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以我國臺灣地區(qū)和韓國運用較多的OT、BOT和BTL模式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影響博物館委外經營模式的資金來源與回收方式、風險、政府管控力和博物館的自身屬性等因素,幫助博物館公司部門在合作模式中尋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
【關鍵詞】博物館委外經營模式;OT;BOT;BTL
【中圖分類號】G26 【文獻標識碼】A
一、博物館經營模式的種類
博物館的經營模式大體分為傳統(tǒng)運營與合作運營兩種方式,目前合作運營——政府促進私人資本參與社會公共建設的PPP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OT(Operate-and-Transfer)是指由政府投資新建完成后,委托民間機構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后,營運權歸還政府。無償BOT(Build-Operate-Transfer)由民間機構投資新建完成后,政府無償取得所有權,并委托該民間機構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后,營運權歸還政府。有償BOT(Build-Operate-Transfer)指的是由民間機構投資新建完成后,政府一次或分期給付建設經費以取得所有權,并委托該民間機構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后,營運權歸還政府。BOO(Build-Own-Operate)指的是“為配合國家政策,由民間機構投資新建,擁有所有權,并自為營運或委托第三人營運。ROT(Rehabilitate-Operate-Transfer)指的是由政府委托民間機構,或由民間機構向政府租賃現有設施,予以擴建、整建后并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后,營運權歸還政府”。BTO(Build-Transfer-Operate)是指“政府通過特許協(xié)議,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項目授予私營機構為特許權項目成立的項目公司,由項目公司負責該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運營和維護,特許期滿后,將項目移交給政府”。BTL(Build-Transfer-Lease)指的是“民間部門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在項目竣工驗收之后,將設施的所有權轉交給政府。該民間部門被政府賦予運營權,并在契約期內根據績效考核結果從政府獲得租賃費和運營費的一種投資方式”。目前,應用較多的委外經營模式以OT和BOT模式為主,另外,韓國所開創(chuàng)的BTL模式也在博物館建設運營中暫露頭角。
二、博物館傳統(tǒng)運營和OT、BOT、BTL模式的不同特點
博物館的傳統(tǒng)經營模式即政府模式,這種模式下的建筑、藏品、人力、運營等一切都被政府全權托管,財政由國家全額撥款,人員的聘用也按照政府錄用渠道進行,沒有運營風險。缺點是辦事流程繁瑣、人事管理彈性小、事業(yè)活性與工作效率不高,服務水平有較大提升空間。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主要解決的是博物館建設、維護和運營中的人力、財力和產值問題,解決博物館建設的資金困難、引進企業(yè)管理經驗、激發(fā)團隊創(chuàng)造力。就實現人事管理的彈性而言,不管是OT、BOT還是BTL都比傳統(tǒng)模式更優(yōu)越,這是企業(yè)與生俱來的特征。
OT、BOT與BTL三種模式中,“O”即operate,指的是運營設施;“B”即built,指興建設施;“T”即transfer,指轉移設施所有權或運營權;“L”即lease,指租賃設施。因此,從字面上理解,OT(Operate-and-Transfer)指設施由政府投資建成后,以契約的形式特許民營機構運營該設施。BOT(Build-Operate-Transfer)是政府和民間部門通過協(xié)議,特許民間部門進行協(xié)議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運營該設施及產品與服務來回收投資成本賺取利潤,契約結束后將設施所有權轉交給政府。BTL(Build-Transfer-Lease)指的是民間部門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在項目竣工驗收之后,將設施的所有權轉交給政府。該民間部門被政府賦予運營權,并在契約期內根據績效考核結果從政府獲得租賃費和運營費的一種投資方式。在增加博物館的事業(yè)活性方面,各個合作模式表現則不盡相同。一般來說風險越大,其事業(yè)活性越強,具體對照表1。
