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旺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時機對療效及預后的影響。 方法: 以隨機的方式選取在本科室進行急性腸梗阻治療的病例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選取病例共計72例,本次調查選取時間為2017年12月至隔年11月。根據(jù)隨機的方式將參與本次調查的病例平均分成兩個小組,對比組和調查組,每組均分得36例患者。對比組患者手術時間為48小時之內。調查組手術時間為48小時以后。觀察兩組病例治療效果。 結果: 對比組治療有效率低于調查組,經(jīng)對比結果證實,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值小于0.05;對比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調查組,經(jīng)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值小于0.05。 結論: 在急性腸梗阻手術治療中,在無意外的情況下可把手術時間定為48小時候,此時手術安全系數(shù)更高,值得臨床應用以及借鑒。
【關鍵詞】 腸梗阻;手術時間
【中圖分類號】R 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068-01
急性腸梗阻在臨床治療中屬于較為常見的疾病,本病在臨床治療通常中以手術治療以及非手術治療這兩種治療方式為主,通常會在保守治療無明顯效果的情況下采用手術治療,但根據(jù)手術時間的不同,治療效果也有所不同[1]。為了調查治療結果,筆者選取72例進行治療的病例進行研究,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的方式選取在本科室進行急性腸梗阻治療的病例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選取病例共計72例,本次調查選取時間為2017年12月至隔年11月。根據(jù)隨機的方式將參與本次調查的病例平均分成兩個小組,對比組和調查組,每組均分得36例患者。對比組參與本次調查的病例中,有19例病例為男性、17例病例為女性,病例中年齡最低者為32歲,最高為59歲,中位年齡為45.5±1.5歲。調查組參與本次調查的病例中,有18例病例為男性、18例病例為女性,病例中年齡最低者為31歲,最高為56歲,中位年齡為43.5±1.5歲。將兩組病例一般資料輸入統(tǒng)計學相關軟件查實,經(jīng)對比結果證實,兩組病例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且P大于0.05。
1.2 方法
對比組患者手術時間為48小時之內。調查組手術時間為48小時以后,兩組患者均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手術方案,以如下幾種手術方案為常用方案,即為腹腔鏡戰(zhàn)列松解術、腸吻合術、腹內疝復位術、粘連松解術、腸造瘺術。
1.3 指標觀察和分析
1.3.1 觀察兩組病例治療結果。結果以顯著、有效以及無效表示,顯著為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以及生命體征顯著改善;有效為治療后病例臨床癥狀以及生命體征有所改善;無效為上述情況均為達到。治療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 觀察兩組病例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為切口感染、創(chuàng)面出血、術后腸梗阻。
1.4 統(tǒng)計學意義
將兩組病例相關資料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查實,結果以P小于0.05表示時說明存在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病例治療結果對比
對比組參與本次調查病例中有26例病例治療結果為有效,其中顯著為17例、有效為9例、無效為10例,治療有效率為72.22%;調查組參與本次調查病例中有35例病例治療結果為有效,其中顯著為23例、有效為12例、無效為1例,治療有效率為97.22%,對比組治療有效率低于調查組,經(jīng)對比結果證實,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值小于0.05。
2.2 兩組病例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治療后兩組病例均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其中對比組中有10例病例出現(xiàn)了術后并發(fā)癥,其中切口感染為4例、創(chuàng)面出血4例、術后腸梗阻為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7.78%;調查組中有1例病例出現(xiàn)了術后并發(fā)癥,即為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2.78%,對比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調查組,經(jīng)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值小于0.05。
3 討論
急性腸梗阻在發(fā)病后在保守治療無起效的情況下會采用手術治療,但不同的手術時間有著不同的治療結果,筆者以48小時為界限[2]。在48小時進行手術的患者,身體狀況并為穩(wěn)定,保守治療效果也未見起色,而且此時病情還會有所變化,此時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而且此時手術可謂是急診手術,各個方面并未得到充足的準備,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較高,給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帶來了影響,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生存質量[3-4]。而在48小時后進行手術,此時臨床準備均已妥當,患者臨床癥狀趨于平穩(wěn),只有小幅度的改變,為醫(yī)生判斷病情提供有力保障,為手術的安全性也提供了保證[5]。為了不同時間的手術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發(fā)現(xiàn)對比組治療有效率低于調查組,經(jīng)對比結果證實,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值小于0.05,可見48小時候手術更為妥當。
綜上所述。在急性腸梗阻手術治療中,在無意外的情況下可把手術時間定為48小時候,此時手術安全系數(shù)更高,值得臨床應用以及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暉,蘇曉麗,戴維.急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時機對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7,46(5):609-611.
[2] 鄧立宇.急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時機對療效及預后的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34(54):17-18.
[3] 佚名.不同手術時機對急性腸梗阻臨床療效和并發(fā)癥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藥,2018,31(05):156-157.
[4] 肖明,廖開菊.不同手術時機對急性腸梗阻效果及安全性影響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62(62):12133-12134.
[5] 胡志剛.手術時間對急性腸梗阻患者預后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55(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