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菲
【摘要】所謂讀寫結合,就是指閱讀與寫作之間相結合。通過讀寫訓練,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從重視誦讀積累、讀中拓展,走進生活,豐富想象、仿寫兒童詩三個方面闡述了小學低段兒童詩“讀寫結合”的策略研究。
【關鍵詞】小學低段 兒童詩 讀寫結合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35-02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生就是一個小詩人,他們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他們的語言洋溢著天真與爛漫。若能夠利用好兒童詩這一資源,有機滲透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營造出讀詩、寫詩的課堂氛圍,就可以讓孩子得到文學的啟蒙教育,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小學低段的兒童詩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應做到下面幾點:
一、重視誦讀積累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三階段進行詩歌教學更是提出了相應的教學要求: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能夠“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誦讀優(yōu)秀的詩文”;而對第三學段學生的要求依舊是“誦讀優(yōu)秀詩文”。由此可見小學階段中“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小學低段的實際教學中如何落實兒童詩誦讀?需要小學低段的教師能夠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同時也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小學低段兒童詩學習時普通話要正確、流利,要落實普通話的要求。其次,要讀出兒童詩的韻律出來,突出和重視句子中的停頓和重音的問題,要通過兒童詩的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感受兒童詩的魅力,最后,要加強背誦與積累,突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二、讀中拓展,走進生活,豐富想象
小學低段的兒童詩憑借生動活潑的語言,豐富的人文地理、純真的童趣以及美好的愿望滋潤著小學低段學生的心田。但由于小學低段學生的思維中形象思維占有主導地位,因此學生在對兒童詩誦讀的時候所得到的感受和體驗往往都是平靜的。所以小學低段的教師應該注意讀中拓展,融入生活,讓學生能夠進入到一個廣闊而又豐富的學習天地。比如在學習《問銀河》這篇兒童詩時,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教學:
在學生對此篇兒童詩充分朗讀后,并在能夠理解兒童詩和領會作者美好心愿及感情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還想把‘什么放到‘哪里?”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對前半部分問題很容易就能夠想到,比如像頭發(fā)、衣服等答案,但是對于后半部分的問題,同學們可能會感到茫然,一時間答不上來,而所回答的內容要么與前半部分的答案的搭配不當,要么不符合事實邏輯[1]。這個時候,教師也不必急于進一步的指導而束縛學生的想象思維,而是應該期待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能夠引起思維上的靈感,這時候可以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和作者高洪波爺爺一樣都擁有一個個美好的心愿,同時,你們擁有的美好心愿應該能更好的解決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問題是你覺得很揪心的呢?”提出這樣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拉近實際生活,接著讓學生再對《問銀河》這篇兒童詩進行朗讀,以幫助學生感知兒童詩的語言形式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內在邏輯關系,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詩歌的想象要大膽,語言的形式也要注意前后一致。最后,讓學生通過對這篇兒童詩的學習,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以達到小學低段兒童詩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三、仿寫兒童詩
在小學低段的學習中,適當?shù)囊龑W生仿寫兒童詩也是符合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特點的,同時也能夠營造出一種濃郁的讀詩寫詩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想象、表達。在引導學生仿寫兒童詩時,教師可以分成以下兩部分進行教學:
第一,仿寫兒童詩的基本句式。許多優(yōu)秀的兒童詩都是可以供學生語言學習的范文。
第二,仿寫兒童詩的章法結構。小學低段的兒童詩雖然簡短,卻也有明確的結構章法,之所以兒童詩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也是因為其多樣化的詩歌語言。兒童詩中凝練的語言、遞進的結構讓詩歌彌漫著逗人的童趣。動詞的連用、語氣詞的反復出現(xiàn)、一唱三嘆的節(jié)奏,都直接將客觀世界的動畫和節(jié)奏傳達給兒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給學生親切和美的享受。
四、結束語
兒童詩的讀寫結合教學應留給學生更多的成長空間,讓學生用新鮮的眼看待生活,用純凈的心感受生活,用聰明的頭腦想象生活……總而言之,在小學低段教學中,積淀優(yōu)美的語言,呵護學生的詩意想象,賦予學生詩意童年,才應該是兒童詩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最終的教學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麗清. 潤物無聲詩意綿綿——寫作本位下的低年級兒童詩教學方法淺探[J].新教師,2016(7):60-61.