三、影響博物館委外經營模式的因素
(一)資金的來源和回收方式
如果僅為解決政府資金難題,BOT模式要比BTL模式更具優(yōu)勢,因為BOT的資金回收方式是設施的使用者繳納的使用費。以臺灣海生館為例,以BOT方式興建的世界水域館及其配套設施,整體投資30億臺幣(約¥6億),全部由海景世界有限公司(特許運營商)出資,其資金回收方式包括門票、販售博物館配套服務及紀念品等。在BOT模式中也有政府和民間共同出資的案例,一般政府出資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十,不管投資比例如何,其資金都要通過市場回收。但是BTL模式運營的博物館并不是減少政府對項目的投資,而是轉移財政壓力,以韓國國立海洋館為例,整體投資約為1000億韓元(約合¥5.4億),全部由民間出資。資金回收方式不以設施使用者繳納的費用為主,而是來自于政府支付金和收益性設施的盈利。換言之,BTL模式就是民間投資興建博物館,政府分期支付這部分投資費用。而OT本身就沒有涉及博物館的設施興建,因此不存在BOT和BTL的投資問題。
(二)博物館的自身屬性
另外博物館自身的屬性也關乎博物館委外經營的成敗。相對于臺北二二八紀念館的失敗案例,臺灣海生館的委外項目卻很成功,其初期項目臺灣水域館和珊瑚王國館的部分業(yè)務以OT的形式委托民間部門運營,民間部門同時以BOT的方式建設運營世界水域館,現在海生館不僅不需要政府撥款,而且每年都有盈利。另外,有政府支付金為強大支撐的BTL模式的韓國國立海洋館沒,有完全依賴市場的BOT模式,臺灣海生館更具有拼搏精神。海景世界有限公司在臺灣海生館的經營中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與執(zhí)行力,不僅將海生館的白天辦得有聲有色,夜里還推出“夜宿海生館”活動,讓觀眾觀察夜間的海洋生物,豐富博物館體驗。為何同樣為政企合作項目,卻差距如此之大?這是因為博物館自身屬性不同,臺北二二八紀念館是歷史館,韓國國立海洋博物館是綜合館,而臺灣海生館是自然生物館,相對于不會說話的歷史,豐富多彩、會動的海洋生物則更吸引人。
(三)博物館的文化性與民資商業(yè)性的平衡
韓國國立海洋博物館在創(chuàng)建之始便考慮到當代博物館已從沒有商業(yè)元素的傳統(tǒng)博物館進化到含有商品的文化復合空間。然而面對這一問題,如何把握博物館的文化公益性與企業(yè)的盈利性的平衡,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該館將常設展覽與圖書館面向全民免費開放,把博物館的經營性項目劃撥給博物館BTL的事業(yè)施行者海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具體做法是將博物館室外販賣店、餐廳、博物館商店、瞭望臺酒吧、4D影像館的最終使用權歸給海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相對將全部設施設備及展品最終轉交給博物館公部門的臺灣海生館BOT項目,因韓國國土海洋部將博物館的利益市場永久性劃分給運營商,其利潤按照協(xié)議與主管部門進行分配,使國立海洋博物館公部門和民間部門在合作中找到了彼此的安全感。館方把握住了文化性和公益性,而運營商抓住了博物館利益市場的長期擁有所有權和經營權,避免了民間部門為了一時之利而影響博物館的不良經營。因此,從體制的完備性來看,BTL模式要優(yōu)于BOT模式。
三、結論
我國文化遺存豐富,公民對文化的需求量大。因此,我國博物館的建設運營可以借鑒已在運行的PPP模式經驗來解決項目融資問題、增加事業(yè)活性、提高博物館的服務水平,尤其是一些博物館自身“不叫座”,而國家文化發(fā)展又必須建設運營的歷史類、考古文化類、綜合類和現當代美術館等娛樂休閑性較弱的博物館,適合采取韓國國立海洋博物館所運用的租賃型民資事業(yè)(BTL)模式。而一些較為生動形象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例如科技館、自然生物館等可以參照BOT模式建設運營。已經建好的博物館,也可以通過OT或ROT這種方式委外經營來增加事業(yè)活性,減少政府開支。
參考文獻:
[1]陳國寧.由博物館發(fā)展趨勢思考博物館公辦民營的合作關系與意義[C].博物館公辦民營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002,臺東,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
[2]劉省平.BOT形式知多少[J].西部大開發(fā),2003(1):79.
作者簡介:丁一哲(1982-),女,黑龍江省哈爾濱人,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員,廈門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