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利鈉肽原以前體形式存在心肌細胞中,主要存在心室肌細胞中,當心室的容量負荷或壓力負荷過重時,心肌細胞分泌B型利鈉肽原前體,隨后形成B型利鈉肽原,其裂解為有生物活性的B 型利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無生物活性的N 末端 B 型利鈉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BNP具有利鈉、利尿、擴血管等作用,是診斷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標; BNP半衰期較短,為20 min;NT-proBNP半衰期較長,為120 min,且和BNP等量釋放,因此NT-proBNP也可以作為心力衰竭診斷的敏感指標。目前推薦NT-proBNP為心力衰竭診斷指標[1]。有研究顯示,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明顯增高,且增高程度與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guān)[2]。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力衰竭(HFPEF)又稱舒張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的常見類型,占心力衰竭病人的50%左右,其診斷方法及病情與預(yù)后的評估仍在不斷探索中且存在爭議。本研究對138例HFPEF病人跟蹤隨訪6個月,并檢測全血 NT-proBNP,研究HFPEF病人全血 NT-proBNP與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的關(guān)系,探討NT-proBNP水平對HFPEF病人診斷和預(yù)后的評估價值、治療效果的判斷價值等。
1.1 臨床資料 入選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住院,且明確診斷為HFPEF的病人138例(觀察組)。按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分為3組。NYHA心功能Ⅱ級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齡(65.78±8.19)歲。NYHA心功能Ⅲ級組48例,男11例,女37例;年齡(69.53±9.92)歲。NYHA心功能Ⅳ級組50例,男15例,女35例;年齡(70.08±8.34)歲。基礎(chǔ)心臟病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8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38例,擴張型心肌病20例。所有入選病人均排除惡性腫瘤、重度貧血、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腦卒中、感染及自體免疫性疾病等。另選取健康人40名為對照組,男13名,女27名;年齡60~85(60.30±12.44)歲;經(jīng)臨床心電圖及實驗室檢查排除心、腦、肝、腎、內(nèi)分泌、感染及免疫等方面疾病。
1.2 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 參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 相關(guān)診斷標準,病人均有相應(yīng)的基礎(chǔ)疾病及心力衰竭相關(guān)癥狀及體征;超聲心動圖檢查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50% 且左室舒張末容積指數(shù) <97 mL/m2[3]。根據(jù)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有心臟病但日?;顒硬皇芟拗?,平時日常活動不引起疲乏、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Ⅱ級:有心臟病,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癥狀,但平時日常活動可感覺疲乏、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Ⅲ級:病人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小于平時日?;顒蛹匆鹕鲜龅陌Y狀;Ⅳ級:病人基本不能從事任何日?;顒?,休息狀態(tài)下也出現(xiàn)上述癥狀。
1.3 方法 住院病人于入院后記錄心率、血壓、心電圖等,并抽肘靜脈血檢測NT-proBNP,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查肝、腎功能,24~72 h內(nèi)行超聲心動圖(美國惠普公司HPSONOS5500超聲心動儀)檢查,入院期間給予糾正心力衰竭規(guī)范治療,包括利尿、擴張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且出院時、2個月、4個月、6個月抽肘靜脈血檢測NT-proBNP水平。
1.4 全血NT-proBNP的檢測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全血,檢測設(shè)備為北京康思潤業(yè)生物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RAMP心梗/心衰儀及其NT-proBNP檢測試劑盒,采用熒光標記方法檢測NT-proBNP。所有操作均嚴格遵照說明書進行。
2.1 HFPEF各亞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 HFPEF各亞組與對照組年齡、性別、心率、血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HFPEF各亞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s)
