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瑋
摘 要:在眾多船舶類型的引航操縱中,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的操縱難度相對較大,由于其船型的設計和螺旋槳類型較為特殊,在進港靠泊操縱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一些問題。對此,筆者結合自身的引航工作經驗,針對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的追隨性差、舵效較差、零羅距點偏移以及如何避免螺旋槳與纜繩纏繞等對幾個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淺見,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企業(yè) 資質管理 特點 重要性 動態(tài)管理
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是當前眾多船舶類型中較為特殊的一種,多為萬噸級以下的散雜貨船,其對船舶操縱人員的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原因是在操縱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的過程中,由于該類型船的設計船體較為短粗和CPP螺旋槳的固有屬性所導致的一些現(xiàn)象的疊加對船舶操縱的效果、效率等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這進一步增加了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操縱的難度。因此在具體的船舶操縱中,需要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預判以及正確應對,進而保證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可以順利的按計劃航行以及靠泊。
1.進港航行中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追隨性差的問題
就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而言,該類型船舶的長寬比一般都小于6。在進港航行時,一旦船舶艏向因風流等外界因素擾動而偏轉時,若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應對,導致船舶開始偏轉旋回,介于該類船舶產生的旋回初徑較小,船舶旋回初始角加速度較大,故導致抑制船舶偏轉和把定航向所需的時間和距離較長,若在靠泊過程中出現(xiàn)類似情況會導致不能按計劃航線入泊,若應對不合理甚至會造成擦碰情況的發(fā)生。
由舵力轉船力矩公式M=?*C*ρ* A *V2*L(C:舵葉升力系數(shù) A為舵葉面積 V為舵葉相對水流的速度,可取航速的1.15倍 L為舵壓力中心距船舶重心的距離)可知,由于特定船舶在舵面積固定的前提下,只有通過增大舵角和舵速兩種方法實現(xiàn)舵力轉船力矩的增加。因此在當船舶出現(xiàn)艏向快速偏轉時,應當采取加車增大排出流或增大舵角的方法。為了緩解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追隨性差的問題,應該在操舵初期選擇大舵角,且當船舶旋轉角速度衰減后,再逐漸減小舵角,直到船舶達到指定航向以后,使舵角與旋回角速度同步歸零。
2.抵泊前的降速過程中舵效較差的問題
對于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來說,船舶在停車淌航階段航行時,相對于同類型的定螺距螺旋槳船舶而言,舵效的表現(xiàn)相對較差,特別是當船舶速度較快且必須停車時,這一現(xiàn)象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紤]到船舶航行中的運動方向會受到舵力轉船力矩、水動力轉船力矩以及風動力轉船力矩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該類型船舶舵效較差的問題在船舶交通流密度較大區(qū)域以及相鄰泊位間靠泊時的影響尤為凸顯。因此,在操縱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的過程中,需要對舵效較差的問題進行充分的考量。究其原因:(1)由于該類型船舶具有的肥胖且短粗的船體導致伴流在船尾處加速,從而導致船尾舵葉處的有效舵速降低;(2)由于CPP螺旋槳在完車狀態(tài)前始終以特定轉速運轉,螺旋槳處擾動的水幕對舵葉處的流場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使得舵葉的有效舵速降低。
為了避免該類型船舶在航行過程中出現(xiàn)上述問題,最佳的操縱方案就是在抵達減速位置之前,采取提前降速。具體來說,船舶在以pitch7的檔位航行,減速時可先降至pitch 6檔位,待速度降至pitch 6的速度時再依次遞減至pitch 1,從而保證該類型船在抵泊前始終獲得一定的排出流,進而確保船舶擁有足夠的有效舵速;并且應盡量避免出現(xiàn)短時間內的大幅度轉向,如果必需要在短距離內完成大角度的轉向,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螺距,以便短時間內增加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船舶舶的舵力,并在完成轉向后適當降低螺距。從而實現(xiàn)彌補其舵效差的問題。
3.入泊前倒車降速中關于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倒車馬力小的問題
