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瑞 劉永剛
【中圖分類號】R19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010-02
通常導致藥物變質的外界因素主要有陽光、空氣、溫度、濕度、真菌、害蟲六大因素。
陽光: 在日光照射下,有些藥物常會發(fā)生化學變化,一些含色素的藥物容易改變顏色而影響質量;含揮發(fā)油的藥物,可因日光照射而加速揮發(fā)油的散失,以致降低質量。另外,還有一些藥物,如維生素 D,長時間受光照的話,會發(fā)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有毒的物質。貯存藥品,應盡量存放在陽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且通常采用深色容器貯藏。
空氣: 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捎绊懺S多藥物的質量,例如腎上腺素、苯酚、乙醚等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而變質;有些含有揮發(fā)油的藥物,在空氣中容易揮發(fā),如麝香等;一些含揮發(fā)油、脂肪、糖類的藥物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會出現浸油狀的變質現象。貯藏這些藥物時,應按規(guī)定的條件密封保存。
溫度: 一般在室溫 25℃時,含糖及黏液質的藥物容易變質及發(fā)霉、生蟲,含脂肪的藥物則容易酸敗,如糖參、玉竹、杏仁等;動物膠類藥材及干燥葉汁,在 30℃或濕度過大時,會變軟進而黏結,甚至融化,呈黏稠流體狀的變質現象;含有揮發(fā)性成分的藥物,如含揮發(fā)油的生藥丁香、桂皮、細辛、薄荷等,都要避免受高溫影響;各種生物制劑、酶制劑、疫苗血清等藥品,必須在較低的溫度下貯存。
濕度: 在潮濕的空氣中,藥物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發(fā)生霉變或分解。如相對濕度達 75%時,含淀粉、黏液質、糖類的藥物以及炒焦、炒炭的藥物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分解變質或促使真菌生長,如山藥、地黃等。在相對濕度低于 70%時,由于空氣干燥,逐漸失去結晶水變成非結晶形粉末,習稱風化,如芒硝等。
真菌: 通常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真菌很容易生長。真菌能促使多數藥物分解變質,失去療效。尤其是富含營養(yǎng)的藥物較易生霉,如淡豆豉等,這類藥物必須妥善保管。害蟲: 害蟲 對 于藥 物 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些中藥材上,在適宜的溫度下,一些藥材攜帶的蟲卵會被孵化,導致藥材發(fā)生蟲蛀。蟲蛀會使藥材氣味流失,降低療效;而且害蟲將蟲尸、糞便留在孔洞內,會污染藥材。在貯藏藥物時應注意防蟲。
家庭小藥箱中的各種藥物盡量保持標簽完整。脫落或模糊不清的標簽應及時補貼,以保持原標簽的藥物名稱、用途、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項等清晰明了。應定期對藥物進行檢查,做到過期藥品不用、無標簽或標簽不清者不用、變質藥品不用,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摘自《你不可不知的369 個家庭安全用藥常識》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圖 / 圖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