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玲,周夢橋,熊濤,鄧長金
(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448000)
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疾病發(fā)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細胞大量死亡,觸發(fā)一系列的分子和細胞重構反應包括炎性反應、心肌細胞肥大反應、纖維化增生和膠原疤痕的形成[1]。在早期上述重構過程能夠保持心臟的完整性和維持心臟功能,然而持續(xù)的梗死后重構將最終導致左室擴張、心功能不全,最終發(fā)展成為心力衰竭[2]。目前臨床上的藥物并不能抑制甚至逆轉重構的心臟[3],因此心力衰竭患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為此,尋找新的藥物靶點迫在眉睫。
楊梅素是藥物化學的重要天然產品之一,已有研究報道楊梅素具有多種功效: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炎、抗氧化應激和降糖活性[4-6]。在心臟中的研究表明,楊梅素可以減輕大鼠心臟急性缺血再灌注損傷,可減少鹽敏感性大鼠心臟損傷[7]。此外,楊梅素還可減輕異丙腎上腺素誘導的大鼠心肌損傷[8]。上述研究均提示楊梅素可能對心肌損傷后重構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心肌梗死模型,旨在探討楊梅素對心肌梗死后心臟重構的影響和具體機制。
1.1實驗動物 8~10周齡雄性C57BL/6J小鼠(SPF級),飼養(yǎng)于隔離屏障設施的環(huán)境中;購買于南京醫(yī)科大學實驗室動物中心,動物合格證號:SCXK(蘇)-2015-0132;動物生產許可證號:SCXK(蘇)2014-0131,體質量 23.5~27.5 g,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4組:對照組(n=10);模型組(n=20);低濃度楊梅素組(n=20):100 mg·kg-1·d-1楊梅素灌胃處理,術后3 d開始,持續(xù)到術后4周;高濃度楊梅素組(n=20):300 mg·kg-1·d-1楊梅素灌胃處理,術后3 d開始,持續(xù)到術后4周。
1.2試劑 楊梅素(純度大于 98%,上海融禾生物有限公司);P-PI3K抗體(4228S),T-PI3K抗體(4257),P-AKT抗體(4060),T-AKT抗體(4691),P-mTOR抗體(2971),T-mTOR抗體(2983),GAPDH抗體(2118)均購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
1.3心肌梗死模型制備 采用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結扎術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用3%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后,在胸骨左緣縱行切開皮膚暴露心臟,在左心耳下緣2~3 mm處用8-0的聚丙烯縫線結扎冠狀動脈,以心電圖ST段抬高確定心肌缺血形成,對照組以相同的方法掛線,但是不結扎。迅速將心臟送回胸腔,縫合胸壁。術后3 d開始喂藥處理。
1.4超聲心動圖檢測 采用小動物超聲系統(tǒng)檢測小鼠心功能。收集的數(shù)據(jù)包括: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
1.5心肌梗死面積的計算 術后4周,取小鼠心臟,采用中性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進行HE染色,用Iimage J1.44軟件計算心肌梗死面積。
1.6HE、天狼星紅(PSR)和免疫組化染色 采用蘇木素和伊紅進行HE染色;采用PSR進行膠原染色;采用免疫組化染色CD45和CD68,DAB顯色法進行炎癥細胞浸潤標記。
1.7RT-qPCR檢測 采用TRIzol(Invitrogen公司)提取心臟的總RNA;采用羅氏公司的反轉錄試劑盒將RNA反轉錄為cDNA。采用羅氏Light Cycler 480 SYBR Green熒光定量PCR儀進行PCR擴增。所有目標基因的轉錄結果與內參基因GPADH進行對比。
