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霞
摘 要:自從有了人類,人類的文明,思想,經驗和知識只有通過文字才能記錄在書面上,系統(tǒng)地廣泛流傳下來,傳播開去。所以,文字是人類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不斷的完善。在現(xiàn)存所有文字當中,屬于表意文字的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也是我國通用的文字,它對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和民族的統(tǒng)一有著重要貢獻。《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各學科的基礎課程,生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所以如何有效進行生字教學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關鍵詞:漢字的“蛻變”之旅;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
一、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蛻變”之旅
我國的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大約成型于夏與商更替之際。隨著歷史車輪的不斷前進,在不同的歷史朝代,漢字也經歷了各種演變。在商朝時期,人們把記事,占卜的記錄,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叫甲骨文。后人也稱其為甲骨卜辭。在商代后期,西周之初,當時貴族把功勞或記事的記錄鑄在鐘鼎等青銅器上,所以叫金文,也叫銘文。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篆出現(xiàn)了,后人也稱其為籀文。因其著錄于字書《史籀篇》而得名。直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的政策。為了全國穩(wěn)定,經過丞相李斯整理了一種通行書體叫小篆,又稱秦篆。在漢代后期,有一種字體叫隸書,也叫"隸字"、"古書"。它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在魏晉時期,有些人習慣于把隸書寫草,也就是草寫體。把這種字體稱為草書。到了南北朝,人們書寫漢字更趨簡化,橫平豎直,便于書寫,字體舒展美觀。于是把這種字體叫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瑫怯呻`書逐漸演變而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還盛行一種字體,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介于楷書、草書之間。把它稱為行書。從甲骨文到行書,這八種字體的演變都是沿著簡化字形,逐漸規(guī)范的道路前進的。每種新字體的出現(xiàn),都是人們?yōu)榱吮阌谑褂茫瑢υ瓉碜煮w的一種改進。這種改進,都體現(xiàn)了刪繁就簡,避難趨易的演化規(guī)律。
二、要求學生必須學習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
我國的漢字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它的構造有著特殊的規(guī)律,古有“六書”之說。就是指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的“六書”是象形,會意,形聲,假借,轉注,指事。①象形是描畫事物形狀的一種造字法.比如現(xiàn)狀我們所用的漢字“日”“月”“火”“山”等②會意是用兩個或幾個字組成一個字,把這幾個字的意義合成一個意義的造字法。就是我們所說的合成字。如:從,兩人相跟為“從”,三人以上為人多就是“眾”。還有“晶”“森”“品”等③形聲字就是利用形旁(部首)和聲旁(讀音)組成的字。如:領(從頁,令聲。就是“頁”為這個字的部首,“令”為這個字讀音)。④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號來表示某個。如:“上”“下”兩個字的橫線表示界限,一豎在上表示“上”,一豎在下表示“下”。假借和轉注一般是看作用字方法,不是造字方法。
三、從音,形,義三方面進行生字教學
一般的說,一個漢字有他的音,形,義三要素。音就是讀音;形,就是字的形體,義;就是字的含義。漢字就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對于一個漢字,要能讀準字音,寫對字形,明了字義和懂得用法,才能算完全掌握。(1)比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花鐘》一課的生字教學?!胺摇保魹閒ēn,詞性是名詞,共7畫,上下結構,部首是艸,如何理解字義?首先判斷它是形聲字,形旁是草字,聲旁是分,表示它的讀音fēn。形旁往往代表它的字義,草字肯定與花草有關。所以字義是花草的香氣。(2)“內”讀音 nèi詞性是名詞,共4畫,獨體字,其為會意字,門里面有一個人未入?!皟取北玖x是指入,自外面進入里面。(3)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紙的發(fā)明》一課?!皟浴弊x音cè,一般作是量詞用,如:一冊書。共5畫,典型的象形字,從其形狀來看是把一片一片的竹簡或竹板,兩頭用細繩捆綁起來,就叫做“冊”。這個字完全是用形狀來造字的,所以它的意思可以從形狀上來理解。還有我們以前學過的鼻、手、鳥、雨、魚、龜、馬、牛、羊、鼠、虎、象等字。(4)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一副名揚中外的畫》一課?!按纭弊x音cùn,可作量詞,共3畫,很常見的指事字。是象形字又和一組成的?!坝帧毕笫中?,“一”指下手腕一寸之處。“寸”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寸”的字往往與“手”有關。本義是指中醫(yī)切脈,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寸口”,簡稱“寸”。引申為極短,“寸”也是中國傳統(tǒng)長度單位。還有我們常用的末、刃、上、下、兇、從等字都是指事字。
總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應該認真實施新課程理念,以生為本(一切以小學生識字為中心),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根據(jù)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分類總結,采取有效教學方法,不斷激發(fā)小學生識字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識字習慣,教師既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認讀、拼讀能力,促使他們能夠借助字典、詞典自主認識漢字,培養(yǎng)他們認識漢字的能力;又要指導小學生熟練掌握漢字的“音、形、義”三位一體的相互關系,培養(yǎng)他們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學會運用漢字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