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邵秋香
【摘 要】目的:觀察對比將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應用于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及術中的療效。方法:選60例我院開展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將患者按先后入院順序分成全麻組與聯合組,分別應用全身麻醉及腰硬聯合麻醉術,每組30例,對比兩組麻醉療效。結果:術中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輸液量、輸血量及出血量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恢復定向力、摘除喉罩、術后睜眼及呼吸規(guī)律時間上全麻組顯著長于聯合組,全麻組躁動發(fā)生率高于聯合組,全麻組摘除喉罩即刻及6min后的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均差于聯合組,有顯著性差異義(P<0.05),對比兩組喉罩摘除15min后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單一全身麻醉來說,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促進恢復血流動力學指標方面腰硬聯合麻醉更具優(yōu)勢,術后可使患者蘇醒期不躁動情緒平穩(wěn),使蘇醒時間減少,髖關節(jié)置換術時在手術指征具備的前提下腰硬聯合麻醉可作為首選。
【關鍵詞】腰硬聯合麻醉;髖關節(jié)置換術;全身麻醉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017-01
目前在部分股骨頸骨折及諸多髖關節(jié)病變晚期的治療中應用髖關節(jié)置換技術已較為普遍,不但可促進恢復正髖關節(jié)結構正常,使弱化的關節(jié)功能得以糾正,還可減輕患者因疾病帶來的痛苦,使患者可恢復直立行走,使治療信心增加[1]。針對老年患者,有多種類型(硬膜外麻醉、神經阻滯麻醉及蛛網膜下腔麻醉等)可選于施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麻醉,但目前哪種麻醉更具優(yōu)勢仍觀點不一致[2]。此次研究選60例老年患者行關節(jié)置換術,分別應用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對比2組麻醉療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60例于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髖關節(jié)置換術老年患者,將患者按先后入院順序隨機分成全麻組與聯合組,各組均30例。聯合組:15例男性,15例女性;歲數62~79歲,平均年齡(71.6±5.6);ASA分級:17例屬一級、13例屬二級,手術原發(fā)病類型:2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7例骨關節(jié)炎、10例股骨頸骨折、11例股骨頭壞死。全麻組:17例男性,13例女性;歲數61~78歲,平均年齡(71.8±5.1);ASA分級:20例屬一級、10例屬二級,手術原發(fā)病類型:2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8例骨關節(jié)炎、10例股骨頸骨折、10例股骨頭壞死。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原發(fā)病類型等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①患重要臟器腎心腦等疾病嚴重者;②有存在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或受傷且施行過手術情況者;③患者感染疾?。孩荏w內存較嚴重電解質失衡情況,或存在血流動力學指標異常者;⑤無法正常交流或不識字、精神系統、意識障礙疾病者;⑥血液系統存凝血障礙等疾病者;⑦中途退出或無法堅持此次研究者;⑧本次研究非自愿參與者。
1.3 研究方法 兩組均在術前將相關檢查完善,入手術室后將靜脈通路開放(關鍵時可開放雙通路)。施行全身麻醉于全麻組,既喉罩全麻,讓患者吸入濃度為0.5~2%的七氟烷,術中間斷追加0.06~0.08㎎/kg維庫溴銨。0.1~0.2ug/(kg.h)瑞芬太尼及1~2mg/(kg.h)丙泊酚,微泵持續(xù)靜脈注射。聯合組給予腰硬聯合麻醉,既在L3~4間隙點處做穿刺,采用腰硬聯合阻滯方式穿刺,完成穿刺后,于蛛網膜下間隙處注入0.5%布比卡因5~8㎎,注射速度為0.2ml/s,手術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追加硬膜外麻醉[3]。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后及術中麻醉恢復期癥狀分析觀察,觀察比較結果。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分析此次研究數據,以n/%代替計數資料,檢驗通過X2,應用x±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采用t,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指標比較 術中兩組手術時間、輸液量、輸血量及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全麻組恢復(定向力、摘除喉罩、術后睜眼(拔管)及規(guī)律呼吸)時間長于聯合組(P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比較 術后聯合組出現躁動情況為0,而全麻組患者發(fā)現6例(14.29%)躁動情況,對比組間出現躁動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術畢前0.5h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全麻組摘除喉罩即刻及6min后的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均差于聯合組(P<0.05),對比兩組摘除喉罩15min后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應用髖關節(jié)置換術可增強髖關節(jié)病變患者行動能力。在諸多麻醉類型中,施行率較高的麻醉方法均為全身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使用腰硬聯合麻醉藥物鎮(zhèn)痛效果、肌松作用及平面控制力良好,起效快,劑量較少,且便于控制麻醉起效時間。對于全身麻醉而言,在麻醉效用產生的條件相同下,抑制患者體內循環(huán)系統影響更小的為腰硬聯合麻醉[4]。此次,全麻組恢復(定向力、摘除喉罩、術后睜眼及規(guī)律呼吸)時間長于聯合組,出現躁動率高于聯合組,摘除喉罩即刻及6min后的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均差于聯合組(P<0.05)。 綜上,相比全身麻醉來說,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促進恢復血流動力學指標方面腰硬聯合麻醉更具優(yōu)勢,術后可使患者蘇醒期不躁動情緒平穩(wěn),使蘇醒時間減少,髖關節(jié)置換術時在手術指征具備的前提下可作為首選。 參考文獻 [1] 陳艷,樓飛剛.全麻與腰硬聯合麻醉在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應用對比[J].中國醫(yī)刊,2014,49(2):87-89 [2] 周曉雪,孫衛(wèi)強.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5(10):863-866 [3] 陳彪,吳麗娜,高翔.腰-硬聯合麻醉在高齡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J].醫(yī)學綜述,2015,v.21(5):913-915 [4] 倪勝輝,崔巖,張治宇,等.全身麻醉與硬腰聯合麻醉在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6,44(9):88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