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的倒車功率相對較小,通常倒車檔位的功率只有同級別檔位進車功率的40%,靠泊時如果忽略了此現(xiàn)象,可能會因為余速過快而發(fā)生與相鄰泊位的船舶發(fā)生碰撞或觸碰碼頭等現(xiàn)象。對于這一問題,在實際的操縱過程中,應對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在降速淌航階段的余速進行合理控制,以期實現(xiàn)船舶在抵泊前始終保持著有效的排出流。如果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在抵達泊位前端時的余速仍較快,單憑借自身的倒車在有效距離內不能把船完全停住,則應該提前做好拖輪降速﹑拖錨制動的準備,確保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安全入泊。需要注意的是CPP螺旋槳船舶的另一個特征:由于CPP螺旋槳無論是在進車或倒車時始終保持同一方向運轉,因此在操縱該類型船時應考慮到某些該類型船舶在倒車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船首偏轉與FPP(固定螺距螺旋槳)的致偏效應相反。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因為CPP型船舶加減速都只是基于對螺距的調整而實現(xiàn)的,由于在倒車時螺旋槳的旋轉方向與正車時相同,因此倒車橫向力所致的偏轉與正車時相同。所以,在具體操縱過程中,操縱人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肥胖型船及CPP螺旋槳船舶的倒車橫向力進行合理的控制。
4.入泊時如何調整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零羅距點偏移的問題
介于目前機械設計制造精度水平,CPP螺旋槳船舶的零螺距點并不能精準的設置在pitch 0位。也就是說即使駕駛臺車鐘處于pitch 0位,螺旋槳的螺距角并不等于0,而是存在些許偏差,而且這一誤差會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大?;谶@樣的現(xiàn)象,導致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的車鐘位于pitch 0時,螺旋槳依然會產生一定的推力,從而使得船舶始終獲得固定方向的一個推力,從而產生一定的前進或后退速度。鑒于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中的駕駛臺車鐘所存在的偏差,具有較強的固定性特征。因此,引航員在與船長進行信息交換時,應和船長核實該船pitch 0 位時船舶擁有的速度是偏前還是偏后。在入泊時,當引航員或船長在確定船舶較為精準的停泊位置后,應結合該偏差的大小,采取與pitch 0位時船舶運動方向相反的螺距(一般船舶不會超過pitch 1位),以期實現(xiàn)船舶進速為0,并且在完成對零螺距點的適當調整后,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的操縱者仍應繼續(xù)對船舶的進退進行判斷,確保安全準確的入泊。
5.入泊后關于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螺旋槳與纜繩纏繞的問題
鑒于CPP類型船舶的特性,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的螺旋槳在入泊后仍將以設定轉速保持旋轉,而且目前絕大多數(shù)商船大多采用尼龍纜繩(具有沉水性),因此在靠泊帶纜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纜繩纏繞螺旋槳的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操縱者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解決:
(1)靠泊時:船尾的出纜順序應優(yōu)先帶尾倒纜,并且在船艉出纜前應與碼頭帶纜人員確認是否可以同時送出兩根尾倒纜并確保其能同時帶好,并且在碼頭帶纜人員拖拉倒纜的過程中,船上相關人員應做好相互之間的配合。確保纜繩不會沉入水底,從而避免與螺旋槳發(fā)生纏繞。若出現(xiàn)纏繞,二副應及時告知船長或引航員,并立即通知機艙完車。如有兩艘拖輪協(xié)助靠泊時,靠泊指定位置后,在確認船舶被兩艘拖輪牢固的頂住且沒有進速或退速后,可以通知機艙先完車,確認螺旋槳停轉后,再正常帶纜。
(2)船艉解拖輪時:如果是以大船上的纜繩作為拖纜,應提前通知拖輪配合船舶纜車收攬的速度,以盡可能保證大船的纜繩不沉沒水中的速度向船艉部靠攏。當尾拖輪抵達艉部時再通知拖輪解掉拖纜,并迅速回收。如果使用的是拖輪的纜繩,應提前告知拖輪駕駛人員及時收纜,減少拖纜沉沒在水中的部分,并在拖輪靠近船尾后通知二副,解掉尾拖即可。
肥胖型船(特別是船長略微小于100米的高干舷船)的船舶保向性尤其差,因此在進港入泊時應當優(yōu)先考慮令拖輪帶船首部,以便協(xié)助大船按計劃航線入泊,并且在風流影響較大時應考慮增加一條拖輪以保證船舶的安全入泊。綜上所述,在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的進港靠泊操縱過程中,應積極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掌握其存在的問題,準備好合理的預案。并在這一基礎上,對諸多的影響因素進行合理的預判和應對,從而保證肥胖型&CPP螺旋槳船舶的正常進港靠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