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教學是一門需要學生進行思維的課程教學,數學教學沒有學生的思維,一切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是比較重要的,也是必須具備一定策略的。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所做的相關思考,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yǎng);思維能力
新課程改革視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不難發(fā)現,一堂數學課中如果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且大家的思維相當的積極活躍,而且又具有一定的思維質量和效果,那學生可以學到有價值的數學,也都能獲取數學學習的充分發(fā)展?,F將小學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思考和實踐拙于筆端,權且拋磚引玉。
一、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需促使學生形成興趣
人們都應當清楚,凡事都需要興趣去引領,也都需要興趣去支撐。小學生學習數學也是一樣,思維有興趣,那學生會去積極思維,且還可多獲取思維的成功。平時的數學教學,小學生思維怎樣?應當說是不能令我們樂觀的。一些學生思維不很積極,思維多呈假性,思維也多不能成功。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學生的思維興趣不濃。作為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首當其沖的是努力促使學生形成思維的興趣。形成學生的思維興趣,不是簡單地提出要求,而應當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引領。因此,平時的數學教學,多注意學生思維興趣的激發(fā)。對學生思維興趣的激發(fā);可以貫穿于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可以貫穿于空間觀念的形成中。對學生思維興趣的激發(fā),作為數學問題的解決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相關的數學思想,如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即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的思維興趣激發(fā)出來。如讓學生解決這樣的問題:把720毫升的果針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jié)M,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即讓學生先畫線路圖,利用畫圖去表示題意,進而找到相關的數量關系。在比較具體的數量關系尋找中,在比較理想的思維下,把復雜的問題轉化成了簡單的問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二、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需促進學生形成成功
從平時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看,小學生還是具有一定思維能力的,也逐步形成起比較理想的思維品質。但也必須看到不少學生的思維興趣也不是極為穩(wěn)固的,之所以這樣,多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思維不可獲取成功所致。如讓學生去解決數學問題,學生憑借自身的思維,卻不能快速而又正確地將數學問題解決,那學生則在某種程度上不再進行思維。再加之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也都比較操之過急,學生一時不能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憑著自己的興趣不可解決的數學問題都由教師去替代自己解決。因此不少學生就是那樣的以為,反正有老師,我們何必去多動腦呢!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學數學教學讓學生去思維,就要力促學生思維的成功,在學生還不能獲取思維成功時,我們不要以自己的思維去替代學生的思維。而應當去十分耐心地等待,熱切地期待,有效地引領學生去繼續(xù)進行思維,直至獲取思維的成功。因此,平時的數學教學,學生思維不得成功絕不罷休。如和學生一起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雖然讓學生經歷觀察和操作的具體實踐,但讓學生去歸納、猜想、驗證和交流時卻出現了問題,學生所交流的與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概念的形成卻有一定的距離。這時,繼續(xù)讓學生進行思考,而且就是教師多科學引領意義上的思考。繼續(xù)一樣上的思維,獲取著思維的成功,課堂出現著學生思維的真正活力。
三、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需促動學生形成信心
應當說,作為數學教師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當發(fā)揮學生思維的催化作用,以此增強學生自主思維的信心。從比較具體的數學思維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絕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是不具多大信心的。如在相關的交流活動中,不少學生多因學有余力學生控制整個交流場面而對自己的思維產生懷疑,在具體的思維活動中往往多是相當的信心不足。這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反思,學生缺失思維的信心,課堂教學多學生缺失思維的信心,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將何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說,利用課堂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信心也當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以極大的熱忱,注意以極豐富的教學情感去促動學生形成思維的信心是自己理想的追求,當不斷地進行這方面的追求時,學生數學學習的課堂也不再是學生思維的死水一潭,而且是足夠意義上的活力四射。
四、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需促使學生形成合力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憑著個人的智慧不可解決所有的問題也是人們所親身感受得到的。小學生的個性思維更為有限,人們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更需要關注學生的合作學習,以形成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整體水準的提高,也拉動個性思維水準和質量的提高。因此,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在學生自主探究解決不了的數學問題時,給學生以凝聚集體智慧的機會。在教學預設時,注意去鉆研我們的學生,充分掌握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自主探究的程度,思維解決數學的可能性乃至比較具體的把握。通過這樣的思考,去確定學生凝聚集體智慧的時段。如教學《軸對稱的性質》,思考著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思考著利用多媒體呈現相關“畫點、折紙、扎孔”的操作活動可能對學生思維的促進作用,也思考著學生觀看后,可能出現的思維情形。自感還必須讓學生繼續(xù)進行屬于自己的“畫點、折紙、扎孔”的操作,更需要讓學生代表去演示。因此,在如此系列活動的開展中,再由學生對自己的欣賞和操作進行交流。學生則比較充滿合力地探索出軸對稱的線段、三角形的性質,比較成功地探索到軸對稱的線段和三角形的性質,探索出軸對稱所具有的性質。從整個教學課堂看,學生的合作探索雖然也顯得異常的艱巨,但學生對探究充滿著樂觀的情趣,也獲取著令教師驚喜乃所有學生欣慰的成功。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比較復雜的事情。當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獲取著成功,那課堂教學則充滿著十分的活力,因為所有學生的課堂活力都得以相當滿意的煥發(fā)。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每節(jié)課、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同的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基礎知識、訓練技巧的同時,通過學生的看、想、說、做等,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艷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吉林教育,2015(19).
[2]張云紅.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新課程,2016(9).
作者簡介:
石富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貞豐縣沙坪鎮(zhèn)板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