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shù)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進行完新授課程之時,一定量的練習是檢測教學目標達成度的“標尺”。練習成了小學數(shù)學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進行練習之時,課后的習題往往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很多教師在教學之前會自行編制“導學案”。導學案是為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而設計的,不能是簡單的題目羅列,其中有很多的注意事項及原則,聽了不少教師公開課,見到不少老師編制的導學案,引起一些個人思考,在此就編制導學案應該遵循一些什么原則略抒己見。
關鍵詞:導學案;編制原則;緊扣主題;抓住重難點
可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育的方式方法多式多樣,這是在素質(zhì)教育大背景下老師們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結(jié)果。在當下身邊教師的教學中,悄然興起一股“導學案”之風。導學案的使用固然是好事,能給學生大量的練習題、能給教師教學帶來一定的方便,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就一部分老師的導學案的編制情況而言,似乎有些“邯鄲學步”,不僅不好用,課堂上又用不好,遵循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也違背了“拿來主義”。教育不是跟風,教育應該是因地制宜的創(chuàng)造。
其實,導學案編制得當對我們的教學是十分有利的,是一項值得推崇的教學方法,經(jīng)過觀察教師們的使用導學案的情況來分析,導學案的使用關鍵在編制,編不好就導致了用不好,最終破綻百出,本想是要在課堂中“秀”一下,最后成了眾矢之的。導學案的編制是有一定方法和原則的。在此結(jié)合個人教學經(jīng)驗就小學數(shù)學教學導學案編制應遵循哪些原則做幾點分享。
一、 切合教學需求,緊扣主題原則
編制導學案的目的是輔助教學,不是作秀,這是我們必須遵循的第一個原則,也最關鍵的原則。在很多老師的教學中雖然有了導學案,但在課堂中用不上,成了擺設;有的老師有了導學案,但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沒有給它一個“容身之處”,在教學中突然記起,拉來用用,不但效果不好,反而影響課堂的連貫性,這些都是不切合教學需求的表現(xiàn)。另外還有一些老師的導學案所選題目與教學主題聯(lián)系不大,不教學這節(jié)課學生也能完成,或者是教學了這節(jié)課學生也完不成,這就是與教學主題聯(lián)系不緊密的表現(xiàn)。
編制一份導學案,我們不是隨意挑選幾個題目或者從網(wǎng)絡上草草下載一份那么簡單,我們應該要嚴肅地思考兩個問題:一是我的教學主題是什么,就要選擇什么類型的題目。我教學的是“分數(shù)的認識”,那不能選一群整數(shù)、小數(shù)的題目,明明進行的是“圖形的認識”,還去選一些計算類題目,豈不是“南轅北轍”。第二個要思考的是如何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的問題。既然讓它走進課堂,就得給它一個“名分”,讓它風風光光亮亮相。在教學設計之時就要仔細斟酌,想清楚在哪個環(huán)節(jié)使用最恰當,最有價值。只要思考清楚這兩個問題,導學案的使用就不會出現(xiàn)大問題。
二、 抓住重難點,凸顯教學成效
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目的性是十分明確的,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在哪里、難點又在哪里,在進行教學設計之時是必須要弄清楚的。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目的是輔助教學,在設計之時就要傾向于重難點,讓它能幫助我們突破重難點,從而呈現(xiàn)教學成效。當然,我們的題目選擇是該有一定梯度性的,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班級,學生水平能力參差不齊,一般要設計一部分基礎性的知識、一部分提升性的知識、一部分有難度的問題,既照顧到基礎差的學生能“吃得飽”,看到自己學習的成效,又要讓優(yōu)秀學生能力得到提升,讓他們“吃得有營養(yǎng)”。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但是不論設計哪一個層次的題目,抓住重難點都是必須要去考慮到的。只有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你才算得上是“好貓”,教學的成效才能凸顯出來。要不然,耍太多的花招都是枉然。
三、 貼近學生學習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情感表露是最直接的,喜歡你的課堂就會積極參與,不喜歡就會各行其是,不參與你的活動。因此,在進行導學案的編制時我們要注意到小學生的特點。小學生感興趣的是身邊的事、動畫片里或者游戲中的事,我們在編制這些題目的時候不妨多往這邊靠一靠,學生見到這些他們喜歡的動畫片、游戲里的人物、事物之時便會兩眼方金光,注意力也就集中起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被激發(fā),從而提升了教學效率。
一位老師用《小豬佩奇》這個動畫設計的一個題目:“今天是佩奇的生日,豬媽媽給佩奇買來了生日蛋糕并將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喬治吃了2份,佩奇吃了2份,豬爸爸和豬媽媽各吃了1份,一共吃了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還剩幾分之幾?”一個簡單的分數(shù)認識練習題,學生做起來趣味橫生,因為其中有三年級學生熟悉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節(jié),見到這些學生和它們熟悉,便有興趣去做,做起來也快。這一給我們啟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做感興趣的事是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的有效途徑。
四、 題量事宜,不增添課堂負擔
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公開課。公開課帶有示范的作用,對時間的要求十分嚴格,有效時間就是40分鐘,在有限時間內(nèi)如何高效、精彩完成教學任務,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在導學案的編制之時,時間原則也是我們要去考慮的一大原則。在遵循前面三個原則的基礎上,要嚴格預算時間,嚴格控制時間。我們可以預計用多少之間在導學案的使用上,在這些時間之內(nèi)我們能解決多少問題。在時間的控制之下,我們就要控制題目數(shù)量,預設學生完成題目的情況。教學中不能反客為主,原本是新授課,練習講多了便會成了復習課或者練習講解課了。如果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學負擔還影響了教學效果,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總之,將導學案“拿”近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課堂是有價值的,是教學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xiàn),但關鍵的是老師們怎么“拿”。我認為,只要是充分考慮教學實際,因地制宜的“拿”、遵循原則的“拿”,就一定會“拿”出教師的智慧,“拿”出高效、優(yōu)質(zhì)的課堂,“拿”出進步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徐曉紅.小學數(shù)學導學案的原則、編制及使用[J].考試周刊,2014(65).
[2]王祿華.自主合作課堂模式下學生導學案的編寫與使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3).
[3]周玉群.小學數(shù)學導學案的編制[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6(4).
[4]范秀剛.淺談如何編寫初中數(shù)學導學案[J].學生周報(教師版),2014(19).
作者簡介:
劉文明,貴州省畢節(jié)市,貴州省赫章縣雙坪彝族苗族鄉(xiāng)回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