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高中語文教學來講,影響學生情感的主要有語文課文本身的情感影響以及教師在教學上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情感教育在新課標中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其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學到的內(nèi)容來調(diào)整自己的情感,讓自己情商更加出眾。由此可知,情感教育的價值以及重要性。文章對這些方面進行論述,希望可以引起高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討論,促進其積極發(fā)展。
關鍵詞:情感教育;高中語文;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05-0031-02
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情感教育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使其擁有健康的情操,細膩的思維,能夠?qū)ψ约旱睦щy擁有積極的認知,最終提升其學習能力、交際能力,為幸福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上,教師需要有情感教育能力,并能夠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教育內(nèi)容,實現(xiàn)主客觀結合。
一、時代對高中生情感的影響
現(xiàn)在的高中生都是“00后”,他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享受家人全方位照顧,在情感表達上相對比“70后”“80后”弱,主要是他們認為家人以及其他人對自己的付出都是應該的。他們個性十足,考慮問題都是從自己出發(fā),不會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這導致他們的交流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低下,必然會限制他們的發(fā)展,因此對其進行情感教育勢在必行。
二、傳統(tǒng)語文課對高中生情感的影響
傳統(tǒng)語文課還是采用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并不能結合教材對學生的情操進行陶冶,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再者在教學資源上也相對匱乏,使教學過程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材的情感教育作用沒有發(fā)揮出來,教師對學生情感影響作用沒有生成,利用語文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是不太現(xiàn)實的。
正因為如此,新課標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一概念,其主要含義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改變自我以及環(huán)境的能力。語文課的核心素養(yǎng)也就顯而易見,第一是提升學生學識,使其更有涵養(yǎng),提升自我情商。第二就是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來改變環(huán)境,或者來解決問題。另外一個關鍵詞就是情感教育,要求在語文課教學過程中,充分地發(fā)揮教材、教師對學生情感培養(yǎng)的作用。
三、高中語文情感教育對高中生情感的作用
語文課是提升學生閱讀、思考、審美、表達、寫作、分析能力的基礎課程,利用語文學習,學生能夠強化自己的思想意識,培養(yǎng)全新的審美能力,最終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使自己成為有思想有素養(yǎng)有目標的新一代人才。而且通過語文學習,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得到提升。特別是情感教育之下,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具體的作品中,增加作品的人文氣息,使作品擁有性格和思想。情感教育分為兩部分:一個是主管教師和學生的配合,搭建良好的情感溝通橋梁;一個是教材內(nèi)容含有的情感教育因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負責將教材和學生結合,實現(xiàn)情感教育上的對接。良好的課堂氛圍往往會讓學生產(chǎn)生愉悅的學習心情,從而降低學習上的抗拒心理,提升學習成績,由點及面地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思考能力,使之能夠左右自己的情感,培養(yǎng)強大的社會交往能力。
四、提升情感教育價值的方法方案
1.改變觀念
任何一門課程教育目標的達成,都需要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傳統(tǒng)語文教學卻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教師不能站在學生角度挖掘語文課程的內(nèi)容,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情操以及審美能力,更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最終導致一個班級學生素質(zhì)不一。教師要積極地接受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提高自身以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身份的轉換,從傳統(tǒng)的灌輸者變成資源整合者和學習引導者,將更多的自由交給學生,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以點撥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思維、審美能力以及表達意愿,促進學生性格、人格的進一步健全和發(fā)展。
2.挖掘教材
如果說教師是學生情感教育的主觀因素,那么教材就是客觀因素。無論是小說、記敘文、說明文還是劇本等,無一不含有情感培養(yǎng)因素,只是需要教師進行挖掘。特別是在現(xiàn)如今語文課教學情感教育要求下,教師更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去對文章主旨、段落思想、全文總結中進行情感教育,積極地引導學生認知他人、社會以及其他一些客觀存在,讓學生既擁有強烈豐滿的情感,又不乏理性分析能力。同時,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配合課文準備的相應素材,包括視頻、圖片等,激發(fā)學生上課的興趣,并利用這些素材促進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
3.教育方法
學情分析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關鍵一步,操作上教師需要和學生進行具體的溝通,要了解學生目前的水平,比如,學生在溝通中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思維習慣。在情感教育之下,教師更要針對學生內(nèi)心情感進行把握,了解他們對自身情感的認知能力,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對待語文課的印象等,溝通完畢要建立表格,將學生的具體情況記錄好,方便下一步的分組教學。分組教學是將有相同短板的學生劃分一組,這樣可以實現(xiàn)針對性教學,也方便各小組展開討論、配合,促進學生彼此間的合作,這是實現(xiàn)學生間交流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關鍵。小組間合作實現(xiàn)互補,最終實現(xiàn)整個班級語文水平、情感水平的整體提升。
針對現(xiàn)代高中生自學能力低下的現(xiàn)實,筆者建議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探究式學習。如分組教學和探究式教學有機組合,先由教師設定具體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去尋找答案,或者去生活中尋找答案,實現(xiàn)教學和實踐的結合,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包括學習計劃以及計劃實施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實理結合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提高對問題的觀察、分析、總結能力,然后在小組討論中結合他人的建議,使自己的答案更加準確。
比如,高中《荷塘月色》一文中,教師可以將作家朱自清寫此文的背景進行詳細介紹:作者出身南方,寫人寫景從細微處著手,充滿了個人的審美情趣。教師對景色的描寫手法進行充分講解,并建立積極的情感抒發(fā)渠道,引導學生就文章進行討論,在討論中予以升華。教師也可以發(fā)動學生以辯論形式展開學習,增加學生的課程參與熱情,讓學生在討論辯論中對知識進行深層次記憶,這種教學方式適合高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辯論中教師要把握方向,達到友誼第一、辯論第二的活動目的,確保學生在辯論中能夠科學掌握自己的情緒和言辭。
分析情感教育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價值,需要針對目前高中生普遍情感特點、傳統(tǒng)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現(xiàn)狀以及情感教學于高中生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綜合地進行討論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明確情感教學的重要性,提高高中語文教學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積極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方案發(fā)揮語文教學擁有的情感教育作用,實現(xiàn)學科、教師、學生三位一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溫少寧.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J].學周刊,2016(6):223.
[2]段玉錕.淺議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課外語文,2017(16):159.
作者簡介:徐正東(1978—),男,壯族,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