致學校的主體責任無法得到進一步的細化、落實。因此,明確各責任主體,把責任分解到具體的、現(xiàn)實的負責人,是全面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第一要務。否則,“漂浮”的責任主體,勢必會導致“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人人有責”淪為“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無人擔責”的困局。
2.2? 責任內容懸置
責任內容是指責任主體應當承擔的具體任務、目標要求、職責范圍等。理清責任內容,責任主體才能更好承擔責任。因此,全面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主體責任,不僅要明確其責任主體,更要分解、細化其主體責任,做到任務具體、內容清晰、邊界分明,確保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多元責任主體履責盡責不缺位、不失位、不越位、不錯位。
聚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中的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發(fā)現(xiàn)存在主體責任內容模糊、邊界不清等問題。比如,教育部、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體育總局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國辦發(fā)[2012]53號)明確提出“實施好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加強學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加快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健全學校體育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評價制度、實施學校體育工作評估制度”等任務與要求,而全面貫徹落實這些重要任務的責任主體,顯然應包括各級政府部門尤其是學校體育的上級教育、體育主管部門、以校長為領導核心的學校管理部門及其人員、教師尤其是體育教師、家長、各級各類組織以及青少年自身。但是,當進一步追問各責任主體的責任來源、責任類型、責任邊界、責任性質等問題時,理論和實踐界至今尚無法提供確切的答案。而這勢必會導致各責任主體在貫徹執(zhí)行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制度時,難以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嚴格承擔起各自應該承擔的責任。因此,在確定責任主體后,應進一步明確、細化責任內容,切實將主體責任不僅落實到具體的人,更要進一步細化到事。
2.3? 責任意識淡薄
責任意識是責任主體能夠自覺認知到自身責任,并能以實際行動去履行責任的一種穩(wěn)定性心理特征[13]。相關研究表明,強烈主體責任意識,不僅能極大激發(fā)責任主體的執(zhí)行動力、釋放其潛力和活力,而且還會驅使其將事情做到圓滿[14]。由此推論,強烈主體責任意識也是全面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關鍵因素。
進一步具體考察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現(xiàn)狀,還發(fā)現(xiàn)存在著主體責任意識淡薄的問題。比如,相關研究表明,身體鍛煉匱乏是影響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重要因素[15],而有規(guī)律的身體鍛煉活動是有效解決青少年肥胖等體質健康問題的重要手段[16]。因此,對于促進自身體質健康負有主要責任的青少年學生來說,理應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增強自身的體質健康。然而,即使是在時間、場地、器械、天氣等條件都能夠充分滿足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下,仍然有為數(shù)眾多的學生沒有選擇“走下網(wǎng)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積極參加運動鍛煉。事實上,即使是面對具有高利害性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統(tǒng)一測試這一制度來說,仍然有為數(shù)眾多的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意義、項目、標準、方法、要求及其影響等漠不關心。來自《中國學生健康相關行為與生活質量調查》結果顯示,近20.2%的中學生每天近1個小時用于上網(wǎng)、看電視、打電子游戲,而在雙休日更有14.8%的中學生上網(wǎng)時間超過2個小時[17]。這些現(xiàn)象和事實都折射出青少年學生對自身的體質健康促進缺乏一種自覺的個體責任意識,未能自覺承擔起促進自身體質健康的主體責任。
2.4? 責任能力弱化
責任能力是責任主體化“責任之知”為“責任之行”與“責任之果”所應具備的認知、分析、判斷、溝通、選擇等素質和技能,其強弱直接決定責任主體履責盡責質量和效益[18]。
調查表明,高達32.9%的學?,F(xiàn)有體育場地不能或完全不能滿足學校正常的體育教學需要,完全能夠滿足的學校僅占5.9%[19],有超過60%的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7個小時,初中生則為9個小時,約20%的初中學生每天完成作業(yè)的時間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1.5個小時,約10%的中小學生每天作業(yè)時間甚至超過3個小時[17]。顯然,面對捉襟見肘的學校體育物質基礎、巨大的升學考試壓力、繁重的學業(yè)負擔以及學校體育活動不可控的安全風險等眾多因素的制約,無論是代表學校師生利益的一校之長,還是作為專業(yè)訓練有素的體育教師,抑或是青少年自身,其全面、有效地促進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主體責任的落實能力無疑被極大地弱化。因此,如何提升各主體的責任能力,是新時期有效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應重點解決的難題。
2.5? 責任制度軟化
責任制度是指明確規(guī)定責任主體的職責任務、履責盡責的程序要求以及責任考核的標準辦法等具體政策、文本、規(guī)范。責任制度體系的建立、健全與嚴格執(zhí)行,是有效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重要保障和行動指南[20]。
