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華
摘 要: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yè)成長最有效的方式。多年來,學校的教研實效一直是困擾著我們的一個問題,老師們參與的意識不強,組織的形式單一,活動的時間得不到保證,活動的實效不大。教研現(xiàn)狀令人擔憂。
關鍵詞:校本教研;教研共同體;實施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一)研討的隊伍:天南地北“多”飛客--雜亂無章,缺乏穩(wěn)定性
近幾年,城區(qū)幾所小學都存在相同的問題,“跟班交流”與“代課”的教師過多,更換過于頻繁,教師很難與學校有長久的關系,很難與身邊的同事有深厚的感情,相當一部分的人員象“過山車”。
(二)研討的內(nèi)容:眉毛胡子一把抓--隨隨便便,缺乏針對性
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這樣的研討主題才有針對性。反觀我們的教研活動,有相當一部分的研討是為了應付,典型的出力不用心。
(三)研討的時間:千里江陵一“瞬”還--匆匆忙忙,缺乏實效性
準備不充分。轟轟烈烈開了個頭,十幾二十分鐘后,因為主題發(fā)言準備不充分,內(nèi)容準備不豐富、不充足,就開始跑偏或停止,在時間上,教研活動得不到保證。
(四)研討的方法:“合作”枝頭春意鬧--熙熙攘攘,缺乏目的性
幾個老師坐一塊,說東家長,道西家短,天南地北,五湖四海,表面的“熱烈”代替了教研應有的“熱度”。典型的“形似神離。”典型的“出工不出力”。
古語言: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匯集眾人之力,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問:“一滴水怎么樣才能不干枯?”答:“把它放入大海。”簡短的對話提示了深刻的道理:個人與他人之間是相互支撐的,只有得到團隊或者別人的支持,才會有無窮的力量,才不會輕易干涸。
理想很豐滿,但現(xiàn)實更加青澀,無論現(xiàn)實多么青澀,“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始終是我們應該保持的姿勢。
一個人,走得快;一伙人,走得遠。
二、建立“片區(qū)教研共同體”的指導思想
秉持“合作包容、互學互鑒、共進共享”的精神,尋找問題的匯合點、理念的共鳴點、合作的互補點,為“片區(qū)教研共同體”建設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為城區(qū)小學各?!霸鰪娊萄械囊庾R,完善教研的機制,拓寬教研的空間,提高教研的實效,提升辦學的品質(zhì)”提供平臺和嘗試。
三、“片區(qū)教研共同體”堅持的原則
(一)把握“方向性”導向:
戰(zhàn)略聚焦--統(tǒng)一思想。
聚精會神搞教育,一心一意做教研。
教研工作的落實,首先要關注的是態(tài)度問題,即要先“動”起來、“研”起來;其次是“研”得好不好,這是能力和水平問題,但是態(tài)度決定高度,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
(二)落實“常態(tài)性”機制:
執(zhí)行原則--堅持不懈。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盾髯印駥W》。
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澤東)
(三)提升“專業(yè)性”素質(zhì):
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對教育的堅持和追求,專業(yè)、專注、一絲不茍且孜孜不倦。
(四)加強“規(guī)范性”管理:
管理舉措--遵紀守責。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制度是絕情的,管理是無情的,執(zhí)行是合情的。執(zhí)行力沒有如果,只有結(jié)果。
四、"片區(qū)教研共同體"研究的目標
興讀書之風,聚學習之精氣;
興探疑之風,長研究之銳氣;
興立論之風,增學術之生氣;
興奉獻之風,成育人之大氣。
1、尋找一條路--尋找一條以“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為目標追求的校本教研之路
2、聚集一群人--聚集一群能“想點大事情、做點小事情”的有教育思考的人
3、建立一個場--建立一個有“教育情懷”且能為我縣貢獻“教育智慧”的校本研究場
4、成就一批人--成就一批有“教育追求”和“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教師