注:1 mmHg=0.133 kPa
2.2 HFPEF各亞組全血NT-proBNP比較 NYHA心功能Ⅱ級組、NYHAⅢ級組、NYHAⅣ級組、對照組入院時NT-proBNP水平見表2。HFPEF病人全血NT-pro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全血NT-proBNP數(shù)值隨著NYHA分級增加而升高(P<0.01),即NYHA心功能Ⅳ級組病人全血NT-proBNP明顯高于NYHA心功能Ⅲ級組、NYHA心功能Ⅱ級組(P<0.01),NYHAⅢ級組病人全血NT-proBNP明顯高于NYHAⅡ級組(P<0.01)。138例病人跟蹤隨訪6個月期間死亡2例,再住院23例,共25例歸為事件組,另113例為非事件組。事件組出院時NT-proBNP平均下降值低于非事件組(P<0.01);事件組各個時期全血NT-proBNP均明顯高于非事件組(P<0.01),隨訪6個月過程中事件組全血NT-proBNP 一直處于高水平,降低不明顯;非事件組全血NT-proBNP 明顯降低(P<0.01)。事件組、非事件組入院時、出院時、2個月、4個月、6個月NT-proBNP水平見表3。
表2 HFPEF各亞組與對照組NT-proBNP比較(±s) pg/mL
與對照組比較,1)P<0.01 ;與觀察組Ⅱ級比較,2)P<0.01
表3 事件組、非事件組病人NT-proBNP比較(±s) pg/mL
與非事件組比較,1)P<0.01
HFPEF是心力衰竭中的常見類型,也稱為舒張性心力衰竭,發(fā)病率約占心力衰竭總數(shù)的 50%(40%~71%)[4]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居多,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多種疾病,多見于女性,其特點是具有心力衰竭的癥狀和體征,且左室射血分數(shù)正常。HFPEF病人的預(yù)后比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力衰竭(HFREF)更差[5],近年來 HFPEF 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但是對 HFPEF的診斷、病情及預(yù)后評估仍沒有取得類似HFREF的進展,仍在不斷研究和探索中。HFPEF 病理生理機制目前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dǎo)致以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心肌順應(yīng)性降低、僵硬度增加為特點的臨床綜合征。HFPEF舒張功能障礙可能與心肌細胞對能量的可用性異?;蚶卯惓S嘘P(guān)。依據(jù) HFPEF 疾病進展時期病理生理改變不同將其分為三期:第一期,此期的病人癥狀不明顯,常常被忽視,主要表現(xiàn)為活動后呼吸困難,一般不出現(xiàn)下肢水腫或其他容量超負荷的臨床表現(xiàn)。臨床診斷需要結(jié)合心臟結(jié)構(gòu)異常的證據(jù)(如左心室肥厚和/或左心房擴大)以及運動后左心室充盈壓力升高等。NT-proBNP水平通常不高或僅有輕度升高,此期病人死亡風險較低。第二期,此期病人常有明顯的心力衰竭癥狀,如呼吸困難、運動耐力明顯減低;有雙下肢水腫、頸靜脈充盈、雙肺濕啰音等容量負荷過重體征;超聲心動圖提示心臟結(jié)構(gòu)異常如左心室肥厚和或左心房擴大等,此期NT-proBNP常明顯增高,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升高[6]。第三期,指出現(xiàn)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衰竭的患病階段,是HFPEF危險程度最高的階段,具有較高死亡率,此期病人NT-proBNP水平往往很高。
BNP是屬于利鈉肽家族中的一員,又稱腦鈉肽,具有利鈉、利尿作用,NT-proBNP 是B型利鈉肽原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的產(chǎn)物,無生物活性,BNP/NT-proBNP的主要分泌部位在心室,心室容量負荷和壓力負荷的增加是刺激BNP/NT-proBNP分泌的主要因素。當心室容量負荷或壓力負荷增加時,心肌細胞合成和釋放BNP/NT-proBNP也隨之增加。近年來有研究顯示,BNP/NT-proBNP作為心力衰竭診斷及評估預(yù)后的敏感指標。NYHA分級則強調(diào)運動能力和疾病的癥狀狀態(tài)[7]。
心力衰竭病人 BNP/NT-proBNP 水平增高的程度與 NYHA 心功能分級存在相關(guān)性:心功能分級越高,BNP/NT-proBNP 增高越顯著。多項研究表明BNP/ NT-proBNP 在心力衰竭早期血清濃度會出現(xiàn)特異性升高,能較好地反映病人心功能變化,為心力衰竭的重要預(yù)測因子[8]。有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病人隨訪中,死亡病人BNP/NT- proBNP 明顯高于存活病人。本研究中入選138例HFPEF病人,另選取40名健康人為對照組,研究顯示HFPEF病人全血NT-proBNP數(shù)值明顯高于健康人群(P<0.01), HFPEF病人全血NT-proBNP數(shù)值隨著NYHA分級增高而升高(P<0.01);事件組入院時及6個月隨訪過程中各個時期全血NT-proBNP均明顯高于非事件組,且一直處于高水平,出院時NT-proBNP的平均下降值低于非事件組(P<0.01);非事件組全血NT-proBNP 出院時明顯降低,且一直處于較低水平。NT-proBNP對HFPEF病人診斷及病情評估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觀察NT-proBNP動態(tài)變化水平可用來判斷病情、治療效果及預(yù)后,NT-proBNP可作為臨床醫(yī)師診斷HFPEF病人、評估病情、判斷預(yù)后的一個敏感指標,另外HFPEF病人治療中NT-proBNP下降的絕對值可作為判斷治療效果的敏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