當前,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主體責任,在責任制度建設與執(zhí)行上存在著兩大突出問題:一方面,現(xiàn)有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制度主要是以辦法、意見、通知等形式發(fā)布,政策的系統(tǒng)性、政策之間的互補性還不完善,責任制度體系建設尚不健全。另一方面,既有的責任制度又存在著執(zhí)行疲軟、剛性約束力難以得到有效釋放的問題?!吨袊嗄陥蟆吩?014年11月24日揭露學校諸多讓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shù)據(jù)“看上去很美”的造假做法[12]。如隨意縮減測試距離,學生請人“替考”而部分老師默許,甚至直接參與學生違規(guī)測試,以編造數(shù)據(jù)代替學生實測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上報等。2016年7月21日《中國青年報》又再次揭露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抽樣檢測只抽取身體素質好的學生的違規(guī)做法[21]。面對這類長期存在的問題,作為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責無旁貸的責任主體——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客觀上存在著失職、失責甚至瀆職與違紀的行為。依據(jù)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的《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評價辦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等文件“對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學校體育工作評估和年度報告中弄虛作假或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批評,情節(jié)嚴重者,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xù)3年下降的地區(qū)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和評優(yōu)評先中實行一票否決”等條款規(guī)定,相關責任人理應受到嚴肅的追責、問責處理,然而正如相關專家坦言:即使是造假最嚴重的學校,也不會有任何人受到處罰。如此高規(guī)格的國家文件尚且難以得到有效執(zhí)行,那么,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執(zhí)行的軟化程度由此可窺見一斑。
2.6? 責任行為不力
責任行為是指責任主體為履責盡責而實際采取的各種具體行動,是主體責任意識、責任能力的體現(xiàn),直接決定著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能否落到實處。正所謂“一沓綱領不如一個行動”,離開責任主體的知行合一,所謂的落實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也就只能流于口號和形式,無法取得實效。因此,促進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貴在使各責任主體成為履責盡責的篤行者。
然而,主體責任行為不力,卻是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中存在的又一個突出問題。比如,從地方政府、學校主管部門、學校領導管理者等責任主體來看,在貫徹、執(zhí)行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的過程中,存在著“重布置,輕落實”“重口號,輕行動”“重形式,輕實效”等落實主體責任行為不力的問題,嚴重影響政策預期目標的實現(xiàn)。又如,從家庭這個責任主體看,促進子女身心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是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法定職責,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相關研究也表明,家長的體育態(tài)度、家長參與體育鍛煉的頻度與時間、家庭的體育鍛煉氛圍以及家庭的網(wǎng)絡結構與社會支持等對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認知層次、體育鍛煉意識與行為的形成均具有高度的顯著性意義[22]。因此,家長應積極落實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主體責任,積極開展家庭體育活動,充分發(fā)揮自身支持、引導、促進青少年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榜樣作用[23]。然而,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關注“能改變孩子命運”的文化課成績遠遠超過對孩子體質健康的關注,寧可舍棄孩子身體鍛煉的時間,也要文化課學習成績的進步,課后補習、假期補課幾乎占據(jù)學生所有的課外時間,甚至常以沒有時間為借口不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體育活動[24]。諸如此類的責任主體存在著落實主體責任不力的現(xiàn)象,亟待引起足夠的重視。
2.7? 責任實效難彰
責任實效是指經(jīng)由責任主體、責任意識、責任能力、責任內容、責任制度、責任行為等諸要素有機結合、共同作用的最終結果,包括責任目標的完成情況、責任履行的效率效益等。提出主體責任及其落實問題,旨在強調責任主體不僅應對履責盡責的過程負責,更要對最終的責任結果負責,唯有對責任結果負責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這也是評價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效果應遵循的一條根本原則。
由于面臨著責任主體“漂浮”、責任內容懸置、責任意識淡薄、責任能力弱化、責任制度軟化、責任行為不力等諸多困境,導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主體責任難以落到實處。突出表現(xiàn)在:無論是幾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的結果,還是頻繁見諸報端與網(wǎng)絡的青少年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猝死的慘痛事實,抑或是國防部征兵體檢標準的一降再降,無不表明我國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還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扭轉。因而,還需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的全面落實。誠如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負責人所言:“一方面,教育、體育、衛(wèi)生計生等部門要研究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并加大監(jiān)管力度;另一方面,廣大家長也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健康理念,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注重從小培養(yǎng)體育鍛煉、飲食衛(wèi)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5]。顯然,要推進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全面落實,就必須從影響主體責任落實的關鍵要素出發(fā),系統(tǒng)設計,協(xié)同推進,唯此才能真正形成“多元參與,齊抓共促”的責任合力,確保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到實處,全面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3?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困境的消解路徑
3.1? 以建立“責任清單”為前提,推進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清單化
建立責任主體明確、角色定位準確、責任目標具體、責任內容與邊界清晰的“責任清單”,著力破解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長期存在的責任主體“漂浮”、主體責任內容懸置,進而導致主體責任落實中存在責任主體缺位、越位、錯位等問題。
