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葛怡辰(2002.4-),女,漢,安徽蕭縣人,徐州市第一中學(xué)在讀。
智利詩人聶魯達言:“你可以拿走我的空氣,你可以拿走我的面包,但請別取走你的微笑。”
我們,在黑暗中并肩行走,癌癥病人最后一絲掙扎是希望;“大眼睛”女孩對知識的渴望是希望;上帝對約伯的期待也是希望。
希望,是改變?nèi)祟惷\的態(tài)度,是潤澤人類靈魂的圣水,是醫(yī)治人類病痛的藥方。
人類為何要心懷希望?
醫(yī)者有言:“希望拯救一條生命?!辈』际囊?fàn)幍降祝槿甘囊H?,玫瑰誓要開出希望之花。
學(xué)者云:“希望拯救一個民族?!比A夏的文化,氣節(jié),是希望支撐的。不可一世的將軍滿懷希望乘上座駕沖波逆折辟出一條光明之路;李贄對儒學(xué)的新希望在逆境中艱難前行,童心絕假純真;司馬遷的強烈希望為文化注入動力,成為史學(xué)特有的催化劑;魯迅“我希望中國青年只是向上走”“以絕望之心,行希望之事”又無不為中華民族開出一劑良方,雖苦,但包含希望。
政治家表示:“希望可以拯救一個社會?!碑?dāng)納粹主義盛行,集中營中的俘虜想方設(shè)法越獄,弗蘭克卻充滿希望;當(dāng)物欲、“時間荒”充斥人們的心靈,那一點點對于未來的希望便可使混亂不堪的社會秩序漸漸恢復(fù),讓人類每天掛著微笑,而不是在加班加點中喪失了生活的樂趣。
而希望在何處?
在嘈雜的街市旁?在傅聰?shù)暮阪I白健馬思聰?shù)奶瓝芟抑??在故宮博物院的瓷器玉璽寶座中?在狄拉克美的方程式亦或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麗之中?
你我或多或少有所回答。希望,是在每個人的心中,它不依附于任何外在的器物。
要想懷有希望,一要發(fā)現(xiàn)自我的意義,有徐悲鴻“別人看我是荒謬,我看自己是絕倫”的氣概。二要不畏艱險,有如雨果“要么成為夏多布里昂,要么死去?!比獞延邢蛏系姆e極態(tài)度,以便在人生終結(jié)時可以說出“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痹诳嚯y中以最優(yōu)美的姿態(tài)“摸爬滾打”,以最樂觀的心態(tài)“奮發(fā)圖強”,一遍又一遍萃取自己的人生,不斷過濾掉痛苦的回憶。
半畝方塘一鑒開,人類的希望之泉涌了進去。
“希望”——這一永恒不變的態(tài)度,漸漸種在人們的心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