積極創(chuàng)建“以說教為樂事、以研課為趣事、以論教為常事”的教研文化。
五、“片區(qū)教研共同體”活動的措施與方法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保ɡ献樱?/p>
(一)、用三種人: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
1、“名師”先“引領”
名師長啥樣?絕不是貼墻上的“獎狀”。所謂的名師,就是“有名、出名”的老師,專業(yè)素養(yǎng)“名不虛傳”,教學能力“名符其實”,教學業(yè)績“名正言順”,教育成果“實至名歸”,這才是“名師”應有的模樣。
2、“學科帶頭人”先“帶頭”,帶頭做“榜樣”
何謂“學科帶頭人”?能在教育思想上“帶路”,專業(yè)技術上“帶領”,教學改革上“帶動”,教學實踐上“帶頭”的教師。走在前面,引領和帶動一大批,這才是真正的“學科帶頭人”。
3、“骨干教師”,“骨干”先“示范”
何謂“骨干”?“骨”字的說文解字:肉之覆也, (下轉(zhuǎn)第179頁)
(上接第123頁)即肌肉所依附的堅硬組織。
干字的現(xiàn)代人理解:“說一千道一萬,兩橫一豎就是干”。
骨干,比喻在總體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只有真心愿干、公心敢干、用心實干、匠心巧干,才是真正的“骨干”?!肮歉伞睉撌恰熬鲝姼伞保皇恰巴鈴娭懈伞?;應該是“埋頭苦干”,而不是“放手不干”。
(二)、交五份材料
每個參與活動的老師,要帶著問題來,帶著思考來,帶著任務來,帶著一顆心來。每位老師每學期要上交五份材料。
1、寫一篇教學設計
2、上一節(jié)研討課
3、寫一份教學反思
4、寫一份讀書筆記
5、寫一篇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
(三)、“三格”目標引領成長
根據(jù)教師的學歷、資歷、教學能力的不同,確定“新教師合格,青年教師升格,骨干教師風格”三個遞進層級的成長計劃,分“合格培養(yǎng)”、“升格培養(yǎng)”、“風格培養(yǎng)”三個層次。每個層級確立不同的成長目標、具體要求和評價指標。
1、“合格培養(yǎng)”
參培范圍:入編三年內(nèi)的新教師。
培養(yǎng)目標:做好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成為合格的教師、班主作。
具體舉措:配備導師;建立新教師成長檔案;實施“六個一”考核(在導師的帶領下,新教師每人要“交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節(jié)研討展示課、寫一份教學反思、設計一個活動方案、組織一次公開班隊活動、寫一份全面的工作總結(jié)”)。
2、“升格培養(yǎng)”
參培范圍:參加工作三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教師。
培養(yǎng)目標:突破自身發(fā)展的瓶頸。成為學校(縣)骨干教師、骨干班主任;參加縣級以上各類教育教學比賽并獲獎;參與課題研究,撰寫經(jīng)驗總結(jié)論文。
具體舉措:自我價值定向;組織“研究課論壇”、“外出培訓”、“送教下鄉(xiāng)”、“公開教學日”等教學教研活動。
3、"風格培養(yǎng)"
參培范圍:十五年以上的教師。
培養(yǎng)目標:對立終身發(fā)展的理念。成為學校新教師的導師、教研活動的主持人;申報縣市學科帶頭人、名師;每年有論文獲獎或發(fā)表。
具體舉措:構(gòu)建文化空間;形成導師指導、教研工作坊等特色文化氛圍。
(四)、制度強化評價
健全制度細則
健全導師制、帶教制、領導責任制、青年教師試講制、結(jié)對成長責任制和師德演講、教學設計、說課、片段教學與課后反思細則。
嚴格考核評價
成立教師培養(yǎng)專項考核小組,采取學??己恕⑼榛ピu、學生評價三位一體的方式評價。對“合格”培養(yǎng)中結(jié)對雙方實行“捆綁式”評價,定期督查,定期公開雙方履行義務職責的情況;對“升格”培養(yǎng)的教師以骨干老師的標準及參加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對“風格”培養(yǎng)的教師以同伴互評為主要方式,對其指導新教師的情況進行評價。
完善成長檔案
建立健全教師成長檔案,全程記錄教師專業(yè)成長點滴。教師查閱自己的成長檔案,可以縱向?qū)Ρ戎锌吹阶约旱膬?yōu)點與不足,然后有針對性改進;教師查閱同事的成長檔案,可以從橫向交流中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在取長補短中完善和發(fā)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