首先,應明確責任主體,合理判定“負責任”的“負責人”。這就要求將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漂浮”的責任主體予以明確,落實到現(xiàn)實中的負責人,重點解決以往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社會第三方組織、家長、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尤其是校長等長期游離于責任主體之外而導致出現(xiàn)責任真空的狀況。其次,建立主體責任清單,進一步厘清各責任主體的角色定位、內容邊界及其相互關系,真正將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小、落細、落實。比如,針對學校這個集合性的責任主體,則可通過建立《學校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校長主體責任清單》 《學校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班主任主體責任清單》 《學校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黨委(或團委)書記主體責任清單》《學校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教師主體責任清單》等,進一步明確、細化其內含的責任主體在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促進中應具體承擔的領導、管理、教育、服務、指導、保障等方面的責任。針對政府這個集合性的責任主體,則可通過建立《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政府主體責任清單》,責任主體進一步細分為中央政府及其各級行政部門、地方政府及其各級行政部門等,并對應細化、明確其在領導、決策、協(xié)調、保障、監(jiān)督等方面應具體承擔的責任。
3.2? 以強化宣傳、教育、培訓為重點,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意識與能力
主體責任認知的殘缺、責任意識的淡薄以及履責盡責能力的弱化,同樣是影響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難以落實的核心要素。對此,應重點強化宣傳、教育和培訓,系統(tǒng)設計、統(tǒng)籌推進“學校、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責任教育體系的理論構建與實踐創(chuàng)新[26],著力增強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各主體的責任意識與能力,為使其將“責任之知”化為“責任之行”奠定基礎。
具體而言,首先應重視學校教育主渠道,統(tǒng)籌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學段,注重各學科領域間的有機融合,整合課內課外的教育、教學、訓練、競賽等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牢固樹立“我的健康我負責”“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在我”的責任人意識[27]。其次,應整合社區(qū)的人力物力資源,不斷創(chuàng)新社區(qū)開展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責任教育的載體、內容、形式與方法,充分發(fā)掘社區(qū)責任教育在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方面不可或缺的獨特作用[28]。再者,抓住家長這個責任主體,積極引導家庭開展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責任教育??梢酝ㄟ^開展家長會、校園親子運動會、運動與健康促進專題教育講座等形式,提高家長的主體責任意識、體育綜合素養(yǎng),引導、激勵家長發(fā)揮其在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養(yǎng)成良好運動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榜樣、促進作用,進而與社區(qū)、學校協(xié)同推動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全面、有效落實。
3.3? 以建立健全責任制度體系為保障,提高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剛性約束力和現(xiàn)實指引力
“倫理意識對于大多數(shù)人的行為來說不具有必然支配力量,只在沒有重大利益變量的常態(tài)情況下,倫理意識才是實踐有效用的,但只要遇到重大的得失選擇,倫理意識就會變得較為脆弱”[29]。顯然,全面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主體責任,預期交出貨真價實的“責任成績單”,僅僅寄希望于各責任主體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為無疑是不可靠的,還必須著力建立健全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制度體系,以充分發(fā)揮制度體系對責任主體的剛性約束力和現(xiàn)實指引力,重點解決既有制度存在的不配套、不協(xié)調、操作性差、剛性不足等突出問題,切實保障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有責可依、有責必履、履責務盡、履責必問、問責必究”。
首先,突出針對性。立足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中的主體責任落實,堅持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圍繞明責、履責、考責、問責四大核心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建立健全主體責任分擔機制、監(jiān)督機制、考核機制和問責追責機制。比如,針對責任主體不明、責任內容不清的問題,應建立主體“責任清單”制度,針對主體責任意識淡薄、責任能力弱化、責任行為不力的問題,則應建立常態(tài)化的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責任教育制度、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責任主體約談制度等。其次,確??刹僮餍?。比如,將主體責任細化、量化、固化時,為減少自由裁量、回旋的空間,責任制度文本條款在表述上應力求準確,避免使用“應當、應該、建議、盡可能、一定程度”等模糊性、主觀性、自由性語詞。再者,注重互補性,最大程度減少存在的制度漏洞,以及制度之間的相互掣肘。比如,在建立《落實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制》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制訂《落實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清單》《落實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承諾書》《落實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定期書面報告規(guī)定》《落實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考評細則》《落實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約談辦法》等配套性制度。
3.4? 以強化責任監(jiān)督考核、嚴格責任追究為手段,力促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地執(zhí)行、見實效
