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實施,教育界掀起了教學創(chuàng)新的潮流,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形式,很多創(chuàng)新型教學手段應運而生。作為一種教育策略——思維導圖,這詞的出現(xiàn)率也越來越高了,它被應用到許多領域。實踐證明,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閱讀的應用,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xiàn)教學質量提升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思維導圖;英語閱讀;教學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在英語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可以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培養(yǎng)學生間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注重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轉變,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個性化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教學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借用語音、符號以及文字等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進行閱讀理解時更加直觀,更容易融入語境,也更能對閱讀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同時,學生可以很快地明確閱讀文章所要表達的觀點,以及推斷出文章的深層含義。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是學生已有的認知圖式與文本信息交互作用和意義建構的過程。而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不少教師往往只注重向學生傳授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而無視了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的訓練,造成學生過多的關注語言知識,而忽視對文章整體意義的理解。
一、 讀前環(huán)節(jié)
讀前任務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搜集、了解與所要閱讀材料相關的信息,激活頭腦中的背景知識,預測文中將要涉及的內容等。學生對文章主題越熟悉,閱讀理解的難度就越小。學生閱讀所學材料,感知思維導圖呈現(xiàn)的內容;運用思維導圖的提示閱讀材料。讀前環(huán)節(jié)不僅讓學生熟悉了閱讀文章的主題,激活了學生的內容圖式,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語言圖式,也給予了學生新的語言圖式,而且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環(huán)節(jié)就能更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
二、 讀中環(huán)節(jié)
讓學生快速瀏覽文章,特別是文章的首段、尾段、每段的首句、尾句,試圖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教師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于文章大意的把握情況,同時教師展示思維導圖的框架,并顯示第一層級的關鍵詞,即文章的主題,在第二層級的分支中只給出文章結構的提示語。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的論點,檢測培養(yǎng)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可以按照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將各個事件進行串聯(lián),從整體上把握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及其所要揭示的深層意義。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更好地圍繞主題,進行充分聯(lián)想、發(fā)散性思考,將與主題相關聯(lián)的知識分層分類進行管理,使思維導圖真正成為其學習。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整篇閱讀文章。思維導圖以放射性思考為基礎的收放自如方式,是一種展現(xiàn)個人智力潛能的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增強記憶力、組織力與創(chuàng)造力。閱讀中學生可以從以下方法來完成。
(一) 略讀
讓學生略讀文章,找出每個段落的主題句,并圈出主題句的關鍵詞或重要部分。同時告訴學生,主題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個句子,通過主題句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該任務是訓練學生的略讀技能,教師要告訴學生略讀是眼睛看著閱讀材料上的某個預選部分,以獲得對所讀材料的整體性理解。
(二) 跳讀
讓學生跳讀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找出支持這兩個段落主題句的細節(jié)。首先引導學生讀圖,確保學生了解圖片中的信息。學生不必從文章的首段開始閱讀,也不必讀完整篇文章,只要找到所需的文章信息就可以停止閱讀。學生從結構可以直觀地注意到每個段落的結構都是從概括到具體,即先總后分。在尋找細節(jié)信息的過程中,學生再次體會到文章的層次和脈絡。該任務以思維導圖的設計突顯了段落的脈絡結構,即形式圖式;圖中央的主題詞和關鍵詞突顯了該段落的內容,即內容圖式;分支下的細節(jié)信息突顯了語言知識,即語言圖式。
(三) 細讀
提醒學生務必仔細閱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細讀策略獲取了文中的有效信息,該環(huán)節(jié)以思維導圖的設計突顯了結構,圖中央的主題句和關鍵詞突顯了該段落的內容,分支下的細節(jié)信息突顯了語言知識。在思維導圖中創(chuàng)造外形,因此,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三、 讀后環(huán)節(jié)
閱讀所學材料,學生回答教師根據閱讀材料內容提出的問題:再次閱讀所學材料,師生共同理解閱讀材料的語言知識,突出重點、分析難點;再次閱讀所學材料,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思維導圖:出示各自的思維導圖,教師幫助學生調整閱讀理解的偏差,學生修正自己的思維導圖:運用思維導圖的提示復述閱讀材料,如果需要,運用思維導圖的提示背誦閱讀材料。關鍵詞讓學生看著關鍵詞以及思維導圖的走向復述。這個過程既讓學生去掉了繁雜的信息抓住了文章的脈絡,從而建立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
總之思維導圖可以帶給使用者一種平衡,對所學知識有整體的全面理解;它使你的大腦有一個焦點和結構,教師應根據閱讀課三個不同階段的特點設計思維導圖,通過主題詞、圖像、關鍵詞和網絡結構,幫助學生把閱讀內容的主要精髓提取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語言、內容和形式圖式來促進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對文章內容進行有效儲存和回憶。思維導圖將枯燥無味,冗長繁瑣的英語篇章轉化為輕松易懂的圖片,從視覺和理解力上更易接受,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開動學生的左右腦,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加大了學生成為獨立自主學習的主體,更進一步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鄒建軍.思維導圖輔助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例談——以認知主義理論為視角[J].道客巴巴,2013.
[2]黃德平.關于初中英語閱讀的細節(jié)研究[J].學科網,2014.
作者簡介:
向進,湖南省岳陽市,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屈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