1.8Western blot檢測 采用裂解法提取小鼠心臟總蛋白,采用BCA試劑進行蛋白定量。采用10%的SDS-PAGE進行凝膠電泳。所用一抗包括:磷酸化和總的PI3K、AKT、mTOR和內參蛋白GAPDH(均購買于CST公司)。采用化學發(fā)光法進行顯色,每組磷酸化蛋白的表達水平用其相應的總蛋白表達校準。
2.1楊梅素提高心肌梗死后小鼠存活率,改善心功能,減小心肌梗死面積 低濃度和高濃度楊梅素處理后的小鼠存活率明顯高于模型組(P<0.05)。且兩種濃度的楊梅素處理組小鼠心肌梗死面積明顯縮小(P<0.05),其心臟重量顯著低于模型組(P<0.05)。此外,超聲心動圖結果提示低濃度和高濃度楊梅素能明顯改善心肌梗死后4周小鼠的心功能:LVESd和LVEDd明顯小于模型組,而LVEF和LVFS明顯高于模型組(P<0.05)。兩種濃度的楊梅素處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楊梅素降低心肌肥厚程度 心肌梗死4周后,模型組小鼠心肌肥厚程度明顯增高;心肌肥厚相關基因A型利鈉肽(ANP)、B型利鈉肽(BNP)和肌球蛋白重鏈β(β-MHC)的轉錄水平顯著增加;低濃度和高濃度楊梅素處理組均能顯著抑制心肌肥厚程度,降低心肌肥厚相關基因的轉錄(P<0.05)。高濃度楊梅素處理組效果優(yōu)于低濃度處理組(P<0.05),見圖1,表2。
表1 各組小鼠生存率、梗死面積以及心功能的比較
*:P<0.05,與對照相組比較;#:P<0.05 ,與模型組比較
圖1 各組HE染色心肌肥厚程度
圖2 各組PSR染色心肌纖維化程度
項目對照組模型組低濃度組高濃度組ANP0.32±0.013.24±0.03?1.55±0.01?#1.07±0.02?#BNP0.27±0.022.98±0.01?1.43±0.03?#1.19±0.02?#β-MHC0.14±0.023.22±0.01 ?1.09±0.02?#0.88±0.02?#Collgen Ⅰ(×10-2)1.09±0.1213.43±1.11?8.12±0.13?#6.99±0.18?#Collgen Ⅲ(×10-2)1.14±0.7614.34±1.21?8.55±1.99?#6.67±1.09?#CTGF(×10-3)2.09±1.1115.43±2.12?7.43±1.23?#5.21±1.87?#TGF-β(×10-4)1.98±0.1212.28±2.24?8.34±1.34?#6.28±1.11?#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
表3 各組小鼠心臟心肌炎癥和氧化應激水平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
2.3楊梅素降低心肌纖維化水平 心肌梗死4周后,模型組小鼠心肌纖維化及相關基因的轉錄水平顯著增加:Ⅰ型膠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膠原蛋白(CollagenⅢ),結締組織生長因子(CTGF)和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低濃度和高濃度楊梅素處理組均能顯著抑制心肌纖維化水平;減少纖維化相關基因的轉錄(P<0.05)。高濃度楊梅素處理組效果優(yōu)于低濃度處理組(P<0.05),見圖2,表2。
2.4楊梅素降低心肌炎性反應 心肌梗死4周后,模型組小鼠CD45和CD68陽性的炎癥細胞浸潤明顯增多,炎癥相關基因[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轉錄水平顯著增加;低濃度和高濃度楊梅素處理組均能顯著減少CD45和CD68陽性的炎癥細胞浸潤;減少IL-1、IL-6、TNF-α的轉錄(P<0.05)。不同濃度楊梅素處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圖3。
2.5楊梅素降低心肌氧化應激水平 心肌梗死4周后,模型組小鼠還原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亞基gp91和P67的轉錄水平明顯增強,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顯降低,小鼠心臟脂質過氧化中間代謝產物丙二醛(MDA)明顯增多;低濃度和高濃度楊梅素處理組均能顯著減少gp91和P67的轉錄水平;增加SOD活性,減少MDA產生(P<0.05)。不同濃度楊梅素處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圖3各組CD45和CD68陽性炎癥細胞浸潤數(shù)量