強化責任監(jiān)督、考核,才能出效能。毋庸置疑,建立健全責任制度體系,可為全面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提供堅實而可靠的制度保障。然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執(zhí)行的效果最終也取決于責任主體。倘若責任主體不配合,慢執(zhí)行、假執(zhí)行抑或不執(zhí)行,那么,責任制度就很可能會形同虛設,難以產(chǎn)生預期的效果。因此,強化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除要重視明確責任主體、厘清責任內容邊界、提高責任意識與能力、建立健全責任制度體系外,更要強化責任監(jiān)督考核、嚴格責任追究,以此來倒逼各責任主體將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責任之知”化為“責任之行”和“責任之果”,克服諸如“齊抓共管但誰都不管,人人有責但誰都不負責”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一方面,應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增強責任監(jiān)督考核的針對性、靈活性、規(guī)范性和便捷性。比如,運用第三方評估、日常督查、專項督查、掛牌督查、隨機抽查、聯(lián)合檢查、座談約談、開通監(jiān)督專線電話、借助網(wǎng)絡信息平臺等,力求形成上下聯(lián)動、橫向協(xié)作、務實高效的主體責任監(jiān)督考核網(wǎng)絡體系。另一方面,應以責任目標為導向,嚴格責任追究。重點解決長期以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在責任追究上存在“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問題,切實維護責任追究的嚴肅性和指引力。為此,需要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明確責任追究的主體和范圍,細化責任追究的內容與具體情形,規(guī)范責任追究的過程,嚴格責任追究結果的運用,切實做到真追責、嚴追責、追好責。此外,責任追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督促主體責任的落實。因此,不能一究了之,還應注重運用正反典型案例展開教育。比如,對落實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個體、集體及有關組織、部門,應及時給予公開表彰和獎勵,而對于落實主體責任不力甚至是弄虛作假的,則應堅持“嚴”的標準,公開嚴肅問責、追究。
3.5? 以深化、拓展其基本理論研究為支撐,夯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理論基石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和指南。缺失先進理論指導的實踐,很可能是盲目、低效的。檢視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既有理論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研究觸及到主體責任落實問題。比如有研究在探析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致因時,提出優(yōu)化青少年社會支持網(wǎng)絡和生活環(huán)境、學校教育應提升青少年學生的健康知識和技能、社區(qū)應為青少年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衛(wèi)生保健服務等建議[30]。又如有研究指出“提高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需要提高包括體育教師在內的全體教師的責任意識,落實全體教師的責任”[31]。但由于缺乏對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多元責任主體的系統(tǒng)性、整合性研究,既有研究成果尚難以有效回應和解釋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所面臨的多重困境與挑戰(zhàn)。鑒于此,研究認為,至少有以下四大主題亟待給予重點關切和深耕細作:一是關于主體責任與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之間密切關系的理論研究。該主題主要包括:科學界定主體責任、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等術語概念、解析其豐富內涵;深刻揭示主體責任落實之于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全面揭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構成要素、內在結構及其特征。二是關于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實證研究。該主題應重點考察、研究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實踐探索、經(jīng)驗成效、存在問題及其深層次原因等。三是關于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落實的比較研究。該主題側重于研究國內外如美國、德國、日本、中國臺灣、香港等在落實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方面的實踐探索和經(jīng)驗總結,以期為全面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提供新的啟示和借鑒。四是關于落實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該主題應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致力于提出科學合理、具體可行、務實有效的實踐對策與政策建議。
在建立健全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相關政策制度體系的情況下,應當充分認識到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對新時代推動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所具有的重大而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概言之,唯有更加聚焦、聚神、聚力于主體責任落實,才能變“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匹夫有責”為“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我有責”,將漂浮的責任主體、懸置的責任內容具體到“我”,做到“我”不僅負責,而且“我”會負好責,進而更加自覺地將“責任之知”化為“責任之行”和“責任之果”,最終形成多元參與、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和強大責任合力,真正將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主體責任全面有效地落到實處,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奠基。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 2014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EB/OL] [2018-09-20].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 n1227/7328132.html.