表4 各組心臟AKT信號蛋白的相對表達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
圖4 各組AKT信號通路的改變
2.3楊梅素激活AKT信號通路 模型組小鼠心臟AKT活化程度明顯降低(P<0.05),且其上游PI3K和下游蛋白mTOR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低濃度和高濃度楊梅素處理后AKT信號通路蛋白PI3K,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明顯提高(P<0.05)。不同濃度處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圖4。
以往的研究表明楊梅素通過抑制P38信號通路減輕大鼠心臟急性缺血再灌注損傷[4]。楊梅素可減少鹽敏感性大鼠心臟損傷[7]。楊梅素還可減輕異丙腎上腺素誘導的大鼠心肌損傷[8]。上述研究均側重于楊梅素對抗心肌的急性損傷作用。而本研究采用心肌梗死模型,楊梅素給予處理至術后4周,探討楊梅素對心肌梗死后心臟重構的影響,結果提示楊梅素能夠減少小鼠心肌梗死后4周的死亡率,減少心肌梗死面積,改善梗死4周后的心功能。
心肌梗死后的心臟重構是一個復雜的病理過程。在心肌梗死早期(梗死后1~2周),壞死和凋亡的心肌細胞誘導一系列炎性反應。適當?shù)难仔苑磻龠M死亡的心肌細胞清除[9];炎癥細胞分泌的促炎癥因子可誘導成纖維細胞的激活和分泌,促進心肌纖維化[10]。在疾病早期,上述重構有助于維持心臟的完整性和功能。隨著重構的持續(xù)(梗死后3~4周),梗死周邊區(qū)域殘余的心肌細胞為滿足心臟的做功要求,發(fā)生肥厚性增生,在此過程中胚胎基因過度激活(ANP、BNP、β-MHC),成為心臟重構的標志物[11];此外,纖維化過度增生導致左室僵硬度增加,心室順應性降低,影響心臟的舒張功能[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楊梅素能夠顯著減少心臟重量和心臟重構標志物ANP、BNP、β-MHC的表達;減少纖維化標志物Ⅰ型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和促纖維化因子CTGF、TGF-β的轉錄。提示楊梅素能夠阻止心肌梗死后心臟重構的發(fā)展。
在心肌梗死后期,過度的炎性反應造成促纖維化因子大量分泌,刺激成纖維細胞增殖分化和分泌,促進心肌纖維化;此外,過多的炎性反應導致心肌細胞損傷凋亡增多,心肌細胞數(shù)量減少,影響心臟收縮功能[12]。氧化應激在心肌梗死后心臟重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生理條件下,ROS作為第二信使發(fā)揮重要的信號傳遞功能;然而在病理條件下ROS產生和清除失衡,導致心肌細胞氧化應激損傷。一方面氧化應激引起細胞蛋白質和DNA損傷;另一方面氧化應激激活多種炎癥和心臟重構相關通路,刺激心臟重構的發(fā)生發(fā)展[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楊梅素能夠減少心肌梗死后CD45和CD68炎癥細胞的浸潤,減少促炎癥因子的合成;減少氧化酶NADPH的表達,而增加抗氧化酶SOD的活性。提示楊梅素能夠阻止心肌梗死后心肌炎癥和氧化應激反應。
PI3K/AKT是胰島素受體被激活后的重要的信號通路,在調節(jié)細胞代謝、葡萄糖攝取、細胞增殖和蛋白質合成方面發(fā)揮核心作用[14]。在心肌細胞中,AKT信號通路還參與細胞存活、血管生成、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在受到胰島素信號刺激后,PI3K磷酸化激活,促進下游的AKT蛋白磷酸化激活,后者可刺激多種下游分子[15]。其中mTOR通過mTORC1復合體激活后促進細胞蛋白質合成、生長和存活[16]。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小鼠心肌梗死4周AKT信號通路蛋白明顯失活,而低濃度和高濃度楊梅素處理能夠重新激活PI3K/AKT信號通路,促進心肌細胞存活,降低小鼠死亡,抑制心臟重構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楊梅素能夠通過激活PI3K/AKT信號通路,阻斷心肌梗死后的心臟重構。楊梅素可能成為治療心臟重構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