[2] 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報告[R].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2018.
[3] 張磊,王健. 身體:中國學校體育思想研究的重要視角[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6):97-103.
[4] 王登峰. 強健體魄,健全人格——學校體育改革總體思路與路徑[J]. 中國德育,2014(4):21.
[5] 楊海旗,李瑛. 30萬華人分享健康責任觀[N].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08-08(05).
[6] 柳鳴毅,王梅,徐杰,等. “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中國青少年體育公共政策研究[J]. 體育科學,2018,38(2):91-97.
[7] CARTER S M,RYCHETNIK L,LLOYD B,et al. Evidence,ethics,and values:A framework for health promo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1,101(3):465-472.
[8] 張業(yè)安. 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媒介責任:概念、目標及機制[J]. 體育科學,2018,38(6):14-26.
[9] 鄭家鯤. 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中的政府責任及其實現(xiàn)路徑[C]. 大連:第3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2010:397-398.
[10] 習近平. 關鍵在于落實[J]. 求是,2011(6):3-7.
[11] KEITH M D,MEGHAN R L,TODD M,et al. High school sports programs differentially impact participation by sex[J].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5,4(3):282-288.
[12] 慈鑫. 學生體質測試數(shù)據(jù)成了“造假重災區(qū)”[N]. 中國青年報,2014-11-24(04).
[13] 趙苗苗. 學校責任問題研究——以中小學為例[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61-63.
[14] 蔡鯤鵬.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M]. 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3-11.
[15] KRISTIN C K,RICHARDSON C,ROBERTS G. Family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the comprehensive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2012,83(7):20-26.
[16] JAKOB T,JAN C B,LARS B A,et al. Physical activity,sedentary behavior,and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people:A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methodology in prospective studies[J].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6,5(2):145-150.
[17] 吳鍵.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fā)展報告[J]. 中國教師,2011(20):12.
[18] 公民教育中心.民主的基礎叢書:責任[M].趙文彤,譯.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39-43.
[19] 王健,陳元欣. 我國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現(xiàn)狀、制約因素與發(fā)展對策[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39(2):86-89.
[20] 李沖,史曙生.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評估現(xiàn)存問題及改進思路[J]. 體育學刊,2018,25(4):68-72.
[21] 雨茂. 有多少自欺欺人的體測作弊[N]. 中國青年報,2016-07-21(02).
[22] 董宏偉. 家庭社會資本對青少年體育鍛煉意識與行為的影響及反思[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2):33-37.
[23] 張加林,唐炎,陳佩杰,等. 全球視域下我國城市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以上海市為例[J]. 體育科學,2017,37(1):14-27.
[24] 孫洪濤,顏亮,張強峰. 家校合作: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實然與應然[J]. 體育學刊,2018,25(6):91-95.
[25] 黃志陽. 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全國小學生近半數(shù)視力不良[N]. 北京日報,2015-11-27(16).
[26] 汪曉贊,郭強,金燕,等. 中國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的理論溯源與框架構建[J]. 體育科學,2014,34(3):3-14.
[27] 顧紅亮. 化責任之知為責任之行與責任之德[N]. 文匯報,2011-11-26(08).
[28] 舒宗禮. 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背景下社區(qū)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的培育與發(fā)展[J]. 體育科學,2016,36(6):3-10.
[29] 趙汀陽. 第一哲學的支點[M]. 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3:179.
[30] 杜發(fā)強,樊晶晶. 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致因探析[J]. 體育與科學,2014,35(3):60-67.
[31] 王先茂,畢永興,凌晨,等. 美國高校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探討與實踐案例[J]. 體育學刊,2